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責制度+工程保質期,沒鋼筋混凝土的宋代,如何防"豆腐渣工程"

史海泛舟記 發佈 2020-06-28T12:02:00+00:00

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對所建事物的質量要求不再僅僅局限於房屋,而是逐漸擴展到兵器、盔甲等上面,但房屋質量一直深受重視。

當人類漸漸脫離原始生活並組建社會之後,對房屋的需求便隨之產生,而在這一需求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對房屋質量的要求。由於房屋建造的材料一般為大型木頭、石頭等較為沉重的材料,這就使其一旦塌陷便會對身處其中的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對所建事物的質量要求不再僅僅局限於房屋,而是逐漸擴展到兵器、盔甲等上面,但房屋質量一直深受重視。到了宋代,經濟飛速發展,人口數量也進入增長狀態,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的質量意識越來越高。沒有鋼筋混凝土,為了防止出現害人性命的"豆腐渣工程",宋代政府也出台了相應的一系列措施。

從原則層面提出了對建築物的高質量要求

  • 宋朝政府為工程建設制定了嚴格標準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許多工程的修建都屬於費時費力費財的事情,對建造者本身來說是一個身心層面上的極大挑戰,而對指派者來說,則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能夠驗證最終的收穫,靠其盈利也是如此。因此,為了加快工期與降低成本,便會有不少人動歪門邪道的心思,從而使工程的質量大大下降。

另外,不同主體有時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所奉行的建設標準也會有所不同,或嚴或松,多種因素結合之後最終就會形成房塌人死的惡劣結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工程建設之前便制定一個嚴格的標準便極為重要,它能夠給建設者和驗收者詳細的參考數據,也能在社會中對不法分子產生不小的威懾力。

而在宋朝社會,最嚴格的工程建設標準則莫過於《營造法式》。在建築材料上,《營造法式》將壕寨、石作、木作、泥作、瓦作建築材料等用"材"、"栔"、"分"等單位來進行了細緻劃分。

以石作為例: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其規定嚴格至此。

而在工程步序上,《營造法式》極為看重對地基的建設,認為工程想要穩固,地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使得其中的規定經常被運用到對城牆的建設之上,對宋朝的軍事防禦做出了一定貢獻。

  • 各個行會也都對本行業制定了獨特標準

作為行業參與者維護本行業利益的地方,行會在社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一般與政府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能夠通過一系列手段對行業參與者的正當利益做出穩固保障。而作為反饋,它也需要對本行業參與者進行嚴格管理,從而防止他們對社會造成危害,制定行業標準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點。

如宋朝的飲食行業中便有著如此規定:"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凈盤合器皿……稍似懈怠,眾所不容。"。

而對建築行業來說,它對專業性的要求更強,其中的許多內容也只有從業者本人才會知曉,行會也因此更能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出合理的標準。而在宋朝時期,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著行會,僅在南宋杭州一度就多達四百四十行,建築行業自然也不例外,成立了屬於自己的行會。

以泥匠行業為例,當時就有著這樣的規定:"泥牆須包三年,如三年內倒塌者,歸泥匠賠修"。

這就使得泥匠本人需要格外注重建築物的質量,甚至超標準來工作也是常見之事,否則一旦發生建築垮塌的意外,他不僅需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名聲上也會有很大損失,最後導致在本行業無法立足。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行會憑藉其嚴格標準將整個行業的參與人員的素質都提高不少,不管是對其本身還是對從業人員來說,社會地位也都會相應的提高。

實施嚴厲的事後追責制度來進行威懾

  • 物勒工名將工程與其相關方緊密聯繫起來

每一個建築工程都一定有相對應的主要負責人,或是設計師,或是建造者,甚至是監督製造者。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對工程的最終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也因此,如果工程最後發生垮塌,他們必定脫不了干係。出於這樣的實際考量,物勒工名制度就此產生。其實,物勒工名並非宋朝原創,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它就已經出現並被運用到軍事領域當中。《呂氏春秋》就有記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以情。"

宋真宗曾頒發過這樣一條詔令:"自今明行條約,凡有興作,皆須用功盡料。仍令隨處志其修葺年月、使臣工匠姓名,委省司覆驗。"工程建設完畢之後,所有與工程有關的事情,包括時間、人物在內,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標明。這就使工程垮塌之後,政府在追究責任的過程中會有著清晰的目標,同時也對工程相關方中的不法分子造成了不小的威懾。

此外,部分優良的工匠與作坊在物勒工名制度的長期考察之下脫穎而出並成為行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即便有時政府並沒有做強硬要求,他們也會在或出於宣傳或出於防偽的考量之下選擇在其產品上刻上獨屬於自己的名字與標記,物勒工名制度也算是為商標的產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而當他們成了質量的保障之後,普通民眾或者政府在施工單位的敲定上也就有了明確的對象,不用再費心於選擇。

  • 對工程有著一定年限的使用年限要求

對人們來說,保質期也是衡量一個工程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如果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僅存在幾個月甚至幾天後就轟然倒塌,這無疑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尤其是出於對新工程的質量信賴,許多普通民眾乃至皇親國戚都會選擇前去觀摩停留,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造成巨大傷亡。

因此,對工程設置一個使用年限的要求便十分重要,一旦工程在這個使用年限內發生因建築時的質量問題引發的破損、泄露、裂開甚至垮塌事件,工程相關方有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在這種嚴苛的懲罰之下,才會使部分心懷不軌者放棄偷奸耍滑的念頭。

在宋朝時,宋仁宗曾經下達過這樣一篇詔令:今後所修舍屋、橋道,舊條:若修後一年墊陷,原修都料、作頭定罪,止杖一百,二年內減一等……

這則詔令中,對房屋發生的不同質量意外都做出了相應的處罰,可以說十分詳細。而就算該房屋的負責人已經調離原有單位,那麼也不得免於處罰,將追責到底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外,隨著工程質量意外所造成的後果越嚴重,相應的處罰也會越嚴厲,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之中,流放也是可能的。

嚴苛的工程建設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有益影響

  • 有效防止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由於工程建設通常耗資耗時都較為巨大,這就使得其修建過程中的許多細節也都很難被人注意到。部分心思不正的官員便會趁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時候騙取多餘財款,在建築材料、步序、方式等上面做文章,從而進行貪污,國庫也因此常常入不敷出。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宋朝政府便著手對工程的建設制定嚴格的標準以供他人遵守,否則便是違反法律。以《營造公式》的產生為例,它就是宋朝政府在決心防止貪污之後命人專門修訂,為其帶來了一股革新之風。

  • 為宋朝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眾所周知,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最為發達的時期,繁榮的經濟帶來人口的增長,房屋建設自然也就迎來高潮。然而,古代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限制,大部分城市的占地面積都較小,房屋的人口容納能力也不多,再加上王公貴族的大型府邸占地面積頗為廣闊,種種因素就使得古代城市尤其是繁華的城市之中,房屋數量極多且間隔較小,正如柳永詩中所說: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如果政府對工程建設沒有一定的嚴格標準,許多黑心商家、貪污官員便會盯上這一行業以牟取巨額利潤為首要目標,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社會亂象。而正是由於宋朝時期嚴苛的工程管理才使廣範圍、大數量的垮塌事件得以避免,不但人們基本的生命財產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對鞏固社會穩定及促進經濟發展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 豐富了中國的建築文化

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中,古人曾經修建了大量擁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建築,它們有的富麗堂皇雄偉無比,有的在建築行業的某個領域內獨樹一幟,但其中的許多卻或由於時間沖刷、或由於戰亂破壞而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只有很少部分才能保留下來

宋朝時期對工程的嚴苛標準則使在當時修建的許多建築都擁有精良的建築,可以保存更長時間乃至遺留到現在,晉祠聖母殿、文廟大成殿等都是如此,"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它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向今人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並使中國的建築文化大大豐富,成為中國人足以自豪的資本。

總結

隨著社會的越發完善與發達,隨著法律規章制度的越發成熟與全面,對工程的質量要求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它不僅是民生保障中的一個重要層面,對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民心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在經濟、政治層面上有著獨屬於自己的一份貢獻。

此外,宋朝政府盡力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現,也是對社會問題的一個改進過程中。無論是貪污腐敗、黑心經營亦或是素質道德水平,都與工程質量有著一定關聯,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做出嚴苛標準,也可以使整個社會都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資料:

1、《營造法式》

2、《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