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保護地栽培技術,全套打包教給你,讓你輕鬆學會種植

傳誦農技 發佈 2020-06-25T19:00:14+00:00

韭菜保護地栽培技術。小棚設備簡單,生產成本低,便於安排,果園行間和庭院等地均可進行小棚韭菜栽培,扣完韭菜後的棚膜可移扣喜溫性蔬菜,經濟實用,生產效果顯著。

韭菜保護地栽培技術

一、塑膜拱棚栽培

大、中、小棚均可栽培韭菜,以中棚和小棚韭菜的栽培比較普遍。中棚面積較大,管理方便,產量高;小棚設備簡單,生產成本低,便於安排,果園行間和庭院等地均可進行小棚韭菜栽培,扣完韭菜後的棚膜可移扣喜溫性蔬菜,經濟實用,生產效果顯著。

(一)韭根培養冬前培養粗壯的根株,是拱棚韭菜高產高效益的基礎。在根株培養的管理中,要特別抓好以下幾項管理:①要採用育苗移栽方式培養根株,以確保長勢均勻強壯。②要特別加強水肥供應和除草、治蛆工作。秋季可酌情比露地養根增加追肥量。③要及時打薹。④春秋兩季不收割,至少秋季不收割進行養根。⑤從回根休眠後至扣棚前,澆足凍水達到土壤墒情十足,以滿足扣棚生長期的水分需要。扣棚後不再澆水,以免降低棚內地溫和氣溫,增大空氣濕度誘發灰霉病。⑥韭菜定植時,畦向、畦寬提前計劃好,一般以1.3~ 1.7米寬為宜,每隔2畦扣2畦。畦向以東西延長為宜,以便棚上加蓋草苦。若為春提早生產,可東西延長,也可南北延長。

(二)扣棚冬前插好棚架。一般中棚高1.2~ 1.5米。當韭菜完全回根休眠後,於10月下旬扣棚膜。扣膜過早,未徹底回根,扣膜後生長緩慢,產量低。扣膜過晚,凍土層厚,化凍時間較長,出土返青慢,頭刀太晚。若為河南791可不回根就扣膜連續生長,深秋初冬開始上市。若為春提前生產中小拱棚韭菜,一般吉林省在3月初扣棚。

(三)扣棚後的管理 扣棚後5~ 7天土壤化凍,隨即用四齒刨松行間和株間土壤,打碎耙平,提高地溫,並灌藥治蛆加以預防。可以用辛硫磷1000倍液,每穴0.25千克左右灌根。

中後期發生地蛆後難以防治。扣棚膜後,夜間加蓋草苦,密閉保溫,迅速提高地溫和氣溫。從扣棚至頭刀收割前,正值氣溫逐漸降低、日照時數最少的季節,要密閉保持棚內溫度。特別是3月份,還要加蓋雙苫保溫,草苫要晚揭早蓋。如遇雪天可不揭苦,但必須掃雪,防止壓塌棚架。如遇連陰乍晴天氣,韭葉柔嫩,中午要注意回苫防止萎蔫。

4月上旬後氣溫回升,而且氣候易變,棚內氣溫亦變化劇烈。既要注意防寒,又要防日灼傷。-.般在頭刀收割後,棚溫25C以上時要注意放風。風口由小到大,放風時間由短漸長。第1刀收割後,白天外界溫度和棚溫均較高,要加強通風;夜間用草苫覆蓋,草苫晚蓋早揭。冬春季節,棚內濕度大,韭菜易染灰霉病,應加強通風排濕,並定期用速克靈煙劑熏棚。一般冬春拱棚韭菜收割2刀,頭刀從扣棚到收割約需60天左右,第2刀約需30天左右,應據市場需要及價格,酌情考慮收割日期。

(四)拆棚後的管理第2 刀收割後及時拆棚,拆棚後的管理,原則上以養根為中心,夏秋兩季不收割.為下一年冬春生產做準備。

二、日光溫室青韭栽培

日光溫室韭菜栽培分3種情況,第1種是周年生產,冬季用溫室保溫,夏季用溫室框架支撐,遮陽網降溫減光,一年四季不間歇地生產。第2種是反季節生產,即秋末或冬初,直到早春進行1茬生產。第3種形式是作為日光溫室的前茬,即延時生產。

(一)韭根培養技術日光溫室韭菜栽培需事先培養韭根(即根株)。根株培養有兩種方法:一.是用二年生韭根栽培,質量好,產量高;二是當年播種,培養根株,進行生產。目前大多數地區都採用直播方法來培育根株。

1.播種時間 韭菜春秋兩季都可播種。春季播種從土壤化凍就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中下旬,韭菜種子發芽出苗的適:溫15~18℃,所以春播宜選在地溫穩定達到這個指標的時候。

2.選擇地塊溫室栽培韭菜,一般是在溫室修建前就已經播種或定植了。因此在韭菜播種或定植時,就要在種植地塊的長度、寬度、方位及前後預留地帶,以便將來建溫室之需。即韭菜地塊應東西延長,長度30米以上,寬6~7米,並留出建溫室牆體和取土的地方。溫室栽培韭菜應南北向畦作,可以根據下茬作物的需要來合理安排株距,這樣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

3.整地施肥韭菜喜肥,必須施足底肥。但底肥速效氮肥過多時,韭菜容易徒長,造成「伏天」倒伏。所以底肥應以農家肥和磷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優質圈肥7500~10000千克,過磷酸鈣100~ 150千克,腐熟餅肥100~ 2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底肥應在翻地前普遍撒施。施肥後翻地15~ 20厘米深,使肥土充分混勻,用鐵耙子把四邊四角樓平,隨後開溝起壟或抉埂作畦播種,也可採用平畦播種。

4.播種量與播種方法適期播種的,667 平方米播種量為3~5千克。土壤肥力高時可少些,肥力差宜稍多些。播期偏晚時,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播種分撒播和條播,條播省工但長勢和成苗率不如撒播得好。不論條播、撒播,覆土後都要輕輕鎮壓一下,使種子與土密切接觸,可防止澆水時衝起籽。

5.保墒韭菜籽種皮堅硬,不易吸水,發芽較慢,而且又是拱形出土,拱土能力弱。在覆土不宜深的前提下,只有保持地皮不幹才能保證正常出苗。根據這一-特點,應在播種之後到出苗之前實行多次灌水。一般播種後立刻澆1次透水,隔3~4天澆第2次水,再隔3~4天澆第3次水。第1次水宜大,以後各次澆水可小些。如果播種時土壤墒情較好,也有的播後先悶1~2天,而後再澆頭水。沙地失水較快,應增加澆水次數。在澆水不太方便的地方,有的在澆水後覆蓋地膜,往往由於膜下高溫造成灼芽燒苗,反而造成缺苗斷壟。有的播種澆水後,在播溝或畦面上覆蓋經過水泡的玉米秸或麥秸、稻草,也可起到保墒作用。一旦韭菜拱土就應及時撿拾或摟除柴草,但在韭田裡活動太多時,又會破壞除草劑的藥膜而影響除草效果。故最好用遮陽網保墒。

6.除草韭菜田人工除草是一件十分艱苦而費時的工作,一般每667平方米用工需30~50個。目前一般都使用化學藥劑除草,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在用藥時必須掌握以下技術環節:-是嚴格掌握用藥量,各種除草劑都規定了嚴格的用量,使用除草劑不能像殺蟲劑、殺菌劑那樣,全憑估計下藥,必須嚴格地進行稱量。二是用藥時期要恰當,大多數除草劑多在播種後到草芽、韭芽沒有出土前使用,草芽出來後施用會影響除草效果,韭菜出苗後用藥要產生藥害,所以用藥時間要掌握好,一般是在澆過頭水後4~5天草芽就要出來,噴用除草劑應在澆過頭水後的2~3天抓緊進行。三是噴藥要均勻。四是注意不要破壞了藥膜。除草劑噴到地面形成一層藥膜,這是阻止草芽出土並將其殺死的關鍵。藥膜封閉地面不嚴或遭人為破壞後,雜草就要趁隙出來。所以,種韭菜的地必須首先整細摟平,不能有坷垃、根茬。噴藥時畦埂畦面都要噴嚴,不能有閃漏,人要倒退著走,噴藥後不要輕易進入田間踐踏。發現有少量雜草滋生時,要輕輕鏟斷後再拔掉,切不可連草帶土一塊拔起。

7.出苗後及越夏期管理韭菜出苗後要掌握先控後促的管理方法,開始掌握7~8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因乾旱「弔死苗」。苗高15厘米以前要促根促葉,可順水沖入人糞尿,每667平方米500千克左右,也可順水追施化肥硫酸銨,每667平方米15千克左右。以後要適當控水,防止苗子長的過高過細「入伏」後倒伏。適期播種的韭菜這時期需要重點抓好的技術措施:一是灌農藥防根蛆。5~7月正是根蛆為害盛期,要抓緊防蛆工作。二是及時拔除雜草。發現雜草應及時拔除或噴除草劑除掉雜草。三是注意排除澇害。雨季要注意排除積水。四是防治病害。發現枯萎病、灰霉病等要及時用藥防治,特別要注意枯萎病造成的「塌韭菜」。五是恰當處理好韭菜的倒伏問題。韭菜從春到秋都可能出現倒伏,為溫室培養根株的韭菜多在夏季,尤以秋初倒伏最為普遍。韭菜倒伏多數是由於生長過旺造成假莖細長纖弱,或葉片肥大頭重腳輕引起的。如果處理不及時或不當,會造成下部葉片黃化、腐爛,以致滋生病害。

如果春季發生倒伏,可將上部葉片割掉1/3~ 1/2,以減輕上部重量,增加株間光照,促使韭菜自然地恢復其直立性。如果是在秋季發生,可逐壟地用手擄掉老化葉和一部分葉梢,也可以用木棒將倒伏的韭菜挑向一側,晾曬一側壟溝及韭菜根部,使植株的一側充分見光並使行間充分通風。隔5~ 6天後採取同樣辦法晾曬另一側,如此交替進行,使之得以補救。

8.秋季養根韭菜扣膜期間生長主要是依賴於冬前貯藏到根莖和鱗莖里的養分,所以在當地秋季光照好、溫度適宜的有利時期,加強肥水管理,促進韭菜健壯生長和適時把養分回流到地下部。這一-時期主要抓好以下管理工作:一是2次重追肥。一般在8月下旬和9月下旬重追2次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2000千克,或腐熟餅肥150~ 2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這兩次追肥中第1次宜重些,第2次輕些。但若第1次追肥不足,第2次應補上。二是適期澆水。要求9月地皮不干,7天左右澆1次水。10月份掌握見干見濕,不旱不澆。對於那些需要「回青」的品種,更應防止水肥過大貪青不回根現象出現。可在大地封凍前15~ 20天澆1次凍水。而對於那些不經回青可以連秋生產的韭菜,則要酌情保證水分供應,以保持莖葉鮮嫩,確保扣膜前收割這刀韭菜的產量和質量。三是及時掐去花蕾。經過採種的韭根,一般是不能再用於扣膜生產;為了減少花蕾生長消耗養分,應在秋季花蕾抽出後及時掐去,以便有更多的養分回流到根部。即使當年播種,只有少量的花蕾抽生,也要及時掐去。9月下旬正是第3代根蛆為害的盛期,要在9月上旬普灌1次農藥,以壓低蟲口,減少為害。

(二)扣棚後的管理技術

1.韭菜扣膜前的準備 種植不需「回青」的韭菜可連秋生產韭菜(如河南791等)時,扣膜前7天左右可以收割1刀作為商品出售。這類韭菜的扣膜時間一般是在當地嚴霜到來之前,扣膜前應施足肥、澆足水。初扣上膜時,一定不要扣嚴,可晝揭夜蓋,也可在上方開大口從底下撩起膜大放風,以後隨天氣漸漸冷下來再減少通風,直至扣嚴固定好膜。種植「回青」的韭菜(如漢中冬韭、馬藺韭等)-定要 等地上部分乾枯或基本乾枯後才能扣膜生產。肥水充足植株遲遲不回根時,可採取下列措施促進回根:一是向莖葉上潑澆草木灰浸出液;二是不斷地用鐵耙子摟去上部已乾枯的葉子,以防其護蓋下的莖葉遲遲不枯;三是在韭菜南側架起風障,使北側韭菜處於背陰受風,易遭受低溫嚴霜狀態。對於「回青」韭菜扣膜前的準備工作還有:一是澆水補肥。結合澆凍水提前造足底墒,前期肥料不足時應順水追施硝酸銨、磷酸二銨等。二是清除殘莖枯葉。三是扒土晾根。扒土晾根是「回青」韭菜扣膜前不可缺少的一項作業,它可使休眠中的韭根暴露出來,經過夜凍晝曬的刺激,促使打破休眠,為提早恢復生長打下基礎;還可暴露出韭蛆主要藏身部位,既可凍殺一部分韭蛆,又可把藥直接灌到韭蛆寄生部位,提高觸殺效果;同時可以提高根際溫度,改善行間土壤疏鬆程度,利於韭菜萌芽出土。韭菜扒土是用鐵齒鉤

橫著扒土,扒至「韭葫」露出為止,一般扒深5~8厘米,凍曬7天左右,待鱗莖發紫即可。扒土工作多數是在臨近扣膜前在露地進行的。如果動手晚或天氣突變,地面已結凍,則可先扣膜,待地面消凍後再扒土。四是順溝灌農藥。用晶體敵百蟲等農藥對水順溝灌入,殺死越冬幼蟲,灌藥後填土將溝摟平,整好畦埂,摟畦面,提高溫度,等待韭菜萌芽出土。五是施蒙頭糞。在韭菜清茬或收割後,在韭菜種植地段上撒一層充分腐熟的牛馬糞、土雜肥等,既有利於提高地溫,又可提供一定的養分供韭菜和下茬作物的生長需要。

2.扣膜後的溫度管理與放風韭菜是喜涼的蔬菜,在溫室內生長適溫12~ 24韭菜保護地栽培技術,由於濕度大,光照弱,使韭菜生長過快,葉片細嫩,抗病性下降,這是溫度管理不當引起爛韭菜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過高的溫度,如果再加上水分不足,還會造成韭菜乾尖。因此,嚴格控制韭菜生長期間的溫度。在清茬和收割後韭菜沒有萌發出來以前,氣溫可儘量高些,以氣溫促地溫,使其儘快萌發。當韭菜長出地面後,溫度就必須從嚴掌握。其中第1刀韭菜生長期間,白 天溫度宜掌握在17 ~23℃,儘量不超過24℃。在以後各刀的生長期間,控制的溫度上限均可比上刀高出2~ 3℃,但也儘量不超過30℃。連秋生產的韭菜扣膜初期,室外溫度高,室內溫度極易超過溫度上限,更需注意控制溫度不要過高。溫度高了不僅韭菜生長過快,爛韭菜嚴重,而且也會使頭刀韭菜生長期縮短,減少了向根內補償養分的機會,也影響了質量,降低了上市價格。溫度高要通過放風來解決。連秋韭菜扣膜初期外溫高可以放底風,但天氣冷後,特別是「回青」韭菜,扣膜韭菜萌發後,一般是不准放底風的。放底風時冷風直吹韭菜葉子造成凍傷,一冷一熱也會出現爛韭菜現象。嚴冬季節可開啟上端放風口,對防止爛韭菜有較好的作用。

夜溫的管理,夜溫低特別是晝夜溫差大,極易造成葉面結露或形成水膜,這就給病原菌的萌發侵入創造了條件,會引起病害的突然發生。所以,韭菜溫室的夜溫也不宜太低,頭刀韭菜生長期間以保持10~ 12℃為宜,晝夜溫差控制在10~ 15℃的範圍之內,以後生產各刀韭菜期間,隨著白天溫度的提高,可相應提高夜溫,但有時外溫過低,夜溫也很難保證。所以,要保持較高的夜溫必須加強夜間保溫。

3.培土每刀韭菜從植株長有10厘米左右高時,就要在前期鬆土的基礎上,從行間取土培到韭菜根上,每次培土3~4厘米,隨著韭菜生長共培土2~3次,最後培成10厘米的小高壟。培土對假莖起到軟化作用,可提高韭菜品質;為溝澆水提供了可能,通過培土可把-一些向外開張的植株,緊擠到壟中央,有利於改善行間通風透光,提高地溫,減少病害,植株生長苗壯,且方便收割。

4.肥水管理與濕度調節扣膜 前澆過水,包括「回青」韭菜封凍水且保墒好的,一般臨近扣膜時都不要再澆水。只在韭菜收割前的5~ 7天澆1次增產水。這次澆水有兩個作用,一是增加產量,保持莖葉鮮嫩;二是造足底墒,為下刀韭菜的萌發和早期生長提供水分保證。這是因為在韭菜收割後至韭菜長到7~ 10厘米高以前,由於傷口尚未完全癒合,不能澆水,增產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澆增產水時還可隨水追入化肥,按常規要求宜追硝酸銨,也可以施用碳酸氫銨。為慎重起見,從施用碳酸氫銨開始就要打開上放風口,施肥結束後再持續放風3~4小時。施肥後的頭幾天還要注意檢查是否有氨氣釋放和積累。

韭菜葉片喜歡乾燥,空氣濕度不宜大,一般儘量不使相對濕度超過83%,濕度大了特別是出現葉面結露或水膜,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發生。降低濕度的有效辦法是放風排濕。但日光溫室放風通常又是以溫度為指標,只有當溫度超過上限指標時才開始放風以抑制溫度的上升。所以控制溫室溫度不使之過高,重點還應放在減少地面水分蒸發和加強保溫,不使夜間溫度過低。上面提到的韭菜「回青」,是指天氣冷後韭菜地上部分的養分回流到地下部,而地上莖葉呈現枯乾的現象。凡是需要「回青」的韭菜品種,當年播種當年扣膜生產時,扣膜前是絕對不能收割的。不需要「回青」的韭菜品種,當年播種當年扣膜時,在臨近扣膜前3~5天可留高茬收割1刀作為商品上市。

(三)收割時間和方法溫室生產韭菜在扣膜前露地和室內收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視」回青」前能否收割要視品種而定 2年生的韭菜準備冬季扣膜生產時,或1茬生產後進入第2年露地養根期間,也要嚴格控制收割次數,以便使莖葉製造更多的養分貯積到地下部分,供扣膜後生長的需要。

2.收割時留茬高度要適當割茬高度直接影響到韭菜的衰老速度和下1刀的產量。由於韭菜葉鞘部具有活躍的分生組織,能使葉片不斷地向上伸長,所以韭菜收割後會很快長出新葉。若割茬過低,就可能損傷到葉鞘基部的分生組織。但留茬太高又要影響收割時的產量。--般在鱗莖以上3~4厘米處收割為宜,但有時為了某種需要也會要求割深些或割淺些。如不需「回青」而連秋生產的韭菜在扣膜前割的1刀,就要淺割留茬高些,因為當時價格不高,留下高茬可為下刀生長留下較多養分。深割低留茬,通常是作為最後1刀收割後對遺棄的韭根採用的割法,但若割的過深形成「馬蹄袖」,產量雖然高些,但會影響商品質量,反而得不償失。

3.兩刀之間的間隔時間從韭菜地 下和地上部養分互相運轉的關係中可以看出,連續收割的韭菜兩刀之間相隔以1個月左右為宜。第1刀韭菜收割時植株最小應長足4片葉,最好長成5片葉。在以後各刀收割中也要分情況來掌握。如果是1茬生產的韭菜,是每刀都要使天數和葉片數基本長夠;如果是準備割後放棄韭根的,則間隔天數可不必顧及。比如溫室秋冬茬韭菜割完3刀後就需刨根,有時2刀韭菜長到20~25天就收割,3刀韭菜15~20天就要突擊收割毀茬。

4.溫室的韭菜收割宜在上午進行收割時草苫掀開能看見做活即可,待收割完並裝完筐後再揭苫。這樣不僅有利於保持韭菜新鮮不打蔫,而且室內溫度也不高,有利於幹活。

5.把握好收割時機露地 期間雨前不宜收割,收割後也不宜馬上澆水或灌施農藥,以免影響割口癒合或引起爛根。日光溫室栽培的韭菜,一般供應元旦、春節。

結語

本期內容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讚、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