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剛去世,嘉慶就下令賜死和珅,15年後卻追悔莫及,這是為何?

長亭古巷 發佈 2020-06-26T18:21:45+00:00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說哪位貪官最讓人印象深刻,我想大家都會想起和珅,當年乾隆去世後嘉慶去抄和珅的家,其所收穫的財產是清朝十幾年的收入。

官字兩個口,上面那張口若是沒有吃飽,下面那張口就只有餓著。—和珅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說哪位貪官最讓人印象深刻,我想大家都會想起和珅,當年乾隆去世後嘉慶去抄和珅的家,其所收穫的財產是清朝十幾年的收入。和珅之所以能貪污如此巨額財產是因為他是乾隆身邊的紅人,而乾隆臨終前還叮囑嘉慶不要動他,結果嘉慶早就對和珅積怨許久直接把和珅抄家處死,結果15年後的他卻已經追悔莫及了。

從侍從變成皇帝身邊紅人

乾隆年間,和珅出生在當時福建副都統常保的家裡,然而他母親在生和珅的時候因為難產不幸去世,父親常保後來也因為得了重病也撒手人寰。家裡沒了雙親,和珅的地位也越來越差,甚至差點被當家人掃地出門。

好在家裡有老家丁死死保護著他,和珅才不至於流離失所。他從小好學求知才華出眾,長大後雖然沒能從科舉脫穎而出,但是也成功進入了乾隆身邊的儀仗隊里。大清自從入關後一直積極學習漢族文化,任漢人為官,對統治制度也進行了很大的改變,在朝中漸漸有拉幫結派的風氣興起。像我們熟知的鰲拜、吳三桂等等都是實力強大的大臣和藩王,甚至都威脅到了乾隆的地位。

不過乾隆從登基後從四面為敵的處境中掙扎了出來,自然也不會繼續坐視藩王和大臣實力的過強,於是乾隆想出了一招互相牽制平衡勢力的辦法。乾隆打算培養一方屬於自己的親信勢力,讓他來牽制影響其他大臣的發展,這樣就不會出現一方過強的局面。

但是乾隆在人選上也是不知道選誰為好,正巧他一次出行看到儀仗隊里有一個長相俊美的和珅,經過一番了解後發現他沒有家族勢力,生活也是比較的寒酸,而且此人還有著不弱的才華,於是乾隆打算培養和珅為自己的親信勢力。

和珅被乾隆重用後還十分的清廉,後來乾隆鼓勵和珅扳倒李侍堯,並命他去抄李侍堯所有的家產,將所有財產充庫。和珅來到李侍堯家後被海量的金銀珠寶所衝擊,他突然意識到財產由自己清點,李侍堯家裡有多少錢還是自己說的算,於是心裡開始有了歪念,偷偷的私藏了一大筆錢。和珅從小在家裡過的就是被他人看不起的日子,突然體會到了權力與財富的魅力後他開始深陷其中。

以和珅為首的「貪官派」

和珅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這一切都是由誰給予的,自己私下裡做的事乾隆也自然一清二楚,所以他有事沒事就喜歡討好乾隆。而乾隆看到和珅如此懂事也對他頗為重用,但是朝中一些官員就開始嫉妒起了和珅,對他百般刁難。乾隆看到後自然也是樂在其中,因為所有人都敵視和珅他就能更好地站在自己這邊。

後來乾隆讓和珅掌管四庫全書,和珅意識到自己機會來了,清朝從入關以來都有過不少人因為寫過不當的文章和言論喪失性命,「文字獄」在當時成了大家不敢觸碰的話題。和珅自幼熟讀四書五經,而朝中官員所寫的文章與發表的言論都在和珅這,和珅也藉助「文字獄」對曾經欺壓過自己的官員進行打壓和抓捕,然後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

和珅這一手操作直接惹得朝中人心惶惶,後來乾隆又把科舉交給和珅處理,科舉是讀書人能不能入朝為官的主要途徑,和珅也正好可以藉此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而朝中其它官員子嗣如果想入朝為官,私下裡偷偷找和珅打點一番便可成功,於是漸漸的和珅羽翼豐滿,可以與其他重臣 「扳扳手腕」,成了朝中以貪官為首的第四大勢力。

乾隆對和珅十分的看重,晚年的時候老到沒有力氣說話,於是讓和珅站在自己身邊輕聲告訴自己的旨意讓他傳達,但是誰也不知道乾隆究竟說的是啥,所以朝中事務都是由和珅一張嘴說了算。嘉慶在旁邊就十分的生氣,一來他從小就被乾隆管得嚴,結果乾隆老後又被和珅給管制住了,二來他才是正統的下一位皇帝,如今讓和珅奪走了實權,這讓他對和珅如何不恨。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乾隆臨終前曾囑咐嘉慶好好使用和珅,他雖然貪污眾多但是不能輕易除去。可能會有人有個疑問,乾隆明明知道和珅貪污太多的錢財,為何還是選擇如此寵信他?其實歷代君王喜歡的不僅是有才華的臣子,更喜歡有忠心的臣子,和珅雖然貪財罪孽深重,但是他對乾隆還是比較忠心的。所以乾隆明知道他貪污不少,也不願意除掉他,因為乾隆還需要和珅幫自己打壓下面的大臣。

身為皇帝乾隆肯定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很多事他不方便去做,這時候他就可以暗示和珅去動手,兩方相互牽制打壓這樣雙方都會老實很多。和珅自然也清楚乾隆的打算,不過他也很樂意服從乾隆的安排,所以和珅才敢大膽的和其他重臣叫板。

乾隆這一手雖然精妙,不過嘉慶卻沒有經歷過乾隆剛登基時四面為敵的處境,所以在閱歷和能力上都要遜色乾隆太多。儘管他看出乾隆利用和珅的目的,但是嘉慶卻太低估朝中大臣的野心,覺得他們已經被乾隆打壓的老實了,於是乾隆一駕崩就決定處死和珅。

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這邊喪事還沒幹好,就宣布了和珅的幾十條罪責,然後下令抄了和珅的家。抄家的官員搜出來八億白銀,如此巨額的贓款讓嘉慶十分憤怒,但是念及和珅為舊臣,於是賜了條白綾讓他自行了斷。

十五年後嘉慶後悔莫及

嘉慶之所以處死和珅,是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應付沒有和珅壓制的大臣們,然而大清的江山卻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管理。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和珅的罪行說實話凌遲處死都不過分,結果嘉慶卻讓他自行了斷,這一行為卻惹起了文武百官和百姓的不滿。要知道和珅貪污的錢大都來自欺壓百姓,所以大家都對和珅深惡痛絕,而嘉慶的做法卻在百姓面前毫無威懾力,所以民間甚至傳出「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調侃。

不僅如此,嘉慶自認為的仁慈也是他致命的缺點。朝中官員犯了重大錯誤正哭喊著饒命,嘉慶竟然也一時心軟不願意嚴厲處理,只是讓他起來並警告他下次不許再犯。嘉慶覺得自己很「仁慈」,但是在其他大臣來看很無能,對嘉慶也沒那麼太尊敬,交代的事只要危害自己利益都是能不干就不干,嘉慶一生氣他們就喊著「微臣罪該萬死」心裡卻明白以嘉慶的性格不會拿自己怎麼樣。

嘉慶忙活了幾年才發現,自己所下達的下面不會完全執行,在政治和統治上一直都沒有建樹,這時候才悔悟乾隆當時叮囑留住和珅的用意,但是也已經為時已晚。嘉慶也想效仿乾隆,但是大臣們都吃過一次虧當然也不會再吃第二次,就這樣滿朝文武竟然都沒有真正能為嘉慶自己所用的也難怪他15年後對抄和珅家的事後悔莫及

不過世上沒有後悔藥可以吃,嘉慶再怎麼後悔和珅也回不來了,如果他不是一時之氣處死和珅,自己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局面,其中艱辛,只有嘉慶自己明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