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出眾的戰列艦

世界大歷史 發佈 2020-06-23T06:18:09+00:00

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出眾的戰列艦,共建造了五艘。當時各國海軍戰列艦設計的通常做法是裝甲厚度與艦炮口徑相當,但從「無畏」號戰列艦起,英國設計師不再遵循這個慣例,反而通過削減裝甲,以獲得更高的航速。

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出眾的戰列艦,共建造了五艘。作為五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超無畏艦的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由於「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航速和火力遠遠超過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的其他艦艇,所以這五艘姊妹艦經常被編入一個戰列艦分艦隊單獨行動。

「伊莉莎白女王」號於1912年10月27日在朴茨茅斯造船廠動工,一年後下水(1913年10月16日),1915年1月19日服役。當時一些關於別國海軍的戰艦設計的報告和傳言指出,美國和德國正計劃採用口徑更大的艦炮。在這些情報的影響之下,英國訂造了多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雖然計劃每艘「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只安裝八門,但英國海軍認為這一口徑艦炮的火力優勢足以彌補數量較少的問題。但實際當時德國海軍最大的艦炮口徑只有305毫米(12英寸),裝備數量最多的還是280毫米(11英寸)火炮。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原本計劃建造六艘同級艦,但第六艘未能建成[第六艘「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阿金庫爾」號載有十四門305毫米(12英寸)炮,原本由巴西訂購,但於建造期間轉售給土耳其,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英國政府沒收]。

「伊莉莎白女王」號的主炮炮管長12.8米,重95.5噸,發射炮彈的重量為875公斤,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的艦炮炮彈。在30°射擊仰角下(剛建成時的射擊仰角只有20°)射程可達32000米。每座炮塔重1023噸,需要七十五名水兵進行操作。輔助武器包括有十六門152毫米(6英寸)速射炮,布置在兩舷的炮塔內。1916年這些速射炮的數量被縮減至十二門,並加裝了兩門102毫米(4英寸)高射炮。

來自「齊柏林」的威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還不能對大型戰艦造成足夠的威脅,真正的威脅來自於「齊柏林」飛艇,儘管「齊柏林」飛艇本身也非常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當時「伊莉莎白女王」號兩舷舯部共裝有四具水下魚雷發射管。八個鍋爐艙內共裝有二十四座巴布科克·威爾考克斯式鍋爐,為帕森斯式高壓前驅蒸汽輪機、低壓後進蒸汽輪機和四副螺旋槳提供動力。另外還有一台「巡航」蒸汽輪機用於驅動外側螺旋槳,維持戰艦的巡航狀態。「伊莉莎白女王」號是第一艘完全使用燃油燃料的戰列艦,燃油艙容量達3400噸。

當時各國海軍戰列艦設計的通常做法是裝甲厚度與艦炮口徑相當,但從「無畏」號戰列艦起,英國設計師不再遵循這個慣例,反而通過削減裝甲,以獲得更高的航速。因此在「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船體舯部僅有長1.2米的一段裝甲帶厚度為330毫米。舷側裝甲從最厚處逐漸削減到102毫米。而最終採用這種設計是因為,當時英國在設法打造一支航速比主力艦隊高約4節的戰列艦分艦隊,它的任務是在戰鬥中搶占先機,迫使敵方艦隊與大艦隊進行決戰。

軍旅生涯與大規模改裝

服役之後的「伊莉莎白女王」號立即被編入地中海艦隊,於1915年2月至5月期間負責支援協約國部隊在達達尼爾海峽的登陸作戰。1916年5月22日,伊莉莎白女王號進入船塢進行大修,整個維修工作於6月4日結束,伊莉莎白女王號因此錯過了日德蘭海戰。(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伊莉莎白女王」號在維修完成後,它又加入了剛參加完日德蘭海戰的大艦隊,並於1916年至1920年期間擔任旗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從 1916年起開始擔任大西洋艦隊的旗艦,1924年7月又調任地中海艦隊的旗艦。1926年至1927年間,它接受大規模改裝,改建工程直到1929年才全部結束,此後「伊莉莎白女王」號雖然曾一度擔任大西洋艦隊的旗艦,但不到一年時間便又被調回了地中海艦隊。

1937年8月至1941年1月,「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朴茨茅斯接受現代化大規模改裝,最終在羅塞斯海軍造船廠完成了全部改裝工作,每艘戰艦的樣貌和性能都大有改觀。截止到1942年,「伊莉莎白女王」號基本只剩下船殼和主炮沒有更換過,但主炮的仰角已經提升到30°。動力系統更換了全新的蒸汽輪機,原先的兩座煙囪也改建成一座巨型的煙囪,煙囪外壁後方還加裝了探照燈。

改建之後的艦橋位置更高,而經過擴建之後的內部空間也更加充裕,能夠容納先進的導航和火控設施。「伊莉莎白女王」號的前後桅都改建成了三腳桅的樣式,煙囪後方加建了機庫和起重機,此外還加裝了大量的20毫米高射炮。381 毫米主炮彈藥庫附近的舷側裝甲加厚至102毫米。152毫米炮減少到兩舷各四門,魚雷發射管也被拆除。

於1941年1月改裝完成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在,在本土艦隊短暫服役後,同年5月又被調往地中海。1941年12月19日,「伊莉莎白女王」號與姊妹艦「勇士」號遭到義大利袖珍潛艇的大膽襲擊,坐沉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第二年春,「伊莉莎白女王」號被打撈起來,經過緊急搶修後前往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它在那裡完成維修之後,才於1943年6月返回英國,此後數月間一直在本土艦隊中服役。此後「伊莉莎白女王」號出任東方艦隊的旗艦,被派往遠東,於1944年1月28日抵達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

「伊莉莎白女王」號前往亞洲之後頻頻出擊,它在印度尼西亞群島海域陸續執行過護航、軍隊物資運輸和支援登陸作戰任務。1944年10月至11月間,「伊莉莎白女王」號在南非德班進行維修,隨後返回印度洋繼續參戰,陸續參加了包括支援蘭里島登陸和攻擊被日軍占領的緬甸和蘇門答臘在內的多次作戰行動。1945年7月12日,「伊莉莎白女王」號啟程返回英國,並於第二年3月轉入預備役。1948年6月它被除籍後,於當年拆解出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