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到底可以有多扁?

西安京和動物醫院 發佈 2019-11-17T13:20:50+00:00

小時候每次看《貓和老鼠》都覺得太假了,貓怎麼可能會被揍成這個樣子。直到長大後鏟屎官養了貓,才發現幼稚的人是自己。貓的延展性似乎比動畫里演的還要厲害。更驚人的是,這種神奇的維度轉變是可控的。當你試圖用門關住一隻貓時,就會看到它變成一張貓餅,從門底的罅隙滑進來。

小時候每次看《貓和老鼠》都覺得太假了,貓怎麼可能會被揍成這個樣子。

直到長大後鏟屎官養了貓,才發現幼稚的人是自己。

貓的延展性似乎比動畫裡演的還要厲害。

更驚人的是,這種神奇的維度轉變是可控的。

當你試圖用門關住一隻貓時,就會看到它變成一張貓餅,從門底的罅隙滑進來。

然後它就當著你的面,再度膨脹成三維生物,扭腰晃胯的姿態像是嘲笑著你的無知。

這世上或許沒有那密不透貓的門,貓和門的布朗運動將無休無止。

為了探究貓的神奇之處,京和君決定訴諸於科學的力量。

但由於這種在貓咪身上發生的維度變化,已經超出了現目前地球的科技上限。

所以我們秉承著返璞歸真的理念,選擇從經典物理學的角度把它歸結為物態變化。

略懂物理的人都知道,常見的物態無非就是固、液、氣三種。

而鏟屎官們也都下意識的認為貓是固態,能鑽門縫只不過是變軟而已。

就連歷史上最著名的貓奴,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列寧也曾說過,「判斷一隻貓的屬性,不是根據它有多扁或有胖,而是根據它原本的樣子」,養了7隻貓的同事小偉對此深信不疑。

但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就像普朗克說過那樣,物理學不能單靠「思維定勢」來獲得突破,它應該建立在觀察和實驗之上。

真正的科學是需要整理大量的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規律和結論的,這是愛因斯坦留給後人的寶藏。

而後人也踩穩了巨人的肩膀,觸摸到物理學新高度的旗幟。

法國里昂大學的教授Marc-Antoine Fardin,通過流變學(研究物質變形和流動的力學)中的「底波拉數」證明「貓是液體」的理論,並一舉斬獲2017年的Ig諾貝爾獎。

「液體定義的核心就是,一種材料能夠隨著容器改變它的形狀。」

「如果以貓為例,只要給它們足夠的時間,它們就可以適應容器的形狀。如果它們一段時間後能變成液體,那麼貓就是液體。」

這是Fardin教授刊登在《流變學通報》的論文,他用最直觀的白話,給我們這些外行解釋了「貓是液體」的理論支持。

這一結論看似反常識,但仔細想想卻又入情入理,畢竟科學的事情有時就是那麼瘋狂,一百年前又有誰會相信人也能上天。

你家主子可能前一秒還在活蹦亂跳,下一秒就在樓梯上川流不息。

水往低處走,貓往樓下流,一套連招下樓梯行雲流水,順便帶走了樓梯上的灰塵。

雁過留聲不留痕,貓過流缸又流杯。

喝完咖啡的水杯經常會長出一隻貓,這是貓主子獎勵鏟屎官的洗杯服務。

當然,你也可以把貓帶到廚房,用貓清洗下陳年的水垢,順便保養下章丘的生鐵鍋。

所以如果下次在課上老師問你,常見的液體除了水以外還有什麼,你就站起來大聲告訴他,還有貓。

當不受外力作用或外力較輕時,貓就隨處癱成一大坨,不會改變它液體的狀態。

但如果突然對它施加外力,貓的粘度就會下降,硬度極速增長,同時具有極高的危險性。

這種貓身上所具有的固液二相性,極其符合我們常說的非牛頓流體的特徵,那是一種受到外力後就會變粘稠變硬的液體。

如果用這一理論去詮釋貓的扁、貓的流動,那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貓就是如此剛柔並濟的生物,它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在不經意間展現的曲線美,不過是為了征服人類所做的練習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