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重疾險的十大誤區(建議收藏)

學霸說保 發佈 2020-06-30T11:00:50+00:00

學姐在給很多朋友回答問題時,發現他們在買重大疾病保險的時候存在不少的誤區,今天學姐給大家分享一下,購買重疾險時最常見的十大誤區!

學姐在給很多朋友回答問題時,發現他們在買重大疾病保險的時候存在不少的誤區,今天學姐給大家分享一下,購買重疾險時最常見的十大誤區

文章有些長,但乾貨滿滿,建議收藏。接下來就跟著學姐一起看看吧!

誤區1:保障重疾的種類越多越好

「A產品保障70種,B產品保障100多種,一定是B產品更好。」

這可能是剛接觸保險的朋友會有的想法和疑問,認為病種數量越多,保障責任更全面,就不怕以後萬一得了某種疾病不賠了。

其實銀保監會規定了重疾險產品必須包含的25種重大疾病(如下圖),已經涵蓋了絕大多數常見高發疾病,占到重疾險重疾理賠的95%-98%左右。



而保險公司添加了其他疾病進去,只是錦上添花,畢竟他們重疾的核心保障區別不大。並不是重疾的種類越多,這款重疾險產品就越好。

在挑選重疾險時,與其關注病種數量,不如將重心放在疾病的具體定義上

和重疾不同的是,由於目前輕症沒有統一的規範,也就意味著不同產品包含的輕症的種類是不同的。

即使兩種一樣的輕症,對輕症的界定、理賠標準也可能是不一樣的,輕症也是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輕症病種的數量不關鍵,質量才重要,要看是否涵蓋高發輕症!

以下這幾種高發的輕症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誤區2:等我有錢了再買保險

「我現在還買不起,是不是得等我有錢了再來買保險比較好?」

「我現在沒錢,等我收入穩定了再買保險。」

很多人會認為保險會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對於保險有著各種顧慮,認為保險是有錢人才買的,窮人買不起?

事實上,真正的有錢人,一場疾病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因為在他們眼裡,治病的錢只是冰山一角,不會造成大的負擔。

但「窮人」或者普通家庭就不一樣,一場大病就可以擊垮一個中產家庭

在買保險這件事上,其實錢永遠不是問題保險也並沒有那麼貴,每一年交費從幾百到幾千都是有的。只要省著點錢,每個家庭都是能夠買得起保險的!

學姐還想告訴大家:買保險等不得,越等越貴,越等身體越差,越等被拒保的可能性越大,越等受保護的階段越短

誤區3:先給孩子配置保險

「必須先給孩子買保險,子女是我們的寶貝希望!」

很多家庭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給予子女,但對於不少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家長會先考慮給孩子買重疾險,自己反而捨不得買。

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家庭保險配置方案,要知道家長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險」

家長是經濟支柱,也是子女保單的保費來源。如果不幸發生意外,喪失繳費能力,那麼不僅家庭的經濟無以為繼,子女的保障也無從談起!

只有大人的保障充足了,孩子才更加安全。所以,買保險務必要先保大人,再保孩子

誤區4:重疾險什麼時候買都一樣

「我現在還健康著呢,不需要買重疾險,等想買的時候再買,反正什麼時候買都沒啥區別!?」

「我是體檢報告年年沒問題,還能勇闖天涯的小年輕,重疾離我太遠了……」

誰都有年輕不懂事兒的時候,學姐也曾這麼想,直到生活給了一巴掌,喝十杯枸杞茶都不敢蹦迪了。

年輕不投保,等到年齡大了投保,一方面,保險公司出於對風險控制的考量,如下圖,由於被保險人年紀越大,其罹患疾病出險的機率也就越高,因此年齡越大,保費越貴

因此,購買重疾保險建議越早越好。另外一方面,等到身體出了些問題的時候,再來考慮買重疾險,可能就要被保險公司拒之門外了

一般來說,20—35周歲是購買重疾險的最佳時期,保險公司一般不接受60歲以上的投保人。

雖然,如今有保險公司專門針對老年人發售特定的健康保險產品,但從保費方面計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費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划算

誤區5:百萬醫療險可以取代重疾險

「百萬醫療險保障範圍廣,費用又很低,有了醫療險還買重疾險幹嘛!?」

事實並非如此,百萬醫療險是屬於報銷型產品,只能報銷醫療費用,卻不能承擔出院後的康復、療養費用等等,

通俗點說:醫療險解決看病花的錢,重疾險解決養病花的錢。如下圖:



百萬醫療險並不能代替重疾險,兩者各有作用,最好是互為補充。

而且還要注意的是,百萬醫療險是有停售風險的,一旦停售將不得不重新選擇保險,假如此時已經有了相關病史,那將面臨「裸奔」的風險。

誤區6:帶分紅的返還型重疾險更好

「我如果沒生病,之前交的錢不就白交了嗎?」

「有病理賠,無病返本,不讓錢打水漂~」

許多朋友在買保險時都會想著挑選「有病治病、無病返還」的產品,然而偏向於分紅型重疾險是沒有必要的,購買保險主要是為了獲得保障,不要本末倒置了

對於預算充足的朋友,想買返還型產品作為強制儲蓄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對於預算不足的朋友,還是建議先考慮將保額提高,再考慮返還的問題。

因為到期返還的產品,比不返還的消費型產品,價格要高出一半多,如果預算有限,一味的追求返本而將保額降低,那就得不償失了。

買保險最關鍵的是,適合自己最好。保險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轉移風險,其次才是理財,先保障再理財,切莫本末倒置了

誤區7:預算不足就買10萬夠了

「重疾險的保額不用太高,買一點就夠了,能夠治病就行了!」

「我現在沒錢,先買10萬保額的吧。」

每次遇到這樣的朋友,學姐都要替他捏把汗,醫院可不是根據你的預算有多少再來看收多少錢治病的!

目前治好重大疾病的平均費用就在30萬元左右,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手段,費用至少50萬甚至更多。

就比如治療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萬,需要持續服用到患者不能臨床受益為止,一年就是28萬左右!!!

何況這還這是治病的費用,還沒有包括後期的康復護理費用和重病期間的收入損失等。

重疾險購買的第一原則就是保額優先,如果買的保額不夠,在疾病面前就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彌補疾病帶來的損失!

到時候拖累的還是自己的家人,那保險就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和作用,不就白買了嗎?

越是手頭不寬裕的時候才越需要保險來保障,試問現在幾千塊的保費都拿不出,萬一生病如何能拿出幾十萬的治療費用?

在購買重疾險時,建議保額最低購買30萬,至少要達到最基本的治療標準。如果預算足夠,還可以往上疊加保額。

那保額買得越高越好嗎?當然,高保額相應地也要付出高保費,因此還是要和家庭經濟狀況相匹配的~結合自身的收入情況和家庭情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風險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誤區8:保費一次性繳清最好

「保費一次性就交完吧,省事兒~」

要不再考慮考慮?對於繳費時間較長的保險產品,雖然一次性繳清會有一些價格上的優惠,不過學姐還是建議大家儘量延長繳費期,別一次性交完~

一方面分期繳費的話,保費壓力會小很多,對於同樣的保額,延長交費期,每年只需要交納少部分的保費即可,不會給投保人帶來太大的財務負擔。

另外一方面,豁免功能考慮下?

目前許多重疾險都帶有重症、輕症、中症保費豁免功能,如果在交費期內罹患了合同約定的疾病,那麼以後的保費就不用再交了,而保障還將繼續。

不過,繳費期也不是越長越好,畢竟保費也是一筆支出,還是要在相對穩定的「職業周期」內完成繳費任務

誤區9:帶病投保2年後肯定賠償

「健康告知隨便填,反正過了兩年都能賠!?」

很多人可能聽到保險業務員講的「兩年不可抗辯條款」,字面上似乎承諾了「2年後保險公司不得解除保險合同」。

但這一條款的成立是基於「最大誠信原則」這一基礎上的。對於故意隱瞞健康異常、故意不如實告知的情況,保險公司是可以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的。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理賠糾紛,務必認真對待重疾險投保前的健康告知條款,健康告知一定要如實告知,不要想著隨便填填就完事了!

誤區10:重疾險可保所有的大病

我們可能經常在網絡上聽到有這樣的抱怨,「我得了大病,為啥不賠我?騙子公司!!!」

每個投保人對「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但是保險行業中對「重大疾病」是有明確的界定的!

重疾險對重疾的判定非常嚴格,與醫學概念或社會普遍認知的重病不同,重疾險不但限定疾病種類,而且對於患病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以癌症為例,原位癌、皮膚癌及部分早期惡性腫瘤是不屬於重疾的;腦中風後遺症,要求必須是永久性的功能障礙,部分機能完全喪失,生活不能自理。

此外,遺傳性、先天性疾病,無論投保時被保人是否發現患病,該病或由該病引發的重疾都不能理賠

因此,重大疾病保險並不是保所有的大病,保險公司只保障列明在保險合同中的疾病種類

關於重大疾病、中症及輕症的解釋通常位於保險合同的「釋義」中。

所以要看合同啊!!!

現在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種類均以保險行業協會頒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為基礎,除了《規範》包括的25種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會自行增加一些病種。

小結

總的來說,重疾險一旦購買,可能就是伴隨一輩子的事情了。

因此我們在挑選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開這些誤區,樹立正確的保險觀念,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以上就是學姐整理的選購重疾險的十大誤區,如果你有什麼其他的問題歡迎留言,學姐將集中為大家答疑~

學姐有話說

學姐還想跟你說一聲!學姐給大家準備了「年中神秘贈禮」————原價128元的1對1保險諮詢服務,現在只需要1元!!!

時間有限,送完即止,過了這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啦!!!

想詳細了解的小夥伴們就戳我們帥氣/可愛的規劃師吧~

長按識別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即可私人定製,解答你所有的問題,協助你配置最適合的保障方案,幫助你節省50%以上的保費,趕緊掃碼吧:

實在不知道怎麼挑選重疾險?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了解「排名前十的熱門重疾險」,輕鬆搞定重疾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