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疆拓土,宋朝文弱,為何後人並稱「唐宋」?

岩岩說史 發佈 2020-06-27T09:27:36+00:00

中華上下五千年,國人在研究歷史時都喜歡將臨近朝代並稱,作為考察切入點,如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唐宋、宋明、元明清、明清,等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國人在研究歷史時都喜歡將臨近朝代並稱,作為考察切入點,如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唐宋、宋明、元明清、明清,等等。其中,秦漢、唐宋、明清之說最為流行,有學者甚至將其稱為中華史上三大帝國時期。

唐朝開疆拓土,打遍天下無敵手,將邊境推到中亞一線;宋朝軟弱,不但未能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傳統「漢地」,還被北方遊牧騎兵追著吊打,靠「歲幣」換取和平與安寧,南宋甚至認金國為伯父,可謂丟盡了顏面。

從大國形象角度看,唐朝、宋朝就是兩個極端,為何後人將其並稱「唐宋」呢?很簡單,唐宋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領域都是一脈相承。


政治開明,君臣關係和睦

俗話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建國之後的功臣,基本都被皇帝殺光,其中以漢朝劉邦與明朝朱元璋為典型,開國元勛幾乎被一網打盡。例如,彭越被劉邦烹飪,「肉粥」送給各路諸侯;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充稻草,做成標本,震懾功臣。

政治開明,君臣關係和睦,是唐宋時期的主流。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並未對功臣下手,而是給予很高政治待遇,其中24位還畫像凌煙閣,地位尊貴。對李建成支持者,李世民也是極力拉攏並加以重用,如魏徵、薛萬徹、薛萬均,等等。

宋朝建立後,趙匡胤也很夠意思,直接「杯酒釋兵權」,讓大夥安享晚年;功臣沒兵權,但性命無憂,生活水平更是沒得說。此外,頒布詔書:不得誅殺大臣,善待柴氏家族,儼然一副明君形象。


科舉制完善,文官政治發達

選官制度,是衡量社會公平、公正程度之重要指標。夏商周時期,盛行世卿世祿制,官職基本都是世襲,具有極大之排他性;兩漢盛行察舉制,豪強操控;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流行,選官被門閥控制。如此,政治上貴族化色彩相當濃厚,皇權受到抑制。

唐宋時期,選官制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繼承隋朝科舉制度之基礎上,唐宋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使得考試選官成為社會主流。例如,武則天時期開設武舉,武將選拔也要考試,這對提高將領之文化素質大有幫助。設殿試,皇帝面試科舉人員,這對強化君主專制大有益處。

宋朝時期的科舉更加發達,殿試成為定製,會試過關者,必須要經過皇帝篩選,否則無法授予官職。此外,士、農、工、商等階層都能通過考試當官,也必須經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後才能有機會獲得重用。在此基礎上,文官政治非常發達。


門閥勢力衰落,庶族地主崛起

伴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與完善,門閥勢力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隋朝建立後,楊堅推行科舉制度,但門閥勢力依然強大,最終成為隋王朝的掘墓人。李世民登基後,編纂《氏族志》,只能將「李」姓放在第三位,屈居崔、盧之下。

科舉制度推推行百餘年後,門閥衰落明顯,對政治之影響力削弱。例如,武則天時期,得益於科舉制度的庶族地主強勢崛起,成為政權之中流砥柱。有了庶族擁戴,武則天不但坐穩了皇位,還對門閥世族開刀,長孫無忌之死就是典型。

宋朝則更加不用說,門閥世族在五代戰亂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宋太祖繼位後,參與科舉考試的人群範圍擴大,底層知識分子步入仕途,擴大了政權根基。南宋時期,朝廷核心崗位的官吏來源,庶族有壓倒性優勢,門閥徹底沒落。


工商業發達,商業政策寬鬆

唐宋時期,是中國工商業發展高峰之一。城市建設中,政治、軍事因素淪為第二位,經濟因素則是主流,甚至出現了許多專業性的工商業城市,如揚州、益州、漢口、蘇州、開封,等等。其中,開封尤其明顯,作為宋朝首都,其軍事防禦價值不大,卻是運河樞紐,經濟地位非常重要。

對外貿易,唐宋陸路、海路絲綢之路非常發達,造船業更是達到了歷史之新高度。水密倉的設置,指南針的運用,使得遠洋航行成為可能。此時期,中國遠洋貿易比較發達,最遠可以到達東非、波斯灣、紅海一帶。

商業政策也是非常寬鬆,政府扶持工商業發展,取消了商業經營之時間、空間限制,坊區市區分離現象被打破,住宅區與商業區融為一體。南宋時期,商業稅超越農業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文化藝術成就斐然,唐詩、宋詞享譽世界

藝術領域,唐宋成就斐然,唐詩、宋詞享譽世界。如今,我們所了解的古代著名文人,基本都出自唐宋: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白居易、孟浩然、柳永、李清照,以及中學考試中的常客「唐宋八大家」,無不是這時期的風雲人物,在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學創作,從上層到下層、民間,通俗性、商業性文學成為主流。繪畫領域,最突出表現則是風俗畫強勢崛起,風靡一時,代表作品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如此,市民、底層人物成為創作之生力軍,對文藝風格之影響非常大。

得益於商品經濟之發展,以及魏晉以來之「三教合一」,儒學在唐宋進行一次脫胎換骨之轉變。韓愈倡導的「道統」說,經過「北宋五子」之發展,理學、心學橫空出世,儒學得以重生,並深刻影響中華民族之精神品質。


綜上所述,唐宋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種繼承與發展之關係。後世將唐朝、宋朝歷史並稱「唐宋」,自有其道理。那麼,為何唐朝開疆拓土、宋朝則對外軟弱妥協呢?很簡單,唐朝皇室具有濃厚的鮮卑、突厥血統,開拓進取之精神非常強烈;宋朝害怕出現唐末藩鎮割據局面,削弱武將兵權,崇文抑武,軍事力量弱小。

如此,唐朝開疆拓土,無往不勝,卻也養肥了藩鎮,滅於藩鎮;宋朝軟弱,一味妥協,被遊牧騎兵滅亡。

參考書目:《新唐書》、《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