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和東漢初年實行的一系列統治措施,遺禍後人,子孫受害

天天開心歷史 發佈 2020-06-27T19:46:45+00:00

據說鬽是一種鬼魂,經常潛伏在人四周,以妖媚迷惑對方,慢慢地觀察這個人,等這個人身體有恙、陽氣不足時,突然出擊,並瞬間置人於死地。

表面和實質永遠是兩回事。別人對你和和氣氣,面帶微笑,不代表你們的關係就有多鐵。只有在分錢時,給甜頭時,有你一份,那才叫關係鐵。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分別,比如「親疏之別」、「內外之別」和「生熟之別」等。關係關係,就是要把「外人」變成「自己人」,不然你永遠在那個圈子之外。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造成了一大批金枝玉葉、紈絝子弟,別人累死累活,還舉步維艱,他們什麼事不做,卻能逍遙一世。比如宦官和外戚,他們沒有什么正經本事,但因為是皇帝的自己人,不用考什麼科舉,不用立什麼戰功,也能紅透天。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很多人拚命地去走後門、拉關係和攀高枝,不為什麼,只為能成為某些權貴的「自己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人們用上了各種制勝法寶。吹捧拍迎,已成為一套標準流程。
各種方法可以總結為一個字—媚。
「媚」通常會變成「鬽」。據說鬽是一種鬼魂,經常潛伏在人四周,以妖媚迷惑對方,慢慢地觀察這個人,等這個人身體有恙、陽氣不足時,突然出擊,並瞬間置人於死地。
倒台的皇帝,一般都是被自己身邊的侍從殺死的;失勢的大臣,一般都是被親信落井下石的;破產的老闆,一般都是被自己最放心的助手掏空錢財的;被出賣的人,一般都是「兄弟」乾的。
有人對你笑,不是衝著你,而是衝著你的權柄或錢袋,小心他突然用刀子捅你。
公元25年,劉秀借綠林、赤眉起義之機崛起,推翻了王莽的新朝,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和王莽不同的是,他不僅僅是個野心家,還是一個極其傑出的政治家。

在光武帝的統治時期內,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許多經濟數據都恢復到漢武帝時期,史稱「光武中興」。
但光武帝和東漢初年實行的一系列統治措施又遺禍後人,讓其子孫受害。光武帝為鞏固皇權,矯枉過正,他加強尚書台的權力,使之直接聽命於皇帝,主控朝政,這樣丞相和其他職能部門便形同虛設。誰控制了尚書台,就控制了東漢朝廷的核心大權。
光武帝大封功臣,這些功臣世家逐步形成了地方豪強,雄霸一方。再加上這些功臣世家往往與皇家聯親,成為外戚,較大的外戚有馬、竇、鄧和梁四大家族。這些外戚內有朝廷大權,外有自己家族的地方實力,因此恃強而驕,不可一世。

東漢中後期偏偏又都是一群娃娃皇帝,有的十來歲,有的幾歲,還有的是嬰兒。小孩子不能親自理政,那些太后們自然要垂簾聽政。但這些年輕太后們,也就二三十歲。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年輕太后們既無學識,長期待在宮裡伺候個男人,社會閱歷和政治經驗又幾乎為零。年輕太后們無力駕馭這麼大個朝廷,就只有仰仗她們娘家的那一幫子人,就是常說的外戚。年輕太后任命他們為朝中要員,分與職權,借他們控制朝廷。這樣太后就只是一個代言人,朝廷實權轉到外戚手裡。
權力面前沒有親情,掌權後的外戚,常常是排除異己、控制皇帝,為了方便他們獨掌大權,外戚還經常把不聽話的皇帝廢掉、整死,換一個更小的、更無知的童子做皇帝。這樣外公不像外公,舅舅不像舅舅,表叔不像表叔,皇帝與外戚之間早已沒有了脈脈溫情,只有無邊的仇視與憎恨。

軍政大權掌握在外戚手中,皇帝身邊就只剩下一種人可以依靠,那就是宦官。

皇帝們自小就由宦官照管,宦官們在照料皇帝的過程中,逐漸熟悉皇帝的性情、習慣,並能把握皇帝內心中最隱秘的地方算是皇帝的貼心人。宦官地位低下,但因為要照料和保護皇帝,就會掌握部分禁軍,而且數量龐大的宦官集中起來也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勢力。當皇帝長大後,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就會藉助宦官同外戚相爭。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加上宦官在宮中的勢力,通過宮廷政變,將外戚頭目控制住,皇帝就奪回了政權。
皇帝奪回政權後,為了感謝那些宦官們,「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宦官們代替外戚掌握朝廷大權後,權力的腐化與刺激作用,使這些宦官們同掌權的外戚一樣,無視皇帝,橫行朝野。皇帝忍無可忍,就再次藉助大臣和外戚扳倒宦官。或者當皇帝死後,新君即位,原來的宦官就失去靠山,新的外戚再度傾覆朝野。
這就是東漢外戚、宦官輪流執政的標準流程。

東漢時期外戚專權最厲害的就是梁冀
漢沖帝即位時年僅兩歲,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冀以國舅、大將軍的執政身份掌控朝廷大權。漢沖帝一年沒到就死了,梁冀與梁太后共謀迎立年僅8歲的建平侯劉纘為帝,是為漢質帝
梁冀執掌大權便橫行不法。漢質帝實在看不慣,隨口說了句:「此跋扈將軍也。」正是這句話為漢質帝帶來了殺身之禍。梁冀知道後又氣又惱,更擔心聰明的漢質帝長大後自己控制不了。梁冀殺心已起,決定永絕後患。梁冀指使內侍在食物中下毒,漢質帝吃了幾個有毒的煮餅後,便覺得腹中痛如刀絞,想要喝水梁冀卻在旁邊說道:「飲水後定要嘔吐,千萬不可飲水。」一句話未說完,漢質帝已捧住胸腹,大叫一聲,氣絕而死。
毒死漢質帝後,梁冀迎立了15歲的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仍由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冀繼續掌握朝廷實權。不久漢桓帝又娶梁冀的一個妹妹為皇后,以前就有個皇太后,現在又有個皇后,梁氏權威更盛。大部分宦官也是梁冀的親信,漢桓帝被梁冀時時監控,每天擔驚受怕,哪還有天子威儀?

漢桓帝手中無兵無權,又時刻在梁冀監視之下敢怒不敢言。梁太后和梁皇后相繼死後,梁冀對宮廷的控制力減弱,漢桓帝稍微得到了一些自由。不過宮中還是布滿了梁冀的耳目,漢桓帝做事還是得小心翼翼。

一次漢桓帝利用上廁所的機會,問小黃門史唐衡「宦官中與梁家不和的都有誰?」唐衡回答說:「中常侍單超、小黃門史左悺胤有矛盾;中常侍徐璜、具私下常說皇后家太過驕橫,但不敢公開表示。」
漢桓帝便秘密聯合單超、左悺、徐璜和具璦,計劃除掉梁冀。漢桓帝與宦官集團發動了宮廷政變,出動一千多名禁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梁冀的府邸。梁冀知道大勢已去,就和妻兒一起殺了。漢桓帝被梁冀捏在手裡十多年,心中滿懷怨恨,於是下令將梁家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拉到大街上斬首。

漢桓帝除梁冀,主要是靠宦官之力,遂馬上封單超、徐璜、具璦、左悺和唐衡五人為列侯,世稱「五侯」。其他一些宦官出力甚多,也陸續被封。漢桓帝心中有了梁冀這個陰影,不敢再信任大臣,專用宦官,東漢朝廷第一次出現宦官專權之怪狀

宦官們任人唯親,大搞裙帶,讓普通的士人失去正常的求官之路。

再加上宦官和他們的黨羽肆意妄為,四處為非作歹,也引起了一些正直士人的不滿。士人便聯合起來向宦官集團發動猛烈攻擊。皇帝雖然同情這些士人,但他與宦官更親近,同時也畏懼宦官的權勢,就偏向於宦官。士人集團一敗塗地,數百人被下獄,大臣霍壻與竇武等上表力爭,這些人才被免回歸故里,但卻被禁錮終身(一輩子不允許做官)。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
隨後的漢靈帝時,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
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都極其反感宦官專權,一上台便合計徹底清剿宮中的宦官勢力。兩人籌劃不周密,消息很快外泄,宦官們知道後,先發制人,帶領禁軍來捉拿陳蕃,陳蕃手中無兵,只有帶上官員和太學生負隅頑抗。秀才遇到兵,結果可想而知。
竇武帶領軍隊和禁軍對抗,竇武的手下一向畏懼宦官,又見對方人多勢眾,紛紛逃走。竇武長嘆一聲,拔劍自殺。竇武死後,竇家全族被株連。宦官集團大獲全勝。
秀才和太學生們不僅製造社會輿論指責宦官,還曾幫助陳蕃直面對抗宦官。
宦官誣告秀才和太學生們結黨謀反,稱之為「黨人」。不計其數的秀才和太學生被捕殺、關押和流放,並規定凡黨人父子、兄弟門生、故吏和五服以內親族都免官禁錮。這就是第二次「黨錮之禍」。

宦官們執掌朝政,連漢靈帝也要看他們的臉色生活。漢靈帝堂堂天子,為了活命,居然公開說:「張常侍(張讓)是我父,趙常侍(趙忠)是我母。」
以張讓為首,十常侍橫行大漢,排除異己,搜刮民財,賣官鬻爵。人們不堪忍受,終於爆發了黃巾大起義,敲響了東漢末世的喪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