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倒計時!中國首次向火星進軍,挑戰失敗率最高的「7分鐘」

三體使者 發佈 2020-06-27T02:17:36+00:00

據央視新聞6月2日報導,我國將在今年的6、7月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此次執行任務的探測器是「天問一號」,到時候它將會搭載長征5號火箭發射升空。

據央視新聞6月2日報導,我國將在今年的6、7月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此次執行任務的探測器是「天問一號」,到時候它將會搭載長征5號火箭發射升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稱,此次火星的探測任務沒有重複其他國家火星探測的老路,起點設置很高,體現了我國的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技術人員的自信。


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

第一個原因是距離。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同時火星是除金星之外,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第二個原因是火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黃赤交角。我們知道地球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軌道面之間存在23°26′的夾角,而火星赤道平面和火星公轉軌道面之間的夾角幾乎也是這麼大,這也就意味著火星上也存在四季更替。第三個原因是火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幾乎一致,所以說火星的一天和地球的一天差不多一樣長。


雖然說火星表面的環境很是惡劣,但是以上的這三個原因足以讓它成為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對象了。為什麼火星會和地球存在這麼多的相似點,僅僅依靠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是難以找到答案的。而只有將探測器送往火星,近距離觀測採樣才會有所收穫。而且此前我國從未獨自發射過火星探測器,此次發射成功可以縮短我國和國際火星探測科技水平的差距。


為什麼選擇6、7月份發射

眾所周知,探測火星並不容易,在早期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當中,大概有2/3的火星探測器都沒有能夠完成它們的任務。所以我們就要尋找最佳的發射時機,在最短的時間,耗費最少的燃料,將火星探測器送往火星。剛好,火星每隔779天的時間就會出現火星沖日,也就是火星、地球和太陽幾乎排列成一條直線,此時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最短。


上一次火星沖日是在2018年7月27日,下一次火星沖日是在2020年10月6日的時候。那麼可能有小夥伴就有疑惑了,為什麼不選擇10月呢?一般而言,發射火星探測器都是在火星沖日的前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個時候火星和地球形成的角度便於探測器在長途飛行後到達火星的引力場。


探測最難點是「恐怖7分鐘」

當我們的火星探測器經過長途飛行終於進入火星大氣之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火星表面著陸了。著陸,也就意味著探測器的速度需要從4.8公里/秒降到0,這裡花費的時間大概是7分鐘。趙小津稱,這7分鐘是最兇險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如果探測器不能在這7分鐘內安全著陸火星表面,那麼就直接宣判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失敗。


為了確保探測器可以安全著陸,到時候著陸的7分鐘劃分為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降到460米/秒,第二個階段降到95米/秒,第三個階段降到3.6米/秒,最後是著陸緩衝階段,速度降為0。日前我國也在地球上模擬進行了著陸緩衝階段的實驗,為到時候的安全著陸做最充足的準備。


1964年美國水手4號就已經成功到達到火星,而我國直到2020年才首次執行火星探測計劃。雖然我國在起跑線上慢了點,但我們相信我們後勁十足,未來我們一定可以躋身世界外太空探測的前沿行列。

參考信息:

央視新聞,《倒計時!火星,我們來了》,06-0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