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情緒,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慈懷文化 發佈 2020-06-28T08:55:18+00:00

《領袖情商:創造情緒共鳴,讓團隊由衷追隨自己》原著 | 克里·弗萊明。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每天一本書


《領袖情商:

創造情緒共鳴,讓團隊由衷追隨自己》

原著 | 克里·弗萊明

解讀 | 夏天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領袖情商:創造情緒共鳴,讓團隊由衷追隨自己》,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古羅馬皇帝奧雷柳斯曾經說過,如果你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借著感受的調整,你可以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


由此可見,情緒與我們的精神狀態以及專注度息息相關,如果我們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就能夠讓自己一直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通過創造情緒共鳴來調動他人的熱情,實現自己的目標。


《領袖情商:創造情緒共鳴,讓團隊由衷追隨自己》這本書就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策略去管理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幫助我們挖掘情緒背後的真實原因,提升我們的情緒應變能力。


本書的作者克里·弗萊明,是霍特國際商學院阿什里奇總裁教育項目的授課教師,曾受邀出任BBC廣播和多個商業活動的嘉賓。


在這本書中,作者結合了許多真實案例,幫助我們從深度認知自我情緒和他人情緒開始,學習洞察和管理情緒,並通過創造情緒共鳴,激發他人的積極性。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辨別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又或者不知道如何處理他人的情緒問題,那麼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書。


察覺自我狀態,

認真傾聽身體的反應


說到情緒管理,很多人會覺得這就是一門關於如何克制情緒的學問。在大多數人的認識里,憤怒、悲傷這樣的負面情緒都是有害的。


他們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隱藏起來不讓任何人察覺,因為他們害怕別人會因此覺得他們「沒能力」或者是「不夠成熟」。


舉個書中的案例。在公司工作了15年的拉里最近被提升為了汽車部經理,這讓拉里感到既興奮又擔心。


拉里的上司對他十分信任,於是交給了他一個重要的項目。為了完成目標,拉里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但是幾個星期過後,他發現團隊中沒有一個成員開始著手新項目的相關工作。


拉里既為團隊成員的不配合感到生氣和憤怒,同時又擔心自己無法按時完成新項目,會被領導斥責甚至降職。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拉里一直處於負面情緒不斷攀升的狀態,他把自己悶在辦公室里,故意避開領導和團隊的其他同事。


作者指出,當人處於壓力或脆弱狀態時,就容易進入「兒童型自我狀態」,比如說會發怒、鬧脾氣、想要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等等。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我們要承認情緒存在的合理性,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學會傾聽自己的生理反應,並以此為基礎做出最佳決策。


你可以著重體會一下自己在某種情緒狀態下的身體反應,比如當你害怕時,你可能會感到自己的身體在瑟瑟發抖。當你生氣時,身體可能會有發熱的感覺,心跳也在不斷加速。


在情緒發生時,其實有很多明顯的跡象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它。我們應該在情緒一發不可收拾之前就去關注它,以免這些情緒在不恰當的場合下以不合理的方式爆發出來。


總之,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是培養情緒洞察力的關鍵,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情緒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也不能放任自流,為了讓自己能夠做出合理的情緒反應,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身體感受多一些關注,在情緒升級到極端狀態前就感知到它。



管理好壓力和負面情緒,

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其實憤怒、生氣等負面情緒並不可怕,真正關鍵的是情緒觸發時的即刻反應和之後的一系列後續反應。


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很容易就會被當下的情緒所綁架,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就做出了反應,而這些反應很有可能是不恰當的、過激的。


針對這種情況,作者建議我們暫時將情緒收住或進行冷處理,之後再找合適的時機進行調節。


在你張嘴說話或者做出反應之前,試著去安靜地觀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況,把整個事情從頭到尾想一遍。


如果做不到這些,你可以先花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著將自己與觸發情緒的導火索隔離開來,走出現在的環境,去喝杯咖啡或者去散個步。


另外,情緒還和一個我們普遍關注的現象息息相關,那就是壓力。


有時候壓力是由情緒觸發的,比如對領導看法的恐懼和擔心,會讓你在執行某項工作任務時倍感壓力。


有時壓力也可能是由於自我價值定位不清晰,或者是對未來走向不明確所導致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現狀:你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是否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感到更幸福、更有價值呢?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感覺壓力很大的時候,更傾向於自己獨處,但其實這會進一步加深問題。


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取得周圍人的支持,比如說你的家人、朋友或者信得過的同事等等。


因為向信任的人吐露心聲會減少壓力的程度,也會讓我們想出更多緩解壓力的好方法。


作為領導者,如果你能夠對信任的人開誠布公,坦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讓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以及你是如何處理的,你的領導力也會大大提升。


總之,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提升我們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因為沒人願意追隨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


情緒管理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在我們遇到挑戰的時候幫我們保持情緒的平衡,同時也能更積極地影響身邊的同事和朋友。



安撫他人的情緒狀態,

學會理解與傾聽


如果說能夠管理自己是一門學問,那麼能夠管理他人就是一門藝術了。


尤其是當一個人處於某種情緒狀態之中時,你是很難和他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安撫他們的情緒狀態。如果你和對方關係還不錯,那麼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因為你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信任。


面對信任的人,我們也會比較容易放下情感防備,敞開自己的內心,情緒也就更容易被展現和撫平。


但是,記住不要直接去處理和某個人的爭執,而是要去找尋導致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下手去解決問題。


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一些安撫情緒的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一些他人的情緒問題。


第一個技巧,改變周圍的環境。


在工作環境中,人們通常會感到一種隱性的壓力,所以公司、辦公室等地方都不太適合與下屬或者同事談心。


而脫離這種導致焦慮情緒的環境,可以讓彼此感到更輕鬆、更安全。比如你可以邀請對方出去散散步,或者在附近的咖啡店喝杯咖啡、吃點東西。


第二個技巧,不要急著做判斷。


每個人的家庭環境、生活經歷不同,對於某些事件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所以,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強加給對方,更不要急著去判斷別人的情緒是對還是錯。


你需要做的是敞開心扉去傾聽,可以使用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來引導對方邊思考邊作答,比如說「對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你覺得另外一個同事的處理方法怎麼樣」,這有助於我們找到對方情緒背後的深層原因。


面對他人的情緒問題,理解和傾聽是我們的兩大重要法寶。通過它們,我們能夠很好地調控和管理他人的情緒,同時拉近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與影響力。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


那些具有情緒洞察力的人會習慣性地關注別人的行為,他們總是會花時間去觀察和分析別人行為背後的原因。


不過,這些人並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特質,大多數都是經過了有意識的培養和提升,才逐漸掌握了這項技能。


這個過程需要技巧,但更需要耐心和時間,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一旦你掌握了情緒洞察力,你在面對複雜的人際交往問題以及情緒管理問題時,就會變得得心應手,它可以幫助你和周圍的人建立起更深層次的、更堅固的關係。


要知道,沒人能拒絕一個情緒穩定的管理者,更沒人能拒絕一個善解人意的朋友。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夏天,自由撰稿人,慈懷每天一本書等多平台簽約作者。持續寫作一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