「推薦」闡釋精神病、精神分裂的十部電影

星期五文藝 發佈 2020-06-30T15:22:13+00:00

星期五言:在本人看來,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比電影更好地表達精神病患者了,原因有三:首先電影能將抽象、混亂的東西視覺化;原名:Ruben Brandt, a gyüjtö。

星期五言:在本人看來,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比電影更好地表達精神病患者了,原因有三:

首先電影能將抽象、混亂的東西視覺化;

其次電影能賦予視覺流動性;

再次電影能通過文學、鏡頭語言、蒙太奇等手法對人的思維進行闡釋。

如此看來,如果說精神病醫生乾的是治病救人的事的話,那麼拍精神病的導演就是為精神病立傳的文書了!難怪西方那麼些大導演都對弗洛伊德情有獨鍾!

以下推薦十部電影里的主人公有精神分裂的,有失憶的,有雙重人格的,也有變態犯罪的……總之,當這些人的內心被用電影的形式講述出來時,你會發現,那個世界是如此的奇幻、豐富、神秘、陰暗……而這些內心的東西,沒準在你我的夢裡、腦海里,都有!

「星期五文藝」上片——


1、《愛德華大夫》(1945)

原名:Spellbound

國家:美國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推薦語」星期五文藝認為希區柯克算是地地道道的「熱衷於精神病患者」的導演了。他的這部《愛德華大夫》用典型的佛洛依德式的「釋夢法」以及偵破的方式對劇中的一位飽受精神折磨的男人進行了剖析治療。當然,他的「釋夢法」用的全是電影視覺語言。


2、《日落大道》(1950)

原名:Sunset Blvd.

國家:美國

導演:比利·懷爾德

「推薦語」經典黑色電影。劇中女主人公是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過氣默片女星,同時也是一位重度妄想症患者。然而,導演並沒有從內心入手,而是更多地從社會、旁觀的角度將這個女人的病態呈現了出來。


3、《精神病患者》(1960)

原名:Psycho

國家:美國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推薦語」希區柯克的經典電影,又名《驚魂記》。上映後的半個世紀來,這部電影被各大院校心理學系、電影系樂此不疲拿來作為案例教學,這足以證明其價值了!不劇透了,電影情節自然跟精神分裂有關,大家自己找來觀看。


4、《三女性》(1977)

原名:3 Women

國家:美國

導演:羅伯特·奧特曼

「推薦語」劇中一個年輕女人在經歷一次精神打擊後,一覺醒來,竟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從行為方式,到說話方式,再到自己的記憶……這到底是什麼回事?看導演的闡釋吧...


5、《迷失的高速公路》(1997)

原名:Lost Highway

國家:美國

導演:大衛·林奇

「推薦語」一對瀕臨婚姻崩潰邊緣的夫妻,一起惡性兇殺案,一段夢魘般的往事,一連串詭異的視覺體驗……在大衛·林奇的的這部電影中,你看不到什麼清晰的偵破線,只是病態者混亂的思維以及視角在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


6、《未麻的部屋》(1997)

原名:パーフェクト ブルー

國家:日本

導演:今敏

「推薦語」劇中人物屬典型的分裂人格,而這種典型的分裂人格又發生在典型的娛樂圈過氣明星身上,看了讓人細思極恐。


7、《穆赫蘭道》(2000)

原名:Mulholland Dr.

國家:美國

導演:大衛·林奇

「推薦語」這部電影,在本人看來,堪稱精神病類電影的最高境界,它借用電影能用到的一切手法,從夢境、心理、社會、主觀視角等360度闡釋了劇中那個崩潰的女人。


8、《記憶碎片》(2000)

原名:Memento

國家:美國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推薦語」劇中的男主人公非但記憶支離破碎,而且只能停留幾分鐘。於是,深陷絕境中的他不得不將發生的事情刻在自己身上,從而去尋找真相。於是,這部電影的時間線也史無前例地變成了「倒放」。


9、《禁閉島》(2010)

原名:Shutter Island

國家:美國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推薦語」在我看來,「精神病患者」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病了!換句話說,社會病和精神病有時可能只是一線之差。《禁閉島》中的男主人公便是處於這種矛盾中的一個「病人」。


10、《盜夢特工隊》(2018)

原名:Ruben Brandt, a gyüjtö

國家:匈牙利

導演:米洛拉德·科斯蒂奇

「推薦語」這是由純粹的西方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紮實的類型片電影為故事框架,富有想像力的畫面感為其情節潤色的一部動畫片,其視覺、聽覺感超強!足以讓我們體驗到人類複雜的內心世界以及心理活動了!


關注【星期五文藝】,推薦經典電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