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知道拍拍拍,我想讓你了解一下攝影語言

吞像攝影 發佈 2020-06-22T10:37:44+00:00

這幾個畫面,景深確實比較大,但是小編看來看去,沒有看到重點在哪裡,也不知道影友想拍的是風光,還是人物。

位影友發來的幾張照片,說是想用大景深來表現前後清晰的畫面。這話沒毛病,但看了照片,小編瞬間感覺懵了。


影友作品是這樣的

這幾個畫面,景深確實比較大,但是小編看來看去,沒有看到重點在哪裡,也不知道影友想拍的是風光,還是人物。如果拍的是風光,那麼這個畫面應該有風光作品具有的特點:空間(前景中景遠景)、光影(影調和色彩)、時間(瞬間與延長)、線條等等,然而這個畫面,卻顯得比較雜亂,畫面感也不強烈。從這幾個畫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景,而不是人,那麼我們就先從風光的角度來分析。

我們先來看幾幅作品

這是居住在柏林的攝影師Matthias Heiderich拍攝的作品《白噪聲》,這組作品沒有豐富的色彩和明朗的線條,散步的行人和遠方的街景樹木都陷入迷濛的霧靄中。但是這樣的作品,卻能吸引人的目光和靜下心來閱讀,並不容易被人忽略。這是作品的影調所產生的氛圍。


還有這樣的作品

這是法國藝術攝影師Arnaud Bathiard的作品。他以極簡主義的手法創作,運用長曝光和大景深,畫面既有時間感,又有空間感,通過動靜、虛實的對比,構成了一幅幅寧靜而詩意的空間畫面。


我們再來幾幅彩色作品

這幾張照片的作者是一位有著藝術和設計工作經歷的職業女攝影師——Viktoria Haack,她主要從事風光和人像攝影,這幾幅作品,通過色彩的對比,光影、空間的襯托,凸顯了畫面的優雅和純粹,如夢似幻的畫面,充分展示了鏡頭下風光的意境美。


再回到影友的作品,我們找了幾幅同樣是以樹為畫面主要視覺的照片:

是否閱讀感更強,很明確的體會到了攝影師要表達的意境?


回到影友的照片,在當時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取景?我們試著從現有的畫面來重新構圖,參見下圖紅色和黃色區域。當然,這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絕對的。小編想說的是,構圖要儘量簡潔,主體也要明確,這樣表達才清晰,畫面看起來更加有吸引力。

那麼,初學攝影,我們要怎麼學習拍攝呢?

首先,要加強對攝影語言的學習。這可不是什麼光圈快門感光度的學習,這些只是拍照的基礎,而不是攝影語言,那麼,我們來複習一下什麼是攝影語言?

這五個方面,告訴我們應該從什麼地方入手拍攝,初學者更多練習的是對攝影語言的掌握和對作品形式感的把握。這些語言和形式感,不是攝影的本質,也不是我們學習攝影的目的,但卻是實現攝影創作的基礎,是為更好的創作服務的。

其次,提高自己的攝影審美。攝影沒有眼高手低,只有眼界提高了,拍攝水平才能提高,不經過大量的讀圖訓練和有效的美學薰陶,是無法提高眼力,訓練攝影師之眼的。

當一個人能夠熟練掌握攝影語言,具有一定的攝影審美修養,並且通過實踐擅長某些語言形式的表達之後,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和掌握,就不在這個帖子裡論述了。


強烈推薦

針對攝影愛好者的學習需求,我們為你帶來了這門提高攝影水平的好課,

無論你是拍攝多年的攝影人,還是初學攝影的小白,本班都完美適用,

三個月時間,宋毅老師手把手教你,

從攝影語言入手,穩紮穩打,

從而構建一幅精巧的畫面,拉開你和別人的距離。

本月底開班,

點擊下方文字,查看課程詳細信息

想打牢攝影基本功?就從本月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