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時尚有什麼相同之處?聽「穿普拉達的女王」給你講哲學

從哲學到思想 發佈 2020-06-28T00:17:58+00:00

哲學會像時裝一樣時尚嗎?提到哲學,人們想到的或許是:在堆滿古籍的書齋里,一位白鬍子老頭兒正在皺著眉頭伏案苦讀,鑽研著古書上沒人能懂的詞句。一幅枯燥無聊的畫面!與之相比,提到時尚,人們則會想到:在眾人圍觀的T台上,穿著光鮮亮麗、濃妝艷抹的骨感超模,正邁著瀟洒的貓步走秀。

哲學會像時裝一樣時尚嗎?

提到哲學,人們想到的或許是:在堆滿古籍的書齋里,一位白鬍子老頭兒正在皺著眉頭伏案苦讀,鑽研著古書上沒人能懂的詞句。一幅枯燥無聊的畫面!

與之相比,提到時尚,人們則會想到:在眾人圍觀的T台上,穿著光鮮亮麗、濃妝艷抹的骨感超模,正邁著瀟洒的貓步走秀。一幅現代、充滿活力的畫面!

二者給人的感受是如此不同,人們很難想像到,這二者之間竟有什麼相同之處!要從哪個角度思考,才能將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聯繫在一起呢?

記載在古書里的那些令人難以琢磨的哲學命題,竟然會與T台上展示的前衛時裝一樣時尚?或者說,常給人以輕浮感的時尚,竟然會與深奧的哲學一樣意義非凡?

讀過下面的文字後,你將會發現,哲學與時尚有著意想不到的相同之處;時尚也與哲學一樣,有著非凡的歷史意義!


哲學對現實生活毫無用處!

與其他的基礎學科相比,哲學似乎毫無用處。物理學、數學等科學,對人類生活的現實貢獻自不必說。但哲學說的那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對我們現實生活又有什麼好處呢?

人們常會認為,哲學會對人的日常生活做出指導,對人生的理解給予建議。或者說,人們經常將哲學理解為所謂的「人生哲學」,並且認為這便是哲學對現實的意義之所在。

但是,如果你學哲學的目的是為了過上所謂更有意義的生活,希望能從哲學古籍中找到對現實生活的實際指導,那麼你可能要大失所望了。即使你讀遍古今中外的哲學著述,無論是西方的《形上學》、《純粹理性批判》、《邏輯研究》、《存在與時間》,還是東方的《周易》等四書五經,你可能都找不到幾句明確告訴你要如何生活的話。反而都是些叫人摸不著頭腦的理論知識。

這些東西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就是我們現在眼下的生活有什麼用處呢?

但是,或許我們在問這個問題之前,已經知道了一些東西。而我們更應該首先對這個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進行提問。那就是:我們所謂的現實生活是從哪裡來的呢?


T台上的時裝對日常生活毫無用處!

同樣,當我們看到在T台上走秀的模特們所穿著展示的奇怪服裝時,我們也會有著類似的疑問。這些時裝對我們現實的穿著有什麼用處?

當然,那些很懂時尚的人士會說,這些服裝很流行,穿上去會很「潮」,會吸引人們的眼球,得到羨慕和稱讚。但是,即使是那些在T台上展示這些流行服裝的名模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也不會穿著這樣的衣服出去逛街,何況從未穿過這樣衣服的普通人。如果真要穿成這樣就出去,可能得到的嘲笑要遠多於稱讚。

那麼,如果這些由國際知名設計師所費心設計出來的服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能穿著,即使是那些展示這些時裝的名模和明星們,可能也只是在走秀和演出時穿著而已,那麼它們對我們現實的穿著又有什麼用處呢?

但是,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穿著這些時裝,但我們總是要有所穿著的吧。那麼我們現實所穿的這些服飾,又是由什麼所規定的呢?


兩個問題!

讀到這裡,您可能已經發現了哲學和時尚的相同之處,那就是它們看上去好像對我們現實生活都沒有什麼用處。

並且我們又從這種無用中引出了兩個問題:

問題1:從哲學對現實生活的無用出發,我們問道:這個現實生活來自何處?

問題2:從時尚對日常穿著打扮的無用出發,我們問道:我們日常的穿著打扮是由什麼規定的?

哲學和時尚的共同特點:無用,引出了問題,而對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會反駁掉這個無用!

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穿著T台上那樣的衣服,所以就認為T台上的那些時裝對我們日常穿著沒有用。但是,正是T台上的那些看上去稀奇古怪的衣服設計,打造了、規定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穿著!

對於這一點我這裡無需多費口舌,好在有一部電影可以幫助我們說明這個問題!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的「時尚溯源學」。

2006年上映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由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的「女魔王」米蘭達在為一件裙子挑選腰帶,站在一旁隨時等候吩咐的新來助手安迪(安妮·海瑟薇飾演)覺得好笑,沒有抑制住的笑聲被「女魔王」敏銳地察覺到了,結果在眾人尷尬的目光中給助手安迪一頓好訓:

有什麼好笑的嗎?……你覺得這個和你無關。你去自己的衣櫥,選擇了,我不知道,比如你那粗笨的藍色毛衣,為的是要試著告訴世界你對自己非常認真,以至於不在乎自己身上穿些什麼。但你不知道的是,那件毛衣不只是藍色。它不是青綠色,不是天青色,而是天藍色。你還輕率地未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在2002年,奧斯卡·德拉倫塔(注1)設計過一系列天藍色的禮服。然後,我想是伊夫·聖羅蘭(注2),不是嗎?曾展示天了藍色的軍式夾克……之後天藍色很快就成了其他八位不同設計師的最愛。然後放入其名下的商店,最後淪落到可悲的Casual Corner(注3),無疑,你就是在那裡從清倉貨中淘到了它。總之,那藍色代表了幾百萬美元,和無數的勞作。可笑的是,你以為你選擇了這件毛衣,便將你排除在時尚業之外。但事實是,你選擇穿著的這件毛衣,是這個屋子中的人們為你從一堆衣服里挑選出來的……

注1: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國際著名高級時裝及晚禮服設計師。

注2:伊夫·聖羅蘭,法語:Yves Saint Laurent,縮寫YSL,現在名為Saint Laurent Paris,法國奢侈時裝品牌。

注3:Casual Corner,意為休閒角落,簡稱CC,美國的中檔品牌,提倡穿著舒適、價位合理的服裝。


「女魔王」米蘭達的這段訓誡,很清晰地說出了我們上面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說得也比我這個時尚外行要專業得多。

新來的助手安迪,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自以為身處時尚界之外,對時尚也一無所知。

但米蘭達對安迪穿著的那件藍毛衣的「時尚溯源」讓我們發現,即使我們並不穿著T台上所展示的前衛時裝,而只是穿著合適得體的日常服裝,我們依然沒有能遠離時尚、置身其外;

即使我們自認為對時尚一無所知,對T台上展示的奇怪服飾不能理解,甚至覺得有些愚蠢好笑(像安迪那樣),但當我們在挑選衣服時,我們依然具有著「時尚的眼光」。

因為,正是時尚預先規定了這一切!


時尚從兩方面對日常穿著的規定。

時尚對現實穿著打扮的規定,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了解。這點可以從上面引用的「米蘭達的訓誡」的最後一句話中看出來。

米蘭達說安迪的那件藍毛衣是「屋子中的人們」(也就是時裝設計師)為她「挑選」、或說是「選擇」出來的。

這種選擇並不是實際生活中的挑選。並不是說,屋子中的這些設計師帶著安迪去購物,然後為她挑選了這件藍毛衣。

而是,這些時尚設計師們,從兩個方面規定了安迪自己會選擇這件藍毛衣:

1.設計師規定了這件毛衣本身:它的款式、顏色等。對於這一點,米蘭達對其進行的「時尚溯源」說得已經很清楚了。總之,這件藍毛衣之所以會出現在服裝店中、之所以會存在,——恰恰是這件藍色的、粗笨的毛衣!——都是因為有設計師的設計,和批評家們的挑選與淘汰。

2.設計師還規定了安迪挑選這件藍毛衣的眼光。我們挑選什麼樣的衣服好像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但我們挑選時所依據的標準卻是由時尚來規定的。例如,如果我們現在打算參加一個正式的會議,我們就會挑選西裝領帶,而不會去選長袍馬褂(如果有賣的話)。正是時尚所規定的標準讓我們覺得西裝領帶是適宜的,而長袍馬褂是不合適的。再做個類比:雖然我們每天吃什麼是自己的事情,但卻是過往的進化與自然選擇決定了我們的口味。


時尚不只是跟潮流!

我們曾認為,T台上所展示的時裝對日常穿著並沒有用處,因為穿成那樣去逛街是不適合的,會招來嘲笑。但現在我們看到,正是這些稀奇古怪的服裝設計預先規定了、或說是造就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穿著。甚至於,也規定和造就了我們的「時尚眼光」,我們以此來判斷:什麼樣的穿著是合適的、什麼樣的穿著是不合適的;什麼樣的穿著應該得到讚賞、什麼樣的穿著應該得到嘲笑。或者說,我們嘲笑的T台上的時尚設計,預先規定了我們對它的嘲笑態度!

由此我們看出,時尚是一個「在先」的東西,它並不會對眼下的穿著打扮有所幫助,但它卻遠遠地規定著、造就著、開創著我們未來的穿著打扮。所以,時尚並不僅僅是跟潮流、跟流行趨勢。就像現在很多「時尚達人」所做的那樣:今年流行藍色我就穿藍色,或者「時尚嗅覺」更靈敏些,前一刻剛流行什麼,我在下一秒立即跟風。但這並不是時尚,跟得再快也不是!因為時尚遠在這一切之前,正是時尚開創了潮流與流行趨勢!


時尚與哲學的類比:哲學開啟世界!

上面說的這些是對時尚無用的反駁,那麼哲學的情形又如何呢?

我們之所以要先說時尚(即對上面問題2的回答),就是因為對時尚的這些說明也都可以運用到哲學上來(即對上面問題1的回答),這樣我們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對哲學無用的反駁。

上面我們說,哲學對現實生活毫無用處,就像時尚對日常穿著之無用一樣。但就像我們對時尚所說的那樣,雖然它對日常穿著無用,但它卻在先規定了和開創了現實日常的穿著;同樣,我們對哲學的無用也可以這樣說:雖然哲學對現實生活無用,但它卻在先地開創了現實生活。

所不同的是,哲學對現實生活的開創,要比時尚對日常穿著的開創更徹底!

哲學,或者更本真地說:土生土長的思想,預先開啟了我們所面對的世界,讓世間萬物以這種方式與我們照面。這同時也就是說,預先開啟了我們在世界中的立足點,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萬物。

但是,哲學、這種思想,卻也不能外在於這種開啟。

一者,哲學能開啟未來,但它也處在為過去的哲學、思想所開啟的現在當中;

二者,它並不能隨心所欲地開啟、製造某種世界的顯現方式,它只能應和著已開啟的,並且順承著已開啟的,以此去開啟新的世界。甚至於,它也不可能決定去應和,還是不去應和,好像即使它不去應和還會在那裡一樣。事實是,只有在應和中,它才是它,也就是哲學才是哲學。


問題的答案: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哲學對現實生活無用,但卻只有哲學的開啟,才有現實生活,才可以說有用還是無用。

所以,我們不要再問:哲學對現實生活有什麼用,或是時尚對日常穿著有什麼用。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相反,我們應該說:現實生活被哲學所用,日常穿著被時尚所用。

這裡的動詞「用」應該在「使動」的意義上去理解:現實生活之起作用(即存在)是哲學使然,日常穿著之起作用是時尚使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