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性制度的來源和與佛教什麼關係,以及於當代印度影響

雪原 發佈 2020-06-29T17:42:03+00:00

印度是個奇特的國家。現代與古典並存,民主與種性齊驅,亞洲首富與貧民窿同居一座城市。不過彼印度人非此印度人。

(一)

印度是個奇特的國家。

現代與古典並存,民主與種性齊驅,亞洲首富與貧民窿同居一座城市。

它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不過彼印度人非此印度人。古埃及(文明)是黑人,今埃及是白人,阿拉伯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古法老的子孫去了哪裡?留下無數遐想。滅絕或融入別的族群,從此再也不能獨立存在。他們曾經的文明曇花一現,卻也千萬年,橫亘歷史,不容抹去。

印度河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印度河發仞於中國的西藏,水來自高山冰川融雪。我站在天然頂端,水自天上來,這是個生動的寫照。流經巴基斯坦,入海。

印度文明表現為摩享佐達羅遺址,距今前23世紀到前丨8世紀。後衰亡。

(二)

公元前1500年,正是中國商朝,西北的雅利安人入侵,逐漸成為統治者。雅利安人意即:高貴的人。雅利安人的一支也侵入我國,被商王的母親婦好率兵擊退。

他們進入印度後,建立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未入流的賤民。

種姓制度影響至今,雖法令禁止,然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消極影響揮之不去。

公元前6世紀,反種性制度的佛教誕生了。提倡平等。又主張忍耐。公元前一世紀經新疆傳入我國內地。佛教後來衰落,地位被印度教取代。

種姓制度是印度無法迴避的癬疾,而且還根深蒂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深入血液,難以消除。成為現代化路上的桎梏。短期內難以見效。隨著近幾十年與國際接軌,潛默移化、移風易俗尚需要很長時間。僅此,印度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國家,其過程還任重而道遠。不是一蹴而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