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從鏡頭角度分析電影獨特的魅力

電影陀螺儀 發佈 2020-06-26T02:18:50+00:00

跟大家簡單說一下他的作品:《美麗心靈》、《老無所依》、《邊境殺手》、《銀翼殺手》等等,靠著這些年的作品,他曾13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獎,雖然無一命中,但能數次提名也足以證明他技術的高超。

文/何不歡

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將他圍困。

談起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的電影,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作為至今在豆瓣上穩居第一的世界級優秀電影,今天我就為大家從鏡頭角度,深度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厲害吧。

既然是鏡頭,咱們就應該聊一下這部電影的攝影師羅傑·迪金斯,這位圈內公認的大神級攝影師攝影技術可不是蓋的。

跟大家簡單說一下他的作品:《美麗心靈》、《老無所依》、《邊境殺手》、《銀翼殺手》等等,靠著這些年的作品,他曾13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獎,雖然無一命中,但能數次提名也足以證明他技術的高超。

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從塑造的角度來看的鏡頭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觀眾們對這部電影念念不忘吧。

一、用鏡頭塑造情緒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影里安迪開場在車上思考的那一幕,燈光昏暗,鏡頭裡暗紅色的環境,這個短短的鏡頭就生動的展現了安迪內心的憤怒和迷茫。

還有法庭中律師與安迪對峙,在面對律師的步步逼問時,攝影師利用不斷逼近的鏡頭,讓景別的縮小,使人感受到法庭中環境氛圍的緊張,情感的張力也越來越大。

可以說他的鏡頭有著讓觀眾可以進入電影里的能力,這也造就了這部優秀電影的共情性,因為大家可以通過這些影像信息搭配音樂更好的進入到劇情中,為理解和塑造人物形象埋下伏筆。

二、鏡頭塑造環境

在影片中安迪剛進監獄,就出現了打胖子的鏡頭,近景加特寫的描繪了監獄的暴力和黑暗,然後一個遠景,表現著犯人們的冷漠,短短几分鐘,一個黑暗冷漠的監獄環境就展現在觀眾眼裡。

就像導演對攝影師羅傑的評價:「他像一個敘事者,而不是一個記錄者。

在他鏡頭下的監獄,即使有著開闊明亮的監獄廣場,大片的天空也不會出現,大多時候高牆和建築籠罩在鏡頭上方,這些刻意而又自然的鏡頭,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被壓抑的自由。

起初你討厭它(監獄),後來你逐漸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又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

三.鏡頭塑造形象

電影里攝影師很多鏡頭都對塑造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刻意的仰拍監獄長,以及用平視或俯視的角度去拍攝犯人,這些就是在展現犯人的弱小的階下囚形象,和獄警們權威的形象。

除了這些通用的角度來展現形象身份外,光影也是鏡頭塑造形象的重要武器。業界都承認一句話:攝影是光影的藝術

這裡羅傑也成功的向我們展示了怎樣運用光影的藝術,在安迪等一群犯人進入監獄時,典獄長出來歡迎大家,這時他們的站位關係是安迪等犯人站在明處,而典獄長等獄警站在暗處。

按照常理,警察代表著正義和光明,而他這樣拍攝的目的,也是提前讓大家明白,在這個監獄裡,有著跟大家常識相違背的真相,而典獄長陰險狡詐的面孔也隨著劇情的發展漸漸浮現在觀眾眼前。

四、鏡頭調動觀眾情緒

大家應該都忘不掉電影里最經典的那個片段,就是安迪在暴雨天氣逃出監獄那段,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在他逃出之後大呼一口氣,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其實也是鏡頭的魅力。

在這部電影里,大部分的時間鏡頭都處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狀態,所以當安迪爬出狹小惡臭的水管,一頭扎進泥潭,在暴雨中接受自由的洗禮時,那上升的鏡頭就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掙脫感,之後一個俯拍鏡頭,遠景讓人們對於壓抑的情緒得到了最大的釋放,自由這一主題也被形象地烘托出來。

加上結尾對於大片海和藍天的描繪,無數的大遠景讓觀眾們更能體會到人物自由的身份,不得不說,這些優秀的鏡頭這無疑是影片的出彩之處。

陽光灑大地,仿佛自由身。

五、總結

總之,一部好的電影必然是離不開出色的攝影師,羅傑低調樸素的講述性鏡頭,讓這個關於自由的故事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相比於國外其他大片,我們沒有被特效或者人物外在形象所震撼,真正讓我們能發自內心鼓掌的,是電影中這個故事和人物的性格,這是最讓我感到滿意的地方。

或許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什麼真正的自由,但這個電影確實讓我感受到了從內心涌動著的對於自由的嚮往和追求。

歡迎關注我@電影陀螺儀 ,不間斷更新電影影評及娛樂信息,帶你探索影視的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