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深陷泥潭,潘粵明被下毒手:跌落谷底,又有何懼?

我是jenny喬 發佈 2020-06-29T02:27:48+00:00

這兩天,不管是在什麼社交媒體平台,你都能刷到演員秦昊。所以我特別想寫這篇文章告訴大家:放心吧,人生是可以有低谷的。


中年翻紅的演員秦昊


這兩天,不管是在什麼社交媒體平台,你都能刷到演員秦昊。

因為一部小而美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秦昊徹底翻紅出圈了。

幾乎所有的公眾號,都在誇獎他影帝級別的演技。

一個外表陽光,內心陰暗的數學老師,在他的詮釋下變得真實生動。仿佛在平行世界中,真的存在著這樣一個人,而非一個簡單的影視劇角色。

當他把岳父岳母推下山崖,回家面對妻子時,左臉是強行裝出的悔恨;

右臉卻是擺脫窘境如釋重負的微笑。

這種「半邊臉演技」,把人物的偽善刻畫得入木三分,隔著螢幕都讓人不由打了個寒顫。

當他摘下假髮,面對鏡子時,觀眾才得以看到他真實的禿頭造型。

陰森森的目光,直勾勾地表現出他的絕望和毒辣。

當遭受欺負、內心憋屈的時候,秦昊嘴角微微一瞥,怒而不發。

表演的「度」,把握得極好。

既不做作,也不誇張,張力十足。

所以這個迷人又危險的壞蛋,才具有超高的人氣,把秦昊送上了頂流榜單。

甚至連女神章子怡,都被成功收割成小迷妹粉絲。

秦昊的名字,第一次真正脫離妻子伊能靜,獨立、驕傲地存在於各大媒體。

中年秦昊,成功翻紅了。

回過頭來看他今天的成就,卻頗有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黎明之前,是無盡的黑暗


意料之外是在於,他已經太沒有人氣了。

和婁燁合作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豆瓣評分7.2分,上映半個月,卻只收穫了6000多萬的票房。

就算是放到爛片堆里,這樣的票房也太過於不理想。

而豆瓣評分3.2分的《上海堡壘》,因為有了鹿晗的號召力,都拿到了1.21億的票房。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很少有粉絲會衝著秦昊去觀影。

可能有人會說,演員最重要的是演技,人氣不重要。

但是如果缺乏正向的觀眾反饋,又有誰能一直堅持為無人觀賞的戲表演?

而這樣的低谷,秦昊已經整整經歷了二十年。

畢業後,他因為堅持要拍好戲,頻頻推掉導演的邀約。

他以為自己初出茅廬也能被陳凱歌、張藝謀等導演相中,然而世事就如驚濤拍岸般讓他清醒。

第一年,他推掉了8部戲;第二年,他又推掉了3部戲。

到了2004年,幾乎就沒人再來找他了,只是零星會有幾個電話打來,問他現在是否還能拍戲。

無奈之下他只得做生意、炒股票來維持生計,但沒有相關經驗,自然是賠得一塌糊塗。

秦昊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質疑自己是不是還能接著做演員:

「我不理解,為什麼我在學校那麼用功,可為什麼沒成功?

是不是只有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好的演員,別人卻不這麼認為?」

低谷之中,更是無人等候。

昔日一起上課一起練習的同窗好友,都早已大放異彩。

章子怡拿了百花獎影后,一部《臥虎藏龍》讓她享譽國際。

劉燁的《藍宇》,送來了一個金馬影帝。

秦海璐成績一般,卻也憑藉《榴槤飄飄》 拿了金馬影后。

只有秦昊,似乎一直停留在原地。

參加《演員的誕生》,秦昊是選手,而同學章子怡和劉燁是導師。

對於這個要面子的北方男人來說,實在是難堪到難以接受。

明明是一起出發的同齡人,怎麼卻混出了個天上地下?

秦昊曾經說過:

「我真的是把臉面看得比錢重要,這麼多年來接戲我都是以這個標準來接的。」

所以這得是有多窘迫,才能讓秦昊低下頭,以回鍋肉的身份再登上這個舞台。

也像是在刻意逃避,選擇參加章子怡和劉燁不在的第三季。

他不斷與大導演合作,獲得四次坎城、兩次柏林和一次威尼斯的影帝提名,卻每一次都擦肩而過。

不停地參演,不停地陪跑,「預備影帝」秦昊,就這樣一直沒有進入大眾的視線。

事業不見起色就算了,個人生活一開始也沒得到大家的祝福。

秦昊迎娶伊能靜,負面評價不斷。

女方的粉絲認定男方借伊能靜上位,頻繁在社交平台上嗆聲。

男方的戲迷則認為心儀的高冷演員淪落溫柔鄉,識人不清。

後來這種聲音少了,但秦昊始終被人說是「靠老婆伊能靜上位」。

不少人看待秦昊的作品,都歸因成:

「伊能靜旺夫。」

在今天收穫的黎明之前,他已經承受過無盡的黑暗。

幸運的是,他早就看淡了自己的不溫不火,也就順勢做個與世無爭的實力演員。

與其怒自己缺乏流量,不如潛下心來鑽研劇本和角色。

從《推拿》、《浮城謎事》、《日照重慶》到《無證之罪》、《沙海》、《妖貓傳》,秦昊選片慎重,又不忘打磨演技。

在《妖貓傳》中,即使秦昊不是主角,他也熱衷於「磨」。

「有一場戲的個笑,拍了能有二十多條。這個人物該怎麼笑、這個人物應該怎麼走路、這個人物碰到這個事情應該是什麼反應,都是一點點摳的這個角色。」

在《無證之罪》的花絮中,秦昊挑剔過角色的服裝。

造型師問他是不是不喜歡這個衣服,秦昊給出的理由是:

它不符合這個角色。

這已經是演員之外的精益求精了。

有了妻子和孩子之後,養家的經濟壓力,則讓他更加學著和自己、和周圍的人和解。

他不再和外界較勁、不再非文藝片不拍,甚至破天荒去《歡樂喜劇人》上跨界演小品。

此前秦昊對於國產電視劇略帶不屑,但是在讀完了《無證之罪》的劇本之後,驚嘆內容的優秀,又打開了網劇的新世界。

豆瓣評分8.3分、網播量接近5億的好成績,讓秦昊漸漸積攢了人氣。

他從文藝片的小領域裡掙脫出來,你可以理解成妥協,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成熟的寬容。

就這樣一邊錘鍊演技,一邊拓寬戲路,人到中年,秦昊突然開始逆齡成長。

也正是這種全心投入的努力,才是他今年爆紅的「情理之中」。

那些後半場逆襲的「神話」


當我和朋友閒聊時猜測秦昊的年紀,萬萬沒有想到他今年已經42歲了。

我們預設的42歲,是沒有太多可能的。

可是秦昊說:

「自己年輕的時候就盼著能快到40歲,40歲多好啊,就可以演教父了。」

這樣的心態,讓他在人生的後半場裡,品嘗到了阿甘「盒子中的巧克力」里,最甜的那塊糖。

其實,像這樣「中年翻紅」的神話,也遠遠不止秦昊一個。

前段時間另一部網劇《龍嶺迷窟》,上線後豆瓣評分8.3分。

我親自追完全劇才知道,潘粵明的演技確實值得這個分數。

46歲的潘叔,肚子大了,顏值少了,卻把胡八一演活了。

盯著他已經不再光滑的臉看時,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他剛出道時的無限風光。

二十年前,憑藉一部《非常夏日》,他拿到了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隨之而來的資源更是接連不斷。

就在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潘粵明中途陷入和董潔的離婚風波,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戴著「出軌、渣男」的帽子。

就在所有人覺得他這一輩子完了,不會再有爆火的機會時,他一邊靠朋友的救濟度日,一邊尋找著走出低谷的機會。

中年潘粵明最終等來了。

一部一人分飾兩角的《白夜追兇》,潘粵明演得淋漓盡致。

鋪天蓋地的公眾號,都在討論著他驚人的演技。甚至於直到今天,我都還恍惚覺得這世界上存在著這對雙胞胎兄弟。

歷經二十年的起伏,人至中年,再度翻紅。

他讓所有人都看到了70後演員的可能性,也讓人驚嘆他從低谷中走出來的復原能力。

更像是映襯了《霸王別姬》里那句話:

「他們得挨多少打,才成得角兒啊!」

潘粵明挨的打,正是生活下的毒手。

但是,「深陷低谷,又有何懼?」

企業家同樣。

54歲的朱莉,3次創業失敗。

錢沒賺到,還欠下一屁股債,甚至被媒體評為「年度十大最差的CEO」;

凌晨4點被老公叫起來說要離婚,之後就被趕出家門。

雖然她說自己「感覺生不如死」,可是卻從未放棄過創業。

她堅持著,在自家客廳創辦了二手奢侈品寄賣網站The Realreal。拿到了A輪1400萬美元的融資後,60歲時大賺32億。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馬雲35歲創業、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宗慶後42歲創立娃哈哈......

「年事已高,又有何懼?」

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里曾經形容過三十歲的生活:

「忽然覺得生活很無趣,上班、下班、吃飯,也是其中的一環,一切按照時間表進行。」

這是因為大部分人的30歲,已經清醒而明了地看到了接下來的幾十年要過的生活。

就像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場已經寫好了劇本的人生長戲,無驚無險,不喜不悲,有始有終。

但這些後半場發力的神話故事,好像就是在推翻這些平淡。

看似人生已經進入了乏味的低谷,可誰說就一定沒有奇蹟呢?

學會接受人生的低谷,才能迎接生命的高潮


我特別喜歡聽這些低谷中逆襲的故事,因為我總覺得,這仿佛是成人世界的美好童話。

從看似不可戰勝的泥濘中走出,就好像是超級英雄的絕地反擊。

它們也在告訴我、安慰我:

低谷是可以被接受的。

就好像周航寫的那本《重新理解創業》,他事無巨細地反思自己20年來創業的錯誤,把那段最低谷的時光反覆咀嚼,最後品出了創業的新味。

誠懇面對落魄,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

短暫進入瓶頸,更是人人皆有的家常便飯。

疫情期間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焦慮緊張,好像時刻有個在倒計時的鐘表在催促著出發。

但如果把時間線和坐標軸拉長,現在的拮据只是一個小小的谷底。

它既不會打倒現在努力生活的自己,也不會決定我們未來人生的軌跡。

所以我特別想寫這篇文章告訴大家:

放心吧,人生是可以有低谷的。

接受它,擁抱它,重新出發,一切都沒那麼可怕。

可能只有越過山丘,才能看到一番平坦。

我們也只有學會接受人生的低谷,才能真正迎接生命的高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