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與大家——杜維善先生與博物館的情緣

文博在線平台 發佈 2020-06-23T05:38:06+00:00

杜維善先生與其父並沒有入同一行,而是放棄「祖業」,從事科學研究,是個真真正正的文人,且性格儒雅隨和,很好相處哦~不過此財可非彼財,這可是現在沒處花的錢——古錢幣。


浪奔~~

浪流~~

回望民國時期,《上海灘》的歌聲和「強哥」的英姿依舊曆歷在目!



提到民國時期的上海,你想到了什麼?

是時局動盪,戰火連天,

還是群英薈萃,文化繁榮?

是窈窕無雙的旗袍佳人,

還是驍悍雄傑的亂世梟雄?

如黃金榮、杜月笙···


當年於上海灘「叱吒風雲」的「海上聞人」「青幫幫主」恆社杜月笙,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


但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杜家的「小七」杜維善,可是與他的「大佬」爸爸十分不同,別看長的像哈~


杜維善先生與其父並沒有入同一行,而是放棄「祖業」,從事科學研究,是個真真正正的文人,且性格儒雅隨和,很好相處哦~


杜先生與博物館還有著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要說杜維善先生與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啊,那麼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大愛好——「財」。那有的小夥伴不服了,財大家都愛啊。不過此財可非彼財,這可是現在沒處花的錢——古錢幣。


杜維善先生在上海長大,年輕的時候曾遠赴澳大利亞學習地質學。你能想像到本來從事地質相關工作的他中年居然「轉專業」,收藏、研究古錢幣嗎?


其實這也是說得通的,畢竟地質學與錢幣的埋藏、原料構成密切相關嘛!而且他不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竟還出了書!如《半兩考》、《開元通寶系年匯考》等。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你以為杜先生只是「閉門造車」,獨自研究?告訴小夥伴們,並不是。他是一位極具家國情懷、奉獻精神的學者。


我是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為中國獻出我的所有;

與其放在家裡一個人看,

還不如讓大家都來欣賞。

他前後三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共2200多枚西域古幣,300多套相關書籍。這批古幣中不僅有難得一見的珍品,而且品相上乘、纖毫畢現,關鍵是還能夠形成體系。圖如下,小夥伴們做好準備,放下你蠢蠢欲動的小手,不要閃著了眼哦~


目前世上僅存數十枚的成吉思汗金幣,是為紀念成吉思汗西征勝利而制。




以上是薩珊王朝金幣,南北朝至隋唐時在我國出現不少。在我國三國時期,薩珊王朝建國;唐朝時,薩珊被阿拉伯帝國滅國。薩珊活躍於中、西亞地區,鼎盛時期版圖可是非常遼闊的~



薩珊是我國的西大門,當時的人們就是通過薩珊了解歐洲、中西亞、非洲等地的。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信息的薩珊金幣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杜維善先生將眾多價值重大的金幣無償捐贈給博物館,其愛國情懷值得大家敬重。


而杜維善的「要求」只是上海博物館內的一間辦公室方便研究。上海博物館也滿足了杜先生,不僅設置了辦公室,還開闢了杜維善先生和其妻子古幣收藏專室。這種「捆綁」方式,實名制羨慕~



同時,並非只有上海博物館獨得「恩寵」。杜先生還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分別捐贈了32枚、35枚西域古幣,以豐富博物館藏品體系,助力「絲路文化」研究。

博物館藏品中有重要的一部分是來自捐贈的。捐贈者與博物館的關係也是博物館「人」與「物」關係的一種。藏品在收藏家手中本來是「私物」,捐贈給博物館之後就成為「國家之物」「大家之物」,使得我們人人都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品味文物、歷史、科學、藝術蘊藏的豐富樂趣。


杜維善先生與博物館的情緣是千千萬萬捐贈者與博物館密切關係的縮影。文物由小家至大家,捐贈者讓我們看到更多文物在傳續中發生的細膩而溫暖的故事,感受更加豐滿的歷史。


在此向每一位滿懷赤誠、高風亮節的捐贈者致敬。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文/實習生趙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