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105毫米榴彈炮:區區數十門,就撐起了中國抗日的半天邊

不為君王唱讚歌 發佈 2020-06-18T02:36:27+00:00

抗戰期間,中國政府向德國軍隊多次訂購榴彈炮,但是由於戰爭的特殊性,在訂購的過程中,雖然日本軍隊多次向德國施壓,但是德國還是秘密的將76門榴彈炮交付了中國,雖然只是為了賺錢,但也是在危難時期給中國援助之手。

抗戰期間,中國政府向德國軍隊多次訂購榴彈炮,但是由於戰爭的特殊性,在訂購的過程中,雖然日本軍隊多次向德國施壓,但是德國還是秘密的將76門榴彈炮交付了中國,雖然只是為了賺錢,但也是在危難時期給中國援助之手。這些彈炮的引進使得中國的軍事裝備精良、火力強悍,完全戰勝了日本的引以為豪的輕型火炮。

而且此次援助的火炮就是德國軍隊最重要的一種火炮稱為LeFH18105毫米榴彈炮,於1929年正式開始投入生產,並且之後一直服役於德國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有該類型的2500門榴彈炮在德國軍隊中。在1940年至1945年間這五年間一共生產了2萬多榴彈炮。這款榴彈炮無堅不摧,性能好,碾壓很多同類型的彈炮,一時間成為了世界各國軍隊之間互相爭奪的寵兒,成為當時戰爭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可是倒霉的是在一次運輸過程中輪船一不小心觸發了水雷以至於有4門榴彈炮全部沉入江底,輪船上的官兵全部壯烈犧牲。可是時間不允許悲傷,輪船上剩餘戰士們帶著剩餘的火炮急忙的趕赴戰場,為他們提供火力支援。

在1938年9月,炮兵11團在參加了田家鎮要塞阻擊戰和信陽、羅山戰役中重創日軍炮兵陣地,日軍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日軍當然不甘心就這樣被打敗,於是又重新調來150毫米榴彈炮開始進行反擊,與此同時命令飛機向我國軍隊陣營投放炸彈。見到此種狀況,為了保護這些僅有的炮彈,便迅速的撤離,保存實力,直到抗戰勝利,中國只剩了25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