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偶像蘇軾,從美食、詩詞、繪畫到瑜伽,竟然都有涉及?

非遺保護與傳承 發佈 2020-06-22T09:45:18+00:00

林語堂認為,蘇東坡與其他詩人相比,是更具有多面性的天才,他幽默外放,智能優異,情感豐富、變化萬千,心靈卻像天真的孩子。

讓古人無路可走的蘇軾

前陣子豬瘟突發,豬肉飆升至30一斤。然而宋朝時期,豬肉卻賤價如泥。

好肉食而又不富貴的蘇軾深諳豬肉烹飪之道,他發明「東坡豬肉」,讓「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的豬肉成為一道美食流傳千載。又創製「香烤羊脊骨」,自己安慰道,「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

回望蘇軾一生,美食家之外身兼數職。居廟堂之高,他是堅持己見的政客;處江湖之遠,他又是治黃河、修水道的工程師。

從公務員、工程師、再到偉大書法家、散文作家、新派畫家、釀酒師、瑜伽術修煉者,詩人蘇子讓古人無路可走。然而這些都不足勾繪出蘇子全貌。林語堂認為,蘇東坡與其他詩人相比,是更具有多面性的天才,他幽默外放,智能優異,情感豐富、變化萬千,心靈卻像天真的孩子。


歐陽修的賞識讓蘇軾名滿天下

蘇軾走過一生仍是少年,一生創作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散文,書法繪畫不計其數,《寒食帖》《木石圖》等廣為人知。

嘉祐元年,蘇軾首次進京趕考,當時主試官是歐陽修。

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

結果試卷拆封后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取為第一的是曾鞏,正是陰錯陽差,弄巧成拙。

後來歐陽修十分賞識蘇軾並評價,

「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由於他的熱情獎掖,蘇軾一時間便名滿天下。


一個徒步旅行者:將"失意"人生變成詩意人生

蘇軾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從年少有為、仕途不順、黃州修煉、東山再起、再遭貶謫,最北差點就到北京,最南到海南三亞「守過塔」,與李白不相上下。

從當官起,大起大落是他的人生,寵辱不驚是他的氣魄,在烏台詩案之前,他在官場春風得意,他不同意王安石「疾風掃落葉」的變法,跟皇帝上書強調變法要潤物細無聲,皇帝不允,他便請求外調。

蘇軾離京的日子,以沈括(夢溪筆談)為主的奸詐小人,卻在仔細研讀他的文集,歪曲文字,布下文字獄的天羅地網。

烏台詩案讓蘇軾狼狽不堪,結案後他被貶到黃州五年,由罪犯之身連升六級,後來又急轉直下連降七級,貶去蠻荒之地嶺南。嶺南是古代瘴域之地,他仍然安貧樂道,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朝廷的奸詐小人聽聞後,變本加厲,將其貶到海南儋州。美食家的蘇軾此時仍不忘發現美食,寫下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蚝。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蘇軾無論到哪,似乎都生活愜意,誰也打不倒,但其亦曾發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感慨。

他曾站在古赤壁口,慷慨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泰然平和地閒庭散步,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個蘇子,兩樣情懷。


蘇軾廣結好友,朋友圈廣泛

蘇軾一生寵辱不驚,廣結好友,與佛印是知己,有「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之笑談讓人津津樂道,和王安石亦敵亦友,好友黃庭堅被他牽連貶去山溝,不但不埋怨,反而寫信安慰他;道友吳復古怕他寂寞,自願跟隨他流放到海南島……

當蘇軾入獄,王安石一句「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讓他倖免於死刑,後王安石罷官,蘇軾跋山涉水前去慰問。

實際上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並非全盤反對改革,而是認為改革應當適度緩步而非激進,其反對王安石任用呂惠卿後的一些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橫加陷害。

後來王安石被貶,蘇軾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不得已遠離官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