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前世今生,是奸雄還是梟雄,值得考究

兔大聖公社 發佈 2019-11-21T07:55:39+00:00

為什麼在紛繁複雜的局勢當中,本不屬於國都勢力範圍內的董卓,反倒可以進入洛陽城,占據一席之地,並且在漢靈帝死後,宦官集團殺掉了何晉這個大將軍董卓,順勢而為占領了國家都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自己的勢力,這樣犬牙交錯的勢力是怎樣變化才使得權力落入了董卓的手中,因此我們就要對當時的局勢進

為什麼在紛繁複雜的局勢當中,本不屬於國都勢力範圍內的董卓,反倒可以進入洛陽城,占據一席之地,並且在漢靈帝死後,宦官集團殺掉了何晉這個大將軍董卓,順勢而為占領了國家都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自己的勢力,這樣犬牙交錯的勢力是怎樣變化才使得權力落入了董卓的手中,因此我們就要對當時的局勢進行全面分析,以及局勢的背景進行充分的了解。

因為何進和宦官的勢力糾纏不休,他們都想要消滅對方的集團,所以宦官總是希望能夠得到機會,能夠將合計一網打盡,袁紹在整個過程中也是跟隨著合計共同進退,他給和進獻言獻策,希望他能夠藉此機會將國家四方的軍事將領和優秀人才都召集到一起,並且同時去到京城來逼迫太后。

但何進認為這樣的主意雖然具有強大的實施性,但實施起來難度較大,所以他迫於無奈還是聽從了袁紹這樣的計劃,於是他將當時北方地區的雄踞諸侯董卓調到了京城當中,並且派遣自己的部下,回到家鄉去招募足夠多的士兵來幫助自己。

常璩:漢末大亂,雄傑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董郡,眾動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整個國家就陷入了軍事部隊的調遣當中這樣浩浩蕩蕩的軍隊,局勢使得洛陽國都也大為震驚,太后感覺到十分惶恐,事態也愈演愈烈,宦官看到何進如此舉動,十分畏懼。

這些沒有退路的宦官決定孤注一擲,他們集體謀劃決定將回到京城侍奉太后作為藉口趁機離再一次回到宮城之中,許多宦官趁機進入了和太后的宮殿,藉此機會將大將軍合進殺掉,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整個合進的軍隊沒有及時的反應,所以當何進的部下率領著眾多軍隊進入皇城之後虎賁中郎將也就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兄弟率領部隊攻打皇城,並且情急之下袁術一把火燒掉了整個洛陽城。

高適:董卓得兼形勝,手握兵鈐,顛而不扶,禍則先唱。興晉陽之甲,君側未除;入洛陽之宮,臣節如掃。至乃發掘園寢,逼辱妃嬪。太后之崩,豈稱天命!

各路諸侯也紛紛逃竄,袁紹殺掉了宦官集團,也離開了洛陽,關閉城門之後。城內的所有宦官被趕盡殺絕,由此東漢末年,太監禍國殃民導致的動盪局勢也就結束了。

但誰人能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亂世當中,每一個人都想趁機攫取一定的利益,袁紹在宮城之內殺掉了許多宦官,可是董卓已經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到達了洛陽西面的郊區地區,恰恰此時他遇到了正在逃竄的皇帝他認為逃犯的皇帝手上可以法他可以利用皇帝來為自己營造足夠的聲勢,因此他帶著皇帝和自己的軍隊進入了洛陽。

董卓憑藉軍事實力非常強大,洛陽城裡沒有人敢對董卓評頭論足,袁紹也評價說道洛陽招不保息很有可能落入董卓的手中,而且這個亂臣賊子擁有強大的軍事部隊,如果我們不能儘早的將他除掉那洛陽就會淪陷在董卓的手中,所以如果發起突襲,在董卓立足未穩的時候還可以將他殺掉,但是袁紹也猶豫不決。

袁紹手下的眾多人馬建議袁紹可以提前下手先發制人,可是袁紹放棄了這個機會,由於董卓生性暴躁,他將當時不成器的皇帝廢除,而且重新確立了自己的權威地位,在扶植傀儡皇帝上台之後,他告訴袁紹此時應該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自己的聲勢,但袁紹認為這樣廢長立幼,隨便更換皇帝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而且這樣做必然會招致天下人的痛恨。

在和董卓決裂之後,袁紹也離開了洛陽城,逃向了北方的濟州地區,由於董卓認為袁紹是一個心腹大患,而且隨時可能會對自己構成威脅。董卓決定全國範圍的通緝袁紹,有人勸說董卓認為更換皇帝這樣的事情是普通人無法明白而且袁紹並不會理解這樣做的意義。

袁紹他因為懼怕所以選擇了逃亡,如果我們太過倉促的決定逮捕袁紹,並且殺掉他,必定會招來諸侯的痛恨,況且袁氏家族在天下擁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袁紹召集各方面兵馬群起而攻之,那董卓也必將陷入被動,所以袁紹也由此逃過一劫,董卓也將袁紹任命為渤海地區的軍事將領。

參考資料:范書《皇甫嵩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