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看荷蘭,面積沒有半個浙江省大,卻當過海上霸主

饕餮小娘子 發佈 2020-06-26T01:13:36+00:00

「梵谷之路」荷蘭比利時深度游全攻略(8)——荷蘭國立博物館之以小見大荷蘭雖沒有「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那般壯烈,但在17世紀,也曾做過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梵谷之路」荷蘭比利時深度游全攻略(8)——荷蘭國立博物館之以小見大

荷蘭雖沒有「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那般壯烈,但在17世紀,也曾做過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夫」。這個面積還沒有我們半個浙江省大的小國,當時製造了全世界3/4的商船,比英,法,德等國船隻的總數還多,東印度公司更是名揚天下,17世紀也被稱為荷蘭的黃金時代。所以在荷蘭的國立博物館中,也在極力再現17世紀的輝煌。

上兩篇小娘子介紹了國立博物館中的鎮館寶《夜巡》(感興趣的親可點擊《「世界十大頂尖博物館」之一的鎮館寶,價值連城,曾經卻沒人想要》),以及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繪畫三傑」(感興趣的親可點擊《麵包和理想哪個更重要?看這些大師是怎麼做的,"成名之路"各不同》。

今天我們來看看荷蘭除17世紀外的那些優秀藝術作品,也包括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從很多地方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國,當時卻那麼興盛,當然荷蘭現在的經濟也不差。

這個用來插鬱金香花的大花瓶很像咱們的青花瓷吧?不過它是荷蘭生產的,而且並不是瓷器,而是陶器,但也風靡了歐洲,還成了荷蘭的特產。

在荷蘭的黃金時代,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把中國的青花瓷器帶到了歐洲,這種白底藍花的瓷器在歐洲極受歡迎。愛做生意的荷蘭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便開始模仿燒制。不過想燒成瓷器,不僅需要特定的高嶺土,溫度也要達到1200度以上,難度很大。荷蘭人沒做出來,於是用成本和難度都低很多的方式,即黏土坯在1100度以下燒出來的陶器做了代替。

陶器的成品遠不如瓷器堅硬,很容易劃出痕跡,敲擊聲也不如瓷器清脆,但畢竟從中國運來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歐洲人很快接受了荷蘭的製作。荷蘭人還在中國特有的元素上繪製了西方人喜歡的圖案,比如女子的半身像以及獅身人面像等。

荷蘭的代爾夫特小鎮因專門製作陶器而聞名了歐洲,並衍生出了一種藍叫「代爾夫特藍」。荷蘭皇室也對代爾夫特的陶器鍾愛有加,直到今天小鎮上的荷蘭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都是個著名的景點,同鬱金香、風車、木鞋一樣並列成為了荷蘭的象徵。看這個展廳的時候小娘子真是感觸良多啊。

不過火槍是從歐洲傳入中國的,可惜被中國皇帝當玩具了,完全沒有想到仿造加強國防。而傳到日本時大受重視火槍,所以也就有後來......當然,今天的我們國家早已不是同日而語了。

《滑鐵盧戰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1824年

揚·威廉·皮恩曼(Jan Willem Pieneman)的這幅畫是個大場面,也是一層畫作中的重點。畫面里畫的是英國公爵惠靈頓收到消息說,普魯士軍隊正在向他這邊進軍,於是他率領起英荷聯軍,畫中央騎馬的就是他。躺在左邊前景中擔架上受傷的是荷蘭王儲,後來的荷蘭國王威廉二世。這幅畫原本是為惠靈頓公爵畫的,因為威廉一世為他的兒子買了這幅畫,所以今天我們在荷蘭看到了它。

《荷蘭國王威廉二世的肖像》(Portrait of William Il, King of the Netherlands)

畫中就是前面我們在《滑鐵盧戰役》那幅畫中提到過的後來當了荷蘭國王的威廉二世。在揚·亞當·克魯斯曼(Jan Adam Kruseman)1839年畫的這幅畫里他穿著軍裝,但顯然是在一種非正式的氣氛下。威廉二世隨隨便便靠在沙丘上擺了個姿勢,旁邊是他的獵犬,這在浪漫主義時期被認為是典型的荷蘭景觀。1848年,當革命席捲整個歐洲時,威廉二世放棄了皇家獨裁統治,荷蘭成為了議會制民主國家。

《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肖像》(Portrait of William l, King of the Netherlands),約瑟夫·帕林克(Joseph Paelinck),1819年

這就是買了《滑鐵盧戰役》那幅畫的威廉二世的爸爸——威廉一世。1812年,拿破崙在遭受了一系列重大的失敗後,使奧蘭治-拿騷王子威廉·弗雷德里克在1813年以君主身份返回荷蘭。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逃出一個月後,他宣布自己為荷蘭聯合國王(現荷蘭和比利時)和盧森堡公爵。滑鐵盧戰役後,他於1815年宣誓就職,成為荷蘭國王威廉一世。

《自畫像》(Self-portrait),文森特·梵谷,1887年

雖然阿姆斯特丹有專門一座梵谷博物館,但國立博物館中也藏有幾幅梵谷的畫作,畢竟梵谷可是荷蘭最大的「IP」。這幅自畫像是文森特在聽了弟弟提奧,在給他講述了法國繪畫的色彩風格後,於1886年搬到巴黎後畫的。文森特一生畫過很多張自畫像,原因付不起模特費,就用自己做練習畫畫了,可憐的文森特啊。關於森特·梵谷的心路歷程感興趣的親們可點擊《生命只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梵谷之路」荷比深度游全攻略3》

在畫這幅畫之前,他剛剛因為牙齒掉光而做了一個口腔手術,雙頰凹陷。「你會認不出他了。」提奧在寫給母親的信里有這麼一句話。不過文森特用氈帽、領結給自己描繪了一個瀟洒體面的巴黎裝束。經提奧介紹,文森特在巴黎結識了高更、莫奈、布雷特納等藝術家,並深受他們畫作的啟發,所以他畫的顏色也比最初他在家鄉時畫得明快多了,有節奏的筆觸也開始顯現出來。提奧在信中也和母親說,到文森特比以前開朗多了,而且跟這裡的人相處融洽。

《一隻眼睛男人的畫像》(Poetrait of a Man with One Eye)

這是文森特1889年秋天在普羅旺斯的聖雷米住院時畫的,畫中的男人是位病友。這幅畫是文森特在研究畫綠色和藍色,畫中男子的眼睛顏色在背景和藍色外衣中顯現出來,菸頭發出對比色的紅光。

《有蝴蝶的花園》(Garden with Butterflies)

這是1890年春天文森特從聖雷米出院後畫的,他在同年夏天就去世了。不過這幅畫很不同於他以往畫作強烈色彩對比的風格。這幅畫用溫柔、植物的嫩綠組成了大量的綠色、黃色、棕橙、灰色和黑色調,白色的蝴蝶在反差的綠色中凸顯出來。不過這個畫已經很旋轉了,文森特在去世前一兩年的畫越來越旋轉。

《阿姆斯特丹帕萊斯特拉特的橋》(The Single Bridge at the Paleisstraat in Amsterdam),喬治·亨德里克·布雷特納(George Hendrik Breitner)

這位布雷特納就是文森特到了巴黎後提奧介紹認識的,他們還一起在海牙畫過畫。布雷特納經常用照相機將景象照下來然後對著照片畫。他和梵谷一樣,喜歡畫底層勞動人民。這幅畫中向我們走來的身披斗篷的優雅女士其實最早的時候畫的是一位女傭,結果遭到了負面評論,所以畫廊就讓他將畫作里的女人修改了。

《波德水道上的風車,也稱「七月里」》(A Windmill on a Polder Waterway,Known as 'In the Month of July')

風車是荷蘭最具代表的景象之一,不過畫家保羅·約瑟夫·康斯坦丁·加布里埃爾在1889年畫這幅畫的時候要表達的並不是風車。「我們的國家充滿了色彩......我再說一遍,我們的國家不是灰色的,即使在灰色的天氣里也不是灰色的,沙丘也不是灰色的。」加布里埃爾在一封信中寫道。

荷蘭風景確實很美,色彩也豐富。不過那時荷蘭因為工業發達,可能霧霾很厲害,在那時很多畫家的畫作里,色彩確實比較灰暗,所以康斯坦丁·加布里埃爾會很著急地說出這樣的話。他的這幅畫中有草地、藍天、白雲和磨坊,在水中還有它們的倒影。

《年輕女子和名叫「Pug」狗的畫像》(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with 'Puck' the Dog)

這位畫作的作者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荷蘭女畫家,特蕾絲施瓦策(thrèse Schwartze)。這幅畫是她在她巴黎的工作室里畫得一位身著義大利裝束的年輕女人,和她右邊的那隻叫Puck的狗交換了一個眼神。作為一名年輕女子用繪畫作為職業闖巴黎,在那個時候還是挺不尋常的,不過女畫家並沒有被這些阻礙嚇倒。

我們還遇到了老師帶著學生在博物館裡的參觀講解,很認真。

這是一套精緻的迷你屋,它並不是小孩的玩具,它是一位富商的妻子花了大量金錢和時間找專人定製。外部是龜殼,內部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如真實房屋中一樣的材料,如大理石地板、橡樹貼牆、胡桃護牆板,就連家具和鍋碗瓢盆也全是按照實物樣子和材料做的,閣樓里的熨斗也是真鐵、真銅,櫥櫃里的瓷器是找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特別定製的,就連布草房裡的衣物也是按照她指定的材質和規格製造的,並加上了她名字的首字母縮寫。

這套迷你屋總成本是當時的荷蘭盾3萬元整,相當於當時紳士運河區一套真實房屋的價格。它的樣子完全就是17世紀荷蘭富人生活的樣子。小娘子在講英國女王住的溫莎城堡的時候,也介紹過當時瑪麗王后的女王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比這個還奢華。不過可見這種迷你屋是當時歐洲有錢婦人的玩具。

我們再來看看博物館0層1100-1600年,即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幾個有意思的作品。16世紀是荷蘭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個世紀,是這個低地國家的文藝復興,改革和顛覆中世紀世界觀的人文主義開始形成。日益增長的個人興趣促進了藝術的發展,肖像畫不再只為貴族服務,自信的市民也可以請畫家畫肖像畫,當然這個荷蘭人民日益變鼓的錢包有很大關係。畫家也不再只是默默無言的手工藝者,而是有個性的藝術家。

《烏蘇拉和她的女僕》(Saint Ursula andher Handmaidens),這是1525年的橡木雕塑作品。有意思的是這個作品的傳說還和我們熟悉的匈奴有關。傳說基督教徒烏蘇拉公主和她的11000名隨從在科隆附近被匈奴殺害。雕像里她是一個富有的人,穿著文藝復興時期最時髦的衣服,她的一些隨從躲在她的斗篷下尋求保護。

《儲備充足的廚房》(The Well-stocked Kitchen),約阿希姆·布克萊爾(Joachim Beuckelaer),1566年的油版畫。布克萊爾擅長描繪廚房、市場的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但他要表達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聖經里的故事。

就像這幅畫,我們第一眼看到的絕對都是廚房裡的女傭和僕人們在準備食物,豐富的禽類、蔬菜、水果、肉和鍋碗瓢盆。但你仔細看畫中心的正後方,是基督在拜訪馬利亞和馬大,非常的不顯眼。正是這種前景和背景的對比隱藏著作者的一個信息:不要屈服於塵世的誘惑。

《阿姆斯特丹的飲酒號角》(Drinking horn from the Amsterdam),這個看起來和我們古代喝酒的牛角杯挺像的,不過是這個1547年的華麗的水牛角杯擔當著當時荷蘭民兵警衛儀式中的重要角色。這隻水牛角杯會傳遍整個桌子,每個民兵都會從中喝到,以表達他們共同的紐帶和團結。

《聖伊莉莎白日的洪水》(The Saint Elizabeth's Day Flood)

我們之前的遊記中講過,荷蘭是個絕對的低地國家,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之下,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所以特別容易遭洪水侵襲。只是後來他們填海造地慢慢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幅13世紀末的油版畫描繪的就是在1421年11月19日晚,即聖伊莉莎白盛宴日這天,荷蘭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尤其多德雷赫特(Dordrecht)地區遭受重創:23個村莊被淹,2000人死亡。倖存者後來畫了這幅祭壇畫。左邊是受損前的多德雷赫特城,右邊是洪水衝破堤壩的災難景象。不過這個畫風還是蠻柔和的,看起來並沒有很嚇人的感覺,畢竟是祭壇畫。

《無辜的屠殺》(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1562-1638)油畫,1590年

這幅畫在榮獲過艾美獎、美國金球獎和爛番茄新鮮度100%的《殺死伊芙》中出現過,視覺效果還是有些殘暴的,所以我就只放上影片中的截圖了。畫中描繪的是希律王得知一個註定要成為猶太人之王的孩子出生在伯利恆出生時,下令屠殺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畫中就像一場可怕的噩夢,士兵們殺男孩,媽媽們與士兵拚死搏鬥保護自己的孩子。

《人類的墮落》(The Fall of Man),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 1592年

《殺死伊芙》中還出現過這幅畫。西方宗教性質的畫中總會描繪亞當夏娃在蛇的引誘下偷吃禁果的畫面,這幅也是。仔細看畫的左邊遠景下,有一團帶有臉和手的白色的雲,那代表了上帝,他正在告誡亞當和夏娃可以吃所有樹上的果子,除了那顆知善惡的樹。中間樹上有著人身蛇尾的巨蛇在給他們遞送禁果。我們都知道在最後亞當和夏娃沒有禁受住誘惑,吃了禁果,所以他們被趕出了伊甸園。

在《殺死伊芙》中,男主康斯坦丁想和女主薇拉內爾用這幅畫說教的時候,女主很不屑地走開了。

荷蘭國立博物館的一角,還有一個打通一層與二層的圖書館,裡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畫家關於藝術的著作。設計師庫伊博斯把它建造得十分優雅,簡潔的鑄鐵結構元素和優雅的螺旋樓梯完美融合,並與地板上的馬賽克花朵交相輝映,即便與今天很多地方的網紅書店比,也毫不遜色。陽光通過巨大的天窗射在人們閱讀的書桌上、頁面上,肅穆、有力,「知識就是力量」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顯現了出來。

小貼士:

1、開放時間:09:00-17:00

2、最好提前在網上預約買票,或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前買通票。

3、建議下一個博物館的官方App叫Rijksmuseum,裡面有對重點展品的講解,有中文,就不用租用博物館的語音導覽了。

想看《「梵谷之路」荷比深度游全攻略》文章的親可點擊: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辜負熱愛——「梵谷之路」荷比深度游全攻略1

船游阿姆斯特丹,怪事真不少——「梵谷之路」荷比深度游全攻略4

全球最開放的首都 越夜越瘋狂——「梵谷之路」荷比深度游全攻略5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游!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駕游,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