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和結婚不同|心理學:男人從戀愛到婚姻需滿足2個心理條件

心理學簡報 發佈 2020-06-26T06:19:56+00:00

歷史學家Stephanie Coontz在《婚姻史》中提到,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決定了其所生活的社會等級;

心理學簡報|品質原創心理學科普文

引言:為什麼主動求婚的大多數是男人?

  • 父權制: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財產

回顧人類發展史,在私有制時期,男人將女人財產化、私有化。這樣的行為由於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加持導致了父權制的產生,父權社會將女人視作男人的私有財產,而婚姻是陌生男女通過姻親建立政治、經濟的聯盟關係。因此女人成為了附屬於男人而存在的"第二性"。

在父權制中,男人在社會中承擔了主要的政治和經濟角色,決定了家庭所處的政治和社會地位,為家庭和女人提供經濟來源。歷史學家Stephanie Coontz在《婚姻史》中提到,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決定了其所生活的社會等級;而男人作為生活的提供者,享有主動選擇妻子的權力[1]。因此,只有男人決定向一個女人求婚時,女人才有嫁給這個男人的機會。

  • 現代女性的婚姻

現代女性與生活在父權制的女性不同,婚姻對於父權制下的女性是一張被動的"長期飯票";現代女性在實現了經濟獨立後,也實現了人格獨立,因此對於婚姻有主動的選擇權,在婚姻中的自由度也得到了提升。

但受到父權制的影響,大部分的婚姻家庭依舊認可男人是家庭主要責任人的概念。因此,男人主動向女人求婚的形式也被保留了下來。

《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

隨著女性意識的萌發,男人對婚姻的決定逐漸失權,主動求婚的價值觀也從男人對女人的單向選擇變成了男人責任感的體現。因此,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男人從戀愛到願意承擔婚姻責任所要滿足的2個心理條件。

(全文共計兩千餘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心理條件1:依賴理論(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時)

一段令人滿意的戀愛關係才能使人憧憬長久的親密關係,男人也不例外,只有當男人對當下的戀愛關係感到滿意時,才有對婚姻的期待。

怎樣的感情關係才是令人滿意的呢?這可以通過依賴理論來解釋。

  • 什麼是依賴理論?

依賴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是由著名社會心理學家John Thibaut和Harold Kelley在1959年提出的理論,用於研究關係學。該理論指出,人與人之間會通過評估"成本"和"收益"來衡量對一段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只有當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時,人們才會從這段關係中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1]。

情侶間也是如此,只有當雙方認為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時,才會對戀愛關係中感到滿意。

心理條件2:社會交換理論(預期收益大於預期風險時)

在戀愛關係中,不僅要考慮收益和成本的對比,也要估算在戀愛關係中的風險。因此,上文提到的心理學家Harold Kelley和John Thibaut在1978年擴展了依賴理論,提出了"社會交換理論"來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穩定性。

  • 什麼是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一種社會學和心理學理論,旨在研究在人際關係中為實現預期收益時對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的社會行為[1]。

根據社會交換理論,潛在的戀愛關係中存在風險和收益,情侶們會分析在一段關係里的預期收益和預期風險,當預期收益大於預期風險時,戀愛關係中的雙方就能體會到當下感情的穩定,並對未來婚姻關係中的不確定風險抱有信心,有勇氣做出對婚姻的承諾。

怎樣預估戀愛關係中的成本、風險、收益?

從上述的社會交換理論和依賴理論中可以發現,預估感情關係中的成本、風險、收益是衡量關係穩定性及滿意度的重要指標,在戀愛關係中如何衡量這些指標呢?通過查閱心理學文獻,我們發現「社會支持」可以作為衡量標準。

  • 什麼是社會支持?

美國南伊利諾伊斯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Alan Vaux在1985年提出了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定義:社會支持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通過積極互動建立支持體系的複雜交互過程[3]。其中,按照內容的不同,社會支持可以劃分為四個維度:

  1. 情感支持:同理心、關懷、愛與信任;
  2. 物質支持:時間、金錢、精力方面的實際援助;
  3. 評估支持:評估、權衡、反饋;
  4. 信息支持:建議、意見交流、信息共享。
  • 怎樣預估成本、風險、收益?

從以上四個維度可以看到,戀愛關係中其中一方對另一方針對每個維度的付出就是成本,從對方獲得的就是收益,對收益的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預期成本、風險和收益就是對未來值的預測。

例如,感情關係中女方要求男方付出的情感和物資支持很多,同時,女方也為男方在情感、信息、評估支持方面付出了很多,對於男方而言,雖然付出的"成本"高,但"收益"也高,因此男方達到了"收支平衡";如果女方對男方付出得很少,但同時,女方的需求並不高,那根據依賴理論,男方雖然獲得的收益不高,但付出的成本也低,所以也達到了"收支平衡"。所以,在這兩種情況下男方都會對這段戀愛關係感到滿意。

如果在戀愛關係中,男方對女方在未來能給予自己穩定的社會支持抱有信心,就說明這段關係對於男方而言,預期風險就小,因此感情的穩定性和安全感就高。

小結:四個維度,兩個平衡條件

綜上所述,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個人對於婚姻的決策需要滿足兩個心理條件,只有當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時,人們才會認為未來可期;當預期收益大於預期風險時,才有勇氣做出對婚姻的長久承諾,並產生珍惜眼前人的感覺。


寫在最後:婚姻是情侶雙方的雙向評估和選擇

在文章開頭,我們已經分析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人類發展史中發生的變化,從"第二性"到爭取兩性平等。雖然女性還沒有在社會、家庭中完全實現男女平等的訴求,但具有獨立人格的女性並沒有放棄爭取平權、自由度的努力。

婚姻是承諾通過法律形式的體現,是履行風雨同舟的"合伙人"的見證。這樣一份代表雙方意願的"合同",是雙方通過全方位評估、博弈達成的共識。

男人向女人求婚,用單膝跪地表達主動、誠懇的請求,高舉的鑽戒不是誘惑,而是代表一份天長地久的承諾。


參考文獻

[1] 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2] Kelley, H. H., & Thibaut, J. W. (1978).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 theory of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NY: Wiley.

[3] Vaux, A. (1985). Variations in social support associated with gender, ethnicity, and ag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1, 89-110.


互動話題:您認為主動求婚的應該是男人還是女人?


原創作者|吉夕心 (《心理學簡報》總編輯)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歡迎關注@心理學簡報,獲取專業的心理前沿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