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第一智囊,智略絕倫的郭奉孝,為什麼被稱為郭宇宙?

星仔醬 發佈 2020-06-29T21:01:55+00:00

當然這個「十勝十敗論」並沒有在《三國志郭嘉傳》里出現,反而是在荀彧那裡有一個四勝四敗論,包括後面賈詡也提出了一個四勝四敗,這就導致很多人懷疑郭嘉到底有沒有提出這個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而在這裡小編我認為郭嘉所謂的十勝十敗是存在的,因為單論《三國志》而言確實是沒有記載,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出自《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裴松之引《傅子》,而寫《傅子》的作者傅玄是個性格剛直的人,有點較真的人。

笑談風雲,一語定乾坤。

大家好,我是星仔醬。



三國時期英雄早逝應該是人們茶餘飯後討論最多的話題,也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早逝,才使得原本就撲朔迷離的形勢更加難分難解。魏國早逝了郭嘉、曹昂等人,蜀國早逝龐統、法正等,吳國早逝了孫策、周瑜等,而其中郭嘉又是人們爭議最多的人,人們有的認為郭嘉才智雙絕,算無遺策,而有的人則認為郭嘉誇誇其談,徒有虛名,更被人們稱為「郭宇宙」。而事實上究竟如何呢?讓星仔來帶大家看一看演義和歷史上的郭奉孝:

生平介紹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初從袁紹

在二十一歲的時候郭嘉去了袁紹手下,與同鄉的郭圖進行過一番談話大概意思是說袁紹只是想效仿周公那樣禮賢下士,卻不知道如何去真正的使用人才,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所以這裡不適合我。於是便離開了袁紹。在這之後他一直屬於閒置狀態,直到建安元年(196年)這個時候曹操手下謀士「戲志才」去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荀彧推薦郭嘉給曹操,隨後在曹操和郭嘉見面並進行交談過後,曹操大喜過望,認定郭嘉就是能輔佐自己成功的人才,而郭嘉也對曹操報以極大的期待,認為這就是他可以安心輔佐的主公。隨後郭嘉便跟隨曹操屢屢獻計,尤其是郭嘉對於敵人的心理狀態的評估很準確,所以常常成為曹操能夠放心出征的關鍵所在。



十勝十敗

至於郭嘉最出名的一次應該是當屬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當然這個「十勝十敗論」並沒有在《三國志郭嘉傳》里出現,反而是在荀彧那裡有一個四勝四敗論,包括後面賈詡也提出了一個四勝四敗,這就導致很多人懷疑郭嘉到底有沒有提出這個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而在這裡小編我認為郭嘉所謂的十勝十敗是存在的,因為單論《三國志》而言確實是沒有記載,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出自《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裴松之引《傅子》,而寫《傅子》的作者傅玄是個性格剛直的人,有點較真的人。傅玄一生撰述著作評論治國的三教九流以及三史舊事,再加上致力於國家教育計劃、平役賦、興水利等事業,在傅子一文中的記載多少還是有些可信的,所以我認為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應該是在荀彧提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修改而完成的。



料敵機先

除此之外,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而這個時候呢很多人害怕袁紹趁機攻打曹操,於是曹操便去詢問郭嘉的意見,而郭嘉給出的建議是: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隨後曹操大舉進攻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以及勸降了關羽。也就是在曹操和袁紹對持的時候,江東小霸王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因此軍心動盪,人人都想為自己留條後路,而這個時候郭嘉卻說: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隨後孫策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曹操進兵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曹操軍到易城,郭嘉進言說: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隨後曹操聽從他的建議,輕兵急進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一舉斬殺烏桓單于蹋頓。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而曹操又根據郭嘉的策略終於平定了北方在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回來的途中,因水土不服等原因郭嘉患病去世。也正是這一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因此也有些別有用心的人說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而陳壽所著《三國志》記載: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在《三國演義》中郭嘉的生平與三國志基本相同,前期由荀彧推薦給曹操,再讓程昱加以肯定與推舉;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銳的謀士,深得信賴,自身也曾經推舉過參謀劉曄。但是卻增加了遺計定遼東的這樣一個劇情。



為什麼叫郭宇宙?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現在人們很多人說郭嘉說「郭宇宙」呢?首先是因為郭嘉死的較早可能以後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與之類似的還有龐統龐士元),再加上赤壁之戰後曹操為了推卸責任而說的若郭奉孝在此,赤壁之戰不會遭到如此慘敗。但星仔認為當時的曹老闆意氣風發,猶如龍捲風摧毀停車場一般的氣勢,不管是賈詡,荀攸,還是程昱都曾經勸說過曹操,可曹操卻是不以為然,別說一個郭嘉,就算是張良,樂毅在世恐怕也沒辦法去勸誡曹老闆的行為。而曹操之所以在大敗過後拿這個情況說事,也是對自己赤壁之戰行為的認錯吧,畢竟曹操很著名的一個情況就是知錯改錯不認錯嘛。

最後就是以及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個人比較吹捧郭嘉,所以很多粉絲認為郭嘉才是三國第一人,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若郭嘉在曹老闆統一三國之類的,自然而然反對的聲音也就會有很多,也就給奉孝帶上「郭宇宙」的帽子。

在這裡小編認為的是郭嘉確實很聰明,善於揣摩人心,但第一什麼的,遠遠稱不上,文無第一,郭嘉是不錯,但請不要無腦吹捧,至少荀彧,諸葛亮他們帶來的貢獻是郭奉孝比不了的,而曹操五位謀士中郭嘉的存在也可以說是墊底的。



而在三國志11當中,在諸葛亮沒出山之前,郭嘉也憑藉高達98點的智力穩居整個三國的第一位,狠狠的壓住了荀彧,荀攸,賈詡,周瑜等人,再加上強大的「鬼謀」特技,可以說光榮才是穩穩都第一郭嘉吹吶。而像其他三國遊戲則也是如此,一直屬於智力的頂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郭嘉不配的原因吧,畢竟一個人生前的貢獻不能代表著以後的貢獻,因此請大家理性看待。至於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星仔的評論區點讚留言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