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發現新嚴重隱患:空中遇雷擊容易爆炸,機率是每年一次

陶式防務評論 發佈 2020-06-27T23:51:33+00:00

近日,美國空軍的F-35戰鬥機又被曝光了新的故障隱患——由於燃料管線存在故障,一旦在空中遭到雷擊,戰機就會發生致命的爆炸。


近日,美國空軍的F-35戰鬥機又被曝光了新的故障隱患——由於燃料管線存在故障,一旦在空中遭到雷擊,戰機就會發生致命的爆炸。

這個消息是F-35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披露的,故障則是維修人員在例行檢測時發現的,而且情況相當普遍。


F-35變成「空中打火機」?

根據美國空軍維修人員的檢測,發現了已服役的F-35A「閃電II」戰鬥機的「惰性氣體製造系統」(OBIGGS)管線存在意外的受損情況。這套系統能夠製造氮氣,以替代普通空氣來填充油路管線,在油箱和燃料管線內部形成無氧環境,避免因火災或雷擊發生起火爆炸。由於戰鬥機無法內置避雷裝置,所以這套系統對於F-35而言至關重要。

從理論上來看,飛機在空中遭到雷擊的機率是很小的,但不能完全避免。即使儘量躲避帶電積雨雲,飛機也有大概每年一次的機率會遭到雷擊。這個數據,是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根據統計得來的。此外,當特殊情況出現時,客機或戰鬥機很可能會被迫進入積雨雲,這時防雷擊的措施就顯得非常重要。


F-35A的「惰性氣體製造系統」出現受損故障,意味著這款隱身戰鬥機已失去「防火保護」,等同於一架「空中打火機」。因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暫停了新的F-35A戰機交付。同時,五角大樓的F-35專案辦公室也交代各地F-35A戰鬥機中隊,一定要遠離積雨雲和暴風雨大約40公里以上。

最關鍵的是,F-35A的這個缺陷並不是個例。在美國空軍進行檢查的24架F-35A戰鬥機中,竟然發現了有14架存在油路防火系統受損問題。目前,經過檢查的只有美國空軍的F-35A,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F-35B、F-35C都還是未知數。此外,出口到其他盟國的F-35A也未經過類似檢測,所以潛伏的隱患可能相當廣泛。


事實上,F-35A的「惰性氣體製造系統」在多年前就發現存在設計問題。五角大樓在2012年的一份報告中曾披露這套系統的缺陷,內容可追溯到2009年,報告指出F-35無法完全確保「氮氣均勻分布在整個油箱中」。因此,美國國防部一直呼籲F-35戰鬥機不要在暴風雨中飛行,以避免雷擊。但是,美國軍方在後來宣布修正了這個缺陷,並在2014年取消了F-35的「暴風雨」飛行限制。

此次披露的似乎是另一個全新問題——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F-35的「惰性氣體製造系統」就會受損失靈。


這套防火技術,曾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

在燃料管線中填充氮氣的技術,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最早發明的,當時主要用於航母,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約克城」號航母大膽應用了這個創新。在戰鬥打響前,「約克城」號艦內所有燃料管道都填充氮氣,從而減少了中彈後油管燃燒爆炸的風險。在這場美日第一次航母對決中,「約克城」號被炸彈重創後,有效避免了火災的二次傷害。同行的「列剋星敦」號航母由於沒採用這種技術,因油料燃燒引發了艦內大爆炸,不幸沉沒。


隨後的中途島海戰中,僅進行緊急修復的「約克城」號再次上陣,又一次體現了「氮氣充填油路」技術的價值。在此戰中,「約克城」號連續兩次遭到炸彈和魚雷重創,卻都避免了火災引發的爆炸,直到第三次被日本潛艇魚雷擊中後才最終戰沉。

「氮氣填充油路」技術此後迅速普及了美軍所有航空母艦,極大減少了美軍航母的作戰損失。沒有這個技術的日本海軍則吃了大虧,例如「大鳳」號航母只挨了一枚魚雷,就因油氣爆炸沉沒的。可以說,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技術,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太平洋戰爭的進程。


由此可見,F-35出現故障的這套「惰性氣體製造系統」,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設備。儘管它的故障不會減少F-35A的打擊能力,卻大幅增加了F-35A的脆弱性,使其淪為名副其實的「空中打火機」。

F-35隱身戰鬥機已經暴露出一連串的設備故障問題,不斷增加著使用者的後勤維修成本。據了解,美軍預計服役的兩千多架F-35(1763架F-35A、340架F-35B、340架F-35C)的總壽命成本在一萬億美元以上,單機成本(包含維修費用和發動機替換成本等)近5億美元,但目前看來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提高。(作者:陶慕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