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樺甸市為例,西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瓜農們值得借鑑

農家書齋 發佈 2020-06-24T21:09:16+00:00

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0分鐘消毒處理後,取出種子用清水洗凈藥液,用25攝氏度溫水浸泡5小時,然後撈出陰乾等待催芽。

摘要:西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解暑、止渴的功效,是夏季人們普遍喜愛的瓜果之一。西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包括選擇地塊及品種、種子處理、育苗、定植、定植後管理、病害防治等。

一、選擇地塊及品種

1.選擇地塊

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沙壤土或壤土。選擇地塊注意三點,一是選擇6年以上沒有種植瓜類作物的地塊;二是選擇有一定坡度的地塊。如是平地要有良好的排水條件或設施;三是嚴禁選擇土壤有農藥殘留或農藥殘留期長對瓜類有害或敏感的地塊。

2.選擇品種

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早熟品種,選用早熟性好,果實前期發育快、瓤色鮮艷、果肉細嫩、水分多、外觀漂亮的品種。目前瓜農種植的品種有德龍1號、富士4號、美亞可口甜等。

二、種子處理與催芽

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0分鐘消毒處理後,取出種子用清水洗凈藥液,用25℃溫水浸泡5小時,然後撈出陰乾等待催芽。用潔凈濕毛巾把種子包好,放置在30℃恆溫條件下催芽。20—21小時後露白即可播種。

三、營養缽育苗

育苗時間應選擇在本地終霜期前35—40天進行,一般在4月1日左右播種。架棚,選擇背風向陽的地塊提前8天以上將塑料棚扣好,一畝地需育苗面積8㎡。床面消毒,床面整平壓實後,用1000倍液敵克松藥液床面消毒。播種,選擇口徑10x10厘米的塑料營養缽,首先把營養缽裝入配製好的營養土,然後用溫水澆透營養缽土,待水下滲後,每缽播種1—2粒種子,種子平放,覆蓋營養土1—1.2厘米厚。

四、苗床管理

溫度管理,初期以增溫為主,白天棚溫不超過30℃,夜間棚溫不低於12℃,當幼苗開始出土後,立即揭去床上地膜。中期白天保持25—27℃,夜間保持15—18℃ 。後期棚內溫度白天控制在29℃以下,定植前7天左右逐漸降溫煉苗,使棚內溫度接近外界溫度,達到適應定植後的環境。水分管理,保持營養缽內土壤濕度,既要防旱又要防澇,根據土壤墒情及時澆水,澆水時一定澆透。

五、定植

1.定植時間

苗齡30—35天左右,3葉一心時進行移栽定植。當地一般在5月5—8日。

2.施肥及整地

施肥,4月中下旬結合整地,在壟溝內每隔一壟,施入腐熟有機肥1500千克/畝、磷酸二銨15—20千克/畝、硫酸鉀25—30千克/畝、尿素7—10千克/畝。整地,原壟破茬掏墒起大壟,在施肥溝上方大壟上做成上寬50—55厘米,下寬65—70厘米,高15厘米的龜背型高畦。清除畦面雜草、根茬 。用幅寬90厘米地膜進行覆蓋,用土把地膜四周壓緊封嚴,鋪膜要在移栽前7—8天進行。

3.定植方法

在畦中央按株距55厘米定植,每個定植口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透,然後用土封嚴,定植1000株/畝,邊定植邊扣好小拱膜。小拱膜扣法,採用長110—130厘米的架條或竹片彎成拱型,兩端插入土中,上面覆蓋寬120厘米的地膜,地膜四周埋入土中壓實,形成拱間距55—60厘米寬,拱高45—50厘米的小拱棚,長度依據地形而定。

六、定植後管理

1.溫度

棚覆蓋期間的管理主要是適時通風換氣,嚴格控制棚內溫度和濕度。定植初期主要是增溫、促進生長,當晴天小拱棚內溫度超過32℃時,要適當在小拱棚一側背風面間隔式通風降溫。當棚內溫度降至25℃左右時就應關閉通風口,使夜間棚內保持較高的溫度。隨著植株生長,白天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夜間保持在15℃以上,不低於13℃。當外界溫度能夠滿足西瓜生長需要或植株長滿小拱棚時,撤掉小拱膜。

2.水分

根據土壤墒情,及時人工澆水。澆水方法順畦溝漫灌。

3.追肥

西瓜是一株多瓜,需肥量較多且時間較長,追肥次數和數量要根據地力情況、基肥數量以及瓜秧長勢而定。一般在坐瓜後,追施磷酸二銨12千克/畝、硫酸鉀13千克/畝、餅肥60千克/畝。採收前15—20天停止追肥。

4.植株管理

一是及時整枝、合理留蔓,整枝方式主要採用雙蔓整枝。儘量保證結瓜部位在拱膜內的中間。坐瓜後要經常剪除弱枝、老葉、促進通風透光。二是提早留瓜、人工授粉,以主蔓第二雌花為主。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坐瓜率。三是瓜果管理,待果實坐穩後每株選留大小整齊一致的瓜兩個。為防止病害和畸形瓜,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及時墊瓜、翻瓜、順瓜等。瓜發育後期,應蓋草護瓜,防日灼病。

5.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綜合防治措施,一是選用抗病耐病品種;二是種子消毒處理;三是土壤消毒處理;四是加強田間管理。若發現病害,應及時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在採收前15天左右停止用藥。西瓜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猝倒病、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

(1)猝倒病 發病初期,用15%惡霉靈水劑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藥液1.0—1.5升,每8—10天噴1次,連續2—3次。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2)枯萎病 發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100—150毫升。

(3)蔓枯病 應保持莖基部周圍乾燥;整枝時不要傷蔓,對人為造成的傷口要及時塗藥。在發病初期,用30%嘧菌酯懸浮劑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和適量對水調成糊狀,並在其中加入適量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塗抹傷口和病患處,進行2—3次防治。

(4)霜霉病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葉片噴施防治,間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注意噴施均勻,藥液要噴施到葉片的背面。

(5)白粉病 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800倍液噴施防治,間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注意噴施均勻。

七、適時採收

根據標記的授粉日期和品種熟性推算成熟度,也可根據品種成熟時果實固有的色澤、花紋進行判斷。本地早熟品種從開花到成熟一般需40—45天。按照早熟高產要求,在果實9分熟時就要及時採收,在傍晚或清晨採摘,採摘時應帶0.5-1厘米長果柄,要輕拿輕放。及時上市銷售。

結語

本期內容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有用,請在下方點讚、關注,轉發給更多好友,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