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小香菇撐起脫貧新希望

遼瀋晚報撫順時刻 發佈 2020-06-24T11:51:47+00:00

從最初種香菇讓自己富起來到成立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從一個村級的小產業到全縣的脫貧產業,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步步做大做強。

遼寧學習平台

從最初種香菇讓自己富起來到成立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從一個村級的小產業到全縣的脫貧產業,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步步做大做強。如今,合作社在新賓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不僅安置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也帶動更多的農村家庭脫貧致富,實現了脫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華麗轉身」。

王明芳:種精品香菇 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共享經濟」是新賓滿族自治縣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明芳最愛提及的一個詞語。在王明芳看來,自己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掌握一套科學種植香菇的技術,自己的日子好了,她也希望鄉親們也能走出貧困,共同致富。

王明芳今年54歲,是新賓滿族自治縣葦子峪鎮杉松村人,29歲那年下崗後,她就到外地下海經商,在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她選擇回鄉創業,並帶領村民種植香菇。2015年,王明芳創建了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產、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分戶管理、統一制棒、統一銷售。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技術協會+電商」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與身邊的家庭婦女,特別是貧困戶抱團取暖,合作經營,引領家鄉農民發展香菇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香菇助增收,農民笑開顏。(攝影:門瑩)

王明芳種香菇種出名了,她的成功得益於她的發展理念、精細化管理方式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她堅持精品種植,產品性價比高,種植戶收入也高。「在疫情期間,產品出口一點沒受影響。」王明芳告訴記者,菌種的培育、提純、繁育、推廣,她都嚴格把關,而且每年都推陳出新,所以深受消費者歡迎。王明芳把香菇分成五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價格不同。同時為了保障種植戶的利益,她引導種植戶錯峰出菇,這樣既保證有充足的勞動力,又保證銷售價格的穩定。

目前,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兩個種植基地占地600餘畝,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5萬平方米,香菇冷棚300餘個,9眼深水機井,各類保鮮冷庫6座,年加工菌棒能力400萬棒,產品銷往上海、深圳、廣州等地並遠銷韓國、紐西蘭等國家。多年來,合作社共有成員150餘戶,累計帶動12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安置1200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多年來為員工支付工資及分紅,累計1000餘萬元,合作社成員每戶年均增收10萬元左右。

2018年,合作社被全國婦聯命名為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王明芳以香菇產業為主導,以香菇種植小區為平台,在調整農村傳統產業結構,安置農村富餘人員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規模化特色經濟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堅持農村土地公有發展特色規模經濟,堅持吸引農戶參與,實現多方合作共贏的農村山區經濟發展之路,為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特色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生動的範例。

2019年,王明芳又在新賓縣政府支持下,在於家村建了一個基地,占地100多畝,可以增加500多棒菌棒,帶領於家村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因在創業就業、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王明芳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撫順市百姓雷鋒」,先後獲得「遼寧省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省「最美家庭」、撫順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十大巾幗建功標兵」「巾幗雷鋒」等榮譽稱號。

葦子峪鎮:扶持產業發展 吸引雁歸巢

香菇產業成了葦子峪鎮農業項目的龍頭產業,一方面,它的規模比較大,兩個基地一共有600畝,400個棚,出菇4500噸,年產值1500-1600萬元,平均一個棚收入在8000-12000元。另一方面,它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兩個基地帶動了杉松村、大四平村、平頂山村脫貧致富,同時還吸引周邊的鄉鎮村的村民來包棚。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種香菇,為什麼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出的蘑菇市場這麼好?原因就是其定位準、技術好、措施精、種出的香菇品質好,特別是「公司+合作社+農戶+技術協會+電商」的種植模式,讓農民沒有了後顧之憂。

在種香菇的農戶中,有的村民沒有啟動資金,葦子峪鎮就幫助村民協調惠農貸,僅2018年就協調資金300萬元。近兩年又幫助農戶協調小額創業貸款,讓農戶都有機會依靠產業脫貧致富。同時葦子峪鎮啟用了產業扶貧資金370多萬元,用於合作社的發展。幫助協調解決用地、土地流轉、用電、原料供應等問題,全力支持合作社發展。

目前,基地的坡下正在建排水渠,防止汛期水量大,菇棚被淹。這是葦子峪鎮向縣統戰部爭取的項目。這幾年,葦子峪鎮加大了向上爭取的力度,不斷完善香菇種植基地的基礎設施。

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攝影:門瑩)

除了香菇產業,葦子峪鎮還積極發展香瓜、沙棘、中草藥、養牛等產業,拓寬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途徑。葦子峪鎮鎮長林雲峰告訴記者,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其實也是與新賓縣委提出的「雁歸巢」工程相吻合的。「雁歸巢」工程是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匱乏和村兩委人員後備力量不足,吸納在外青年務工人員回鄉發展,留在農村,推動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這些人在這個地方做好了會產生一個效應,那就是背井離鄉不如回鄉創業。以產業為依託,吸引更多人回來。

雁歸巢是三向培養的前半篇文章。如今,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雁歸巢」青年返鄉就業孵化基地,已吸納了11名返鄉創業人員,在這裡種香菇,這11個人一共承包了53個棚,都已經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

新賓滿族自治縣:依託特色產業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王明芳種了10多年香菇,如今把香菇產業發展成規模了,她最大的感觸是自己趕上好時候了,有了縣、鎮政府的支持,自己幹事也有了主心骨。

在發展香菇種植的這些年,縣政府高度關注,提供了很多幫助和支持。首先協調土地流轉,解決了土地制約問題;其次幫助解決技術問題,縣政府與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建立科技共建合作,聘請省食用菌專家到合作社對合作社成員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在合作社經營的困難時期,協調惠農貸300萬元解決燃眉之急。

「菇滿香種植產業的發展對新賓南部鄉鎮食用菌產業帶動作用很大,同時也引領著全縣香菇產業的發展。」新賓滿族自治縣縣長陶承海說,新賓一直以來都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一項農業特色產業來抓,曾獲得「全國陸地香菇第一鄉」稱號,種植模式由原來的在玉米地空隙間種香菇,發展到現在的設施棚架全熟料種植模式,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生產、工廠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有的農民可以自己發展香菇種植獲取收益,有的在合作社勞動,足不出村就能獲得外出打工的工資收入,極大地提高了農民人均收入,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

香菇品質高,市場銷路好。(攝影:門瑩)

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賓將以葦子峪為重點,輻射其它鄉鎮,打造千畝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從而帶動全縣及至全市香菇產業發展。2019年,縣政府利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200萬元,對接菇滿鄉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葦子峪鎮於家村又建設了一個香菇種植基地。同時,利用新建設施農業香菇冷棚扶持政策和省級示範合作社獎勵政策支持資金74萬元,推動合作發展壯大。下一步,縣政府還要在技術推廣、品牌打造、產品營銷等方面進行幫助支持,助推香菇產業做大做強,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新賓不僅有香菇產業,而且有人參、細辛、五加等中藥材產業,現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人參產業,新賓將以建設人參市場為契機,以人參文化為切入點,開發人參藥食同源產品,提升人參等中藥材增值空間,發展健康助農產業項目,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早日實現小康奮鬥目標。

在新賓,像王明芳這樣的創業帶頭人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典型還有很多,例如榆樹鄉蔡家村振平香菇合作社的理事長蔡振平,帶領全村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永陵鎮頭道堡村綠地中藥材合作社的理事長金維東,帶領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紅升鄉張家村綠環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宋淑英,在香菇基地安排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成功脫貧。這些帶頭人為新賓今年實現脫貧摘帽發揮積極的作用。

下一步,新賓將繼續對全縣發展五小產業的貧困戶給予產業扶貧資金扶持。積極探索「飛地扶貧」項目模式,例如,縣政府已經與撫順市添瀧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商談產業「飛地扶貧」項目,把大四平鎮、木奇鎮、上夾河鎮、旺清門鎮、南雜木鎮5個鄉鎮的1260萬元扶貧資金注入該企業進行「保本返利」,一年一簽協議,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年利率為8%,預計年收益可實現100多萬元。

來源:撫順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