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尊:為了挽回帝國尊嚴,威懾中國,發動侵略是必要的決定

正觀歷史 發佈 2020-06-18T19:11:51+00:00

清末,英國為了扭轉與中國貿易的逆差狀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並將其包裝成為一種強身健體的藥品。所以,為了挽回帝國尊嚴,威懾中國人,發動侵略是英國必須做出的決定。

清末,英國為了扭轉與中國貿易的逆差狀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並將其包裝成為一種強身健體的藥品。很多人信以為實,開始大量食用鴉片,並將其稱為福壽膏

鴉片的傾銷,不僅扭轉了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且還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為此,林則徐於1839年,實行了虎門銷煙,開始抵制和禁售鴉片。

而英國,便藉此為由,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但在發動戰爭之前,英國政府內部,還曾發生了一段爭執。

當時,掌管內閣的是輝格黨(現自由黨),當它提出要以武力入侵中國時,便遭到了托利黨(現保守黨)的反對。為此,議會對此進行了投票表決,最終,輝格黨以九票的優勢獲得了勝利,確定了英國以武力入侵中國的政策。托利黨反對出兵,看起來似乎是在為中國著想,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托利黨在相關政策上,向來十分保守,時常與有些激進的輝格黨發生矛盾,它的反對,也不是為了中國的利益,它只是反對的是輝格黨主張的,以武力入侵的這種方式。

在入侵中國,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上這一點,它與輝格黨是完全一致的。至於這次投票僅以九票之差的落敗,看似十分偶然,其實卻是英國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的必然選擇。

英國依靠著自身先進的航海工業,以及強大的武力,在海外殖民的過程中無往不利。尤其是在抑制非洲的奴隸貿易的過程中,英國採取的海上行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令世界各國都看到了英國在海上的強大實力和影響力。

英國在入侵亞洲的過程中,也採用了以武力進行威懾的方式,並且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因此,面對落後的中國,以武力進行入侵,英國有著足夠的能力和充足的自信。

另外,在地理位置上,英國在二十年前便已經控制了新加坡,經過這些年經營,新加坡成為了英國在亞洲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作為一個港口,新加坡成為了各地的貿易往來的集散地,尤其是它可以連接中國的廣州和印度的加爾各答,而印度已經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這種連接,便可以加強印度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使英國獲得更多的利益。而英國要想獲利,必須要控制住中國,要想達成這一目標,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武力進行入侵。

當時的英國,在亞洲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主要表現在對於印度的殖民和控制上。印度不僅國土遼闊,人口眾多,而且資源豐富。控制住了印度,英國就在亞洲站穩了腳跟,然後就可以將印度作為根據地,不斷擴充自己的地盤。但是,當時在亞洲進行武力擴張和殖民的,不只是英國一家,德法等國對於亞洲也是虎視眈眈。尤其是與中國相鄰的沙俄。

沙俄雖然沒有英國強大,但它的領土與中國相接,而且經過改革,沙俄在亞洲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當英國以貿易手段入侵中國時,沙俄也一直在虎視眈眈地看著。它之所以沒有動手,除了在等待時機之外,出於對英國的顧慮。

但英國以鴉片為主的貿易戰,卻遭到了中國的反抗。這一切,沙俄都看在眼裡,如果英國不以強硬手段對中國進行回應,勢必會被沙俄視作是軟弱,從而影響到自己在亞洲的地位。因此,以武力入侵中國,也是對沙俄在內的其他列強的一種威懾。

當時的英國在軍事、經濟、科技等各個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當時的中國,在各個方面來說,相對於英國都極其落後。因此,面對落後的中國,英國人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自認為比中國人更加尊貴。

因此,當英國的鴉片在中國遭到抵制的時候,給英國造成的不僅僅是貿易上的損失,還有尊嚴上的侵犯。正如首相巴麥尊(亨利·約翰·坦普爾·帕麥斯頓)所說:「積壓在英國臣民身上的侮辱如果得不到糾正,那麼任何一個商人,還能去那裡(中國)經商嗎?」所以,為了挽回帝國尊嚴(利益),威懾中國人,發動侵略是英國必須做出的決定。

由此可見,發動鴉片戰爭,是英國所做出的必然選擇。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面對強大的英國,任何形式的抗爭都無法改變被壓迫,被侵略的命運。最終,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段歷史,也成為了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磨滅的屈辱記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