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心理:不是講道理給建議,而是與孩子心靈對話

壹心大哥 發佈 2020-06-20T08:55:25+00:00

大家好,歡迎關注【壹心大哥】,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繼續分享我是用什麼策略來解決自己孩子的厭學問題的。

大家好,歡迎關注【壹心大哥】,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繼續分享我是用什麼策略來解決自己孩子的厭學問題的。

我的孩子三年前突然就厭學了,死活都不願去上學了,如果按照現在心理醫生的行為評測,我的孩子當時的行為表現應該算作是中度厭學症,我非常慶幸當時採取的解決孩子厭學策略:

重心沒有急著放在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心理上面,而是先從身為父母的身上尋找根源,自我覺醒,再用有覺知的對話去重新連接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理解。

後來,孩子慢慢地就願意與我們坦誠溝通,願意去面對曾經心靈上的陰影,願意為自己負責任,不上學在家僅僅4個月的時間,孩子就徹底擺脫了厭學情緒,主動要求上學。

可能你會好奇,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的這種做法背後的邏輯什麼?我又是怎麼跟孩子重新連接的?相信你看完我這篇分享,你就明白了,建議各位家長認真看完!

這是解決孩子厭學問題的策略下篇,沒有看過上篇的家長建議先看此文的上篇(連結在文章末尾),這樣讀起來會脈絡清晰很多。

用心靈對話去覺知孩子

告別好友嚴老師,我回到家後,我把跟嚴老師的對話原原本本與孩子媽媽說了,我們聊了很久,也對孩子目前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竟然驚人的發現,孩子厭學時所表現的情緒跟我們平時面對某些事情所產生的情緒非常相似。

我們最後統一思想:先不去處理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心理問題,孩子現在更希望的是渴望爸爸媽媽的關注,他也會期待爸爸媽媽的寬容、理解,為了不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所以我們打算由我獨自與孩子做一次父子之間平等的深度溝通對話。

第二天,孩子起的比較晚,估計是頭一天坐車勞累的緣故,我也沒去催他,等孩子起床後吃完早點後,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招呼孩子坐到我面前,跟兒子說:」鍾銘啊,回到家的感覺如何?「。

」嗯,一般啦,還是老樣子「,孩子可能早就預計到我會找他談話,心不在焉的回答著;

「一般啦具體是指什麼啊?」,我開始了好奇的發問。

「就是跟以前一樣的啊,沒有什麼改變的」,我覺察到孩子有點少許的不耐煩。

「鍾銘啊,爸爸感受到你現在好像有點不耐煩,請問是不是有點擔心啊?」,我試探著與孩子繼續把話題繼續下去。

」嗯「,孩子沒有正面回答點點頭,目光開始漂移。

」鍾銘啊,請問發生什麼事了,讓你現在感覺到有點擔心?「,我儘量放慢語速,而且問完後特意停頓了10秒鐘。

孩子想了一會,目光又回到我身上,還是沒有回答。

「你是不是擔心回家後不上學,爸爸媽媽會罵你嗎?「,我試探著問孩子;

」……「,兒子沉默不說話。

「是不是擔心自己再去上學被老師指責啊?」我又試探著問孩子;

」……「,孩子還是沉默不說話。

「是不是擔心再去上學會跟同學相處的不愉快啊?」,我繼續試探著問孩子。

」嗯「,兒子終於點了下頭,用一個字回應。

「鍾銘啊,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這個問題的啊?」,我開始好奇地提問。

「上學期開始有的」,孩子終於開始回應了。

「鍾銘啊,上學期我聽班主任老師說你不僅功課好,還樂於幫助班上其他同學啊,爸爸很好奇,發生什麼事了,你開始有這個想法的?」

「上學期我們班上分成兩個隊,一個精英隊,一個卓越隊,互相在英語、科學、語文、體育、勞動五個方面競爭比賽,我分在精英隊,我是很想超過卓越隊,爸爸你知道的,我當時是隊長」,兒子開始願意跟我說上學期學校里發生的事情了。

「嗯,這個爸爸知道啊,當時你競選上隊長那天,還很開心的在電話裡面跟爸爸媽媽說過啊,說一定會帶領精英隊超過卓越隊」,我回憶著當天孩子電話里的談話。

「是啊!我競選隊長就是想帶領精英隊超過卓越隊的啊」,孩子情緒開始好了些。

「鍾銘啊,那你今天突然想起跟爸爸聊起這個事情,怎麼了,隊里有發生什麼事情嗎?」,我好奇問兒子具體的事件。

「我們這隊剛開始還好,後來我發現我每天都要提醒他們,不要拖拉、必須按時完成當天的各種任務,不然就會被老師扣分。」

「聽起來,你對精英隊裡面的其他小夥伴是非常負責的,那麼每次你提醒後,其他小夥伴有沒有改變啊?」

「我每次提醒他們後,他們倒是還配合,只不過後來每天他們都要提醒才能按時完成當天的任務。」

「鍾銘啊,爸爸好奇問一下,你怎麼願意這樣做?」

「因為我是隊長啊,隊長肯定要起帶頭作用,不僅要自己完成任務,同時還要去幫助別人啊,我們都是一個隊的嘛」

「這件事聽起來,爸爸感受得到你想做一個很負責任的孩子,你一直都是這麼想的嗎?」

「嗯」,孩子很肯定地點了下頭。

「鍾銘啊,爸爸從剛才你給我說的事情裡面,發現你是非常願意做一個負責任的孩子,所以你上學期才會經常去提醒自己的小隊成員每天按時完成任務,爸爸很開心」,我及時肯定了孩子正向的行為。

「鍾銘啊,那麼爸爸再問你,隊里的其他小夥伴事後有沒有跟你說抱歉或者說謝謝啊,有嗎?「

「沒有……」,孩子情緒明顯低落下來。

「鍾銘啊,爸爸問你一個問題啊,那麼當其他小夥伴在你提醒後,並沒有跟你說抱歉與謝謝,你有什麼感覺啊?」

「有點生氣……」,孩子情緒開始波動起來。

「除了生氣,你還有什麼感覺啊?」

「還有一點點……」,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

「鍾銘啊,爸爸聽起來,你現在好像還有點傷心,是嗎?」

「嗯」,孩子眼睛裡開始有淚花了。

「小銘啊,爸爸也知道你現在除了生氣還有傷心,我現在想問你,上學期當你這麼去幫別人,哪怕他們都沒有對你說抱歉與謝謝,你是怎麼看待你自己的?你覺得自己孤單嗎?委屈嗎?」,我嘗試著在孩子的情緒裡面與他對話,讓他能夠釋懷自己的情緒。

「我……嗚嗚……」,孩子終於忍不住,開始哭泣起來,眼淚順著臉頰滑落下來。

我坐到兒子的側面,輕輕的拍打孩子的後背。

「鍾銘啊,你不用忍住眼淚,以後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可以直接跟爸爸媽媽說,爸爸還是非常開心,儘管你有孤單、委屈,上學期你還是做的很棒,你其實是一個很堅強、很負責的孩子,對嗎?」,趁著孩子情緒在釋放的時機,我給了孩子一個很正向的自我價值肯定。

「嗯」,孩子一邊放慢哭泣一邊重重的點頭。

這是當天我跟孩子的對話全過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發布前,還把現在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叫到面前,讓他核對當時的對話,這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我今天之所以把這段對話過程寫出來,是因為從這次對話開始,孩子的心理狀態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少了很多擔心、恐懼,慢慢的變得陽光、開朗起來,願意與爸爸媽媽說心裡話了,這為後續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唯有覺知才能給孩子力量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西方各種新思想湧入中國,其中又以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理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影響最為廣泛,我這裡插張圖,再科普一下啊。

其實一代代人的成長,恰恰是這五個層次理論發展的歷程。如果說60後、70後的童年在生理需求上經歷了物質的匱乏,那麼80後、90後的童年便是在心理需求上經歷了關懷的匱乏;

而現在的孩子零零後遇到的,則是對自我構建的困難與阻礙,也就是父母允許或者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這也是我以後要寫的一個文章主題。

如果在一個家庭之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三代人的成長背景不同,自然各自需求也各不相同,這是一種自然進化,也猶如這座不同需求層次的金字塔,在養育兒女過程中,對現在的父母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一個在生理層面一度匱乏的人,自然無法理解下一代人的心理需求,而一個曾經在心理層面匱乏的人,同樣無法理解下一代人對自我意識的追求和想成為自己的強烈渴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代溝。

於是,教育方法之間的問題就彰顯出來了。

在近幾年我自己的親子溝通研究與實踐當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父母開始意識到,愛孩子、尊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而這種意識源於自己童年時期愛和尊重的缺失與匱乏;

用簡單的話來說:我們從小都被父母期待所引導,要成為聽老師話、聽父母話的乖孩子、好孩子,聽話仿佛是我們當年評判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會成才有出息的唯一標準。

所以,當我們長大後,自己做了父母,我們就開始模仿上一代的教育方式與溝通模式,這就有了現在家庭教育的普遍現象:補償式育兒。簡單地說,自己在小時候缺少什麼,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給孩子補償些什麼。

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愛孩子,而是藉由愛孩子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在小孩的渴望與匱乏。這純粹是一種無意識的需求。

所謂無意識是指,被深埋在自己觀點下隱性的、不被自己知道的一些渴望與期待,與「有意識」相比,「無意識」占據了人類意識的95%~99%,而無意識的顯化轉變,必須經由覺知與內在的自我關注來完成。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能平時在事業或工作方面是個出色的爸爸媽媽,但在教養的過程當中,你也許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我們一直用過去」聽話「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溝通。

比如說: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儘可能去滿足他的要求,但是當你的小孩遇到了挫折,他叛逆不聽話,他成績不好,他不想上學,他老是玩手機,那麼你遇到了這樣的小孩的狀態,你就會很傷心、很無奈,很可能,你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的人。

你可能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你不接納你自己做不好,你的自我可能也會塌陷下去。這就是你的無意識在起作用,那麼你的這種無意識,因為受到孩子狀態的影響,所以你也會產生一個不好的應對給孩子。

比如說:你會焦慮、會生氣、會無奈,那麼你就會與孩子溝通在這個地方,就會對孩子有所指責、有所討好、有所期待,你就會自然而然掉入溝通模式的雷區:命令、指責、建議、道理;

可是這樣下來,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還傷害了孩子,孩子越來越不聽你的了,最後弄得自己的情緒也很不糟糕。

所以在這裡,我希望各位爸爸媽媽,能夠改變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模式,用符合這個年代的教育方式去養育兒女,面對解決孩子厭學問題,千萬不要過於糾結最佳解決孩子厭學方法;

如果孩子已經不上學了,有沒有快速實用的解決孩子的厭學心理方法?我的建議是,你可以用對話溝通模式去重新連接孩子,讓你與孩子通過對話(注意不是說教、講道理、建議、討好)帶來雙方的覺知,重新讓孩子內心力量增長,在父母的陪伴下自己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

這裡我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我自己的深刻體會的一句話:對話帶來覺知,覺知帶來力量!

總結:家庭教育中的」好父母「,都是慢慢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別人眼裡的」好孩子「,都是父母教出來的,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覺知方面的素養很好,善用關注、理解去連接孩子,並不是整天在教育孩子方法與技巧上費盡心思!

上篇文章:解決孩子厭學問題:不是不尋求方法,只是你還沒弄懂孩子厭學心理

下篇文章: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分享1個實操性很強的解決方法,務必轉發


壹心大哥簡介:壹心親子學社創始人,知識星球『親子溝通學習圈』創始人,專注於親子溝通領域,擅長心靈對話教練技術,定期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孩子教育方法及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快速掌握方法,只有方法對了,孩子就優秀了。

如果你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聽話、叛逆、早戀、厭學、玩手機……),或者想學習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親子溝通技巧,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孩子教育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果我恰好懂,我會專門為你寫一篇文章。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及身邊的家人、朋友有幫助,務必幫忙收藏並轉發,如果覺得壹心大哥分享的內容還不錯,可以關注我,記得右上角關注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