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有一種爆雷叫教育貸

愛知教學園地 發佈 2019-11-21T07:54:03+00:00

教育機構跑路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教育機構跑路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在線英語學習平台「朗播網」陷入欠薪風波;真人在線鋼琴陪練機構於斯鋼琴疑似跑路;在線輔導平台學霸一對一和理優一對一相繼爆雷停止運營,至今還有未處理的教師工資和學員學費;今年10月,老牌英語機構「韋博英語」疑似跑路,涉及近萬名學員、超億元金額的消息更是將這一行業問題推上輿論高點。

這些機構跑路的根本原因都是資金鍊斷裂,教育貸則加重了這一風險。在用戶報課時,銷售人員往往會以分期付款為誘餌進行勸說,一旦簽訂合同,學員需要每月按時還款給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會將貸款一次性打給教育機構。

這本來是降低用戶決策門檻,提高教育機構銷售轉化率的利器,但不少培訓機構難擋巨額預付費帶來的現金流誘惑,將其挪作他用,例如擴張新門店或嘗試新業務,一旦受挫就會資金鍊斷裂跑路,學員上課無望還得按期還款。

教育機構爆雷後,其背後放貸的金融機構也浮出水面,例如韋博英語就涉及到京東白條和百度有錢花。有學員質疑,自己是在不知情時開通了教育貸,金融機構並未盡到審核義務,且金融機構和教育機構之間存在利益勾結,教育機構會返點給金融機構。

業內人士表示,在教育貸中,金融機構除了能拿到分期的本息之外還有一個隱含條件,有的金融機構會跟教育機構去談一個類似於金融服務費的費用。這在業內比較常見,因為金融機構提供分期貸款,是相當於幫助教育機構提高轉化率,這中間的訂單是否有分成取決於金融機構跟教育機構的協議。

事實上,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出台《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一規定並不約束金融機構,而教育機構可以通過借貸預付方式打擦邊球。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教育貸還將存在。

直到出事才知道自己貸了款

2019年10月以來,20年老牌教育機構韋博英語突然大量關店,學員不能上課,學費退不回,但背負教育貸的學員仍需還款。韋博英語資金鍊斷裂、跑路的傳言甚囂塵上。

韋博英語創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以成人英語課程為主,在線下英語培訓機構中占有一席之地。據官網信息,韋博英語已經覆蓋全國62個城市154家線下門店。

10月12日,韋博英語創始人高衛宇發文稱,公司由於經營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原本既定的融資計劃不斷被推遲。

而有報導指出,9月份韋博英語仍在大規模招生,不少學員交完學費還未上過課。韋博英語上海涉退金額在3500萬元以上,成都在2000萬元以上,全國各地校區涉及金額已過億元。

來自上海的學員付鞠告訴燃財經,她在2019年3月購買了韋博英語的課程,她原計劃報一年的課程,但報名時銷售人員表示只有報2年及以上的課時才可以月付學費,否則需要一次性付清。

為了減輕資金壓力,她報了標價39800元兩年的成人英語課程,每個月付款約1600多元。「直到正式簽合同,韋博英語的人都沒有說過我辦的是分期支付的貸款。我都不清楚是什麼,他們就讓我掃碼、點確定、綁定銀行卡,之後錢就自動從銀行卡扣除了。」付鞠說。

圖 / 視覺中國

6月,她又給女兒報了24980元的青少年課程,同樣是兩年期的月付,給女兒報課時,她才知道自己當時是辦理了京東白條的貸款,因為平台限制,韋博英語把第二個課程的貸款提供方換成了百度有錢花。

付鞠回憶,4月到6月還能正常上課,到了七八月基本就約不到課了。「對方說是學員多,但後來聽說從7月起很多老師就不上課了。女兒只上了幾次課,國慶節就放假,對方說是調課,結果國慶後就收到了倒閉的通知。」

不能上課,但貸款還要按月還。氣憤的付鞠聯繫了京東和百度客服,對方表示合同繼續生效,必須要還款。她提議先凍結帳戶,對方不同意。

「課程不能上,我是不會每個月再丟錢進去的,10月的帳單我沒還,現在顯示已經逾期了。京東白條的逾期利率是0.9%/天,有錢花是0.05%/天。」付鞠表示。

另一名學員張白是在2018年5月報名的韋博英語課程,總價23900元,分期兩年。

「我那時候還是在校大學生,沒辦理過分期,課程顧問直接拿著我的手機、身份證操作的,全程不到5分鐘。他還讓我綁定了一張銀行卡,每個月打錢到卡里,說是分期學費給韋博帳戶,我看到每個月還款界面有韋博線上字樣,也沒想太多,出了事之後我才知道這是所謂的貸款。」張白表示。

目前,除了英孚英語、VIPKID等機構接收了部分韋博英語的學員之外,並無更多官方回應。

教育機構拒絕不了現金流誘惑

除了韋博英語,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陷入危機的教育機構有20餘家。這股風潮從2018年就出現苗頭,2018年10月初,位於上海市的學霸一對一停擺,同樣在10月,曾獲得GGV紀源資本投資的理優一對一停止運營。

教育行業頻頻出現的爆雷事件,將矛頭引向了教育貸。

所謂的教育貸也叫教育分期,是一些有培訓資質的學校和機構為學員開展學費分期支付的一種繳費模式,服務提供方可以是學校機構本身,也可以是第三方金融機構。

此次韋博英語事件中,燃財經聯繫到的幾位學員均表示,課程顧問在賣課時存在誤導,他們在購買課程之初並不知道教育貸的存在,以為只是分期付款給韋博英語。實際上,學員一旦簽訂合同,金融機構會將貸款一次性打給教育機構,而學員無論是否上課,在合同期內都需要每月按時還款給金融機構。

其實,教育貸已存在多年,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減輕了學員一次性付款壓力,教育機構獲得生源,金融機構也得到了利息收益,本是三方利好的事。然而,一旦教育機構資金鍊斷裂,無法提供課程,學員不願償還貸款,金融機構將面臨大額集中逾期,而學員逾期還款會對個人信用造成較大傷害,教育貸一夜之間就會變成無數人的「噩夢」。

在這個死循環中,教育機構這一環問題頻發,主要是因為將預付費款項當成了現金流用於擴張,一旦周轉不過來就會爆雷。

長期關注教育的投資人高山告訴燃財經,培訓機構的收入確認是以服務交付作為依據的,如果沒有交付服務,即使金融機構提前把錢打給了培訓機構,本質上來說這個錢也不屬於企業。「但是我們觀察來看,不動用這筆錢其實不太容易,這畢竟是個很大的誘惑,很多企業都想借現金流去擴張。」

他認為,預付費機制是導致爆雷的一個集體性的也是根本的原因,但沒有預付費,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本效率就會下降,預付費相當於是有了用戶的資金槓桿,所以更多的企業還是希望保留。

在這背後,其實涉及到教育機構商業模式的問題。

The ONE集團聯合創始人何雨莎認為,部分企業在單位經濟模型沒有跑通的情況下就開始了擴張,才是導致爆雷的原因。

「在其他網際網路行業,規模效應也許能帶來巨大的增速,可能燒錢能燒出一個獨角獸,但教育行業不是這樣。學員更多,需要的服務也更多,隨著規模擴大,虧1塊錢可能變成了虧10塊錢,核心還是看企業怎麼花錢、怎麼執行,在公司很小的時候,帳就要算清楚。」她說。

俞敏洪也曾提到,教育領域最大的風險在於這是一個預收款行業,機構一收學費就收兩三年,企業的問題在前期往往因為資本而被「擋住了一部分」。用資本幫教育公司去扛,沒有正常商業模式,預收款中斷的時候,資金斷流問題就出來了,「一爆雷就是大雷」。

教育貸背後的網際網路巨頭

危機往往因教育機構跑路而爆發,但在背後放貸的金融機構也不是完全無辜。

教育分期屬於消費金融的一種,目前提供服務的既有京東白條、百度有錢花、松鼠寶分期、招聯金融等教育培訓分期平台,也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等提供的信用卡分期。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機構有20餘家,其中銀行股東背景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占大多數。由於消費金融牌照的審批日漸嚴格,網際網路巨頭常以入股的方式間接獲得牌照,如百度旗下度小滿出資4.5億元入股哈爾濱哈銀消費金融,新浪、阿里間接入股包銀消費金融,螞蟻金服和騰訊通過持股郵儲銀行間接持股中郵消費金融。

同時,能起到替代作用的小額貸款牌照幾家巨頭公司基本都有,京東的教育分期提供方就是重慶京東同盈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北京京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網際網路巨頭在金融行業布局情況 來源 / 零壹財經

韋博英語爆雷事件後,有用戶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貸款,質疑金融機構並未盡到審核義務,甚至和教育機構之間存在利益勾結。付鞠告訴燃財經,有傳言稱他們支付的學費中,每10000元里有8500元交給了教育機構,1500元則返給了金融機構。

金融行業從業者張岩表示,消費金融的模式比較輕,基本依賴線上,用戶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基本信息填報上交後,金融機構自己有一些數據源和風控模型會去做篩選,大多數金融機構認為教育分期的風險低,所以通過率也較高。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銷售人員的引導。付鞠就是先用京東白條購買了成人英語課程,到第二次給女兒報課時,銷售提醒她需要換成百度有錢花,以此躲避審核。

至於「利益勾結」的問題,張岩表示,「這裡面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金融機構首先能拿到分期的本息,另外還有一個隱含條件,有的金融機構跟教育機構會去談一個類似於金融服務費的費用。」

他介紹,教育機構獲客里有幾種計費的模式,常見的是CPA和CPM,CPA是指按銷售線索每個多少錢直接付費,每個線索通常幾十元到一百多元,CPM是根據銷售線索帶來的成交額按照一定的比例結算。金融機構提供分期貸款,相當於也是幫助教育機構提高轉化率,這中間的訂單是否有分成取決於金融機構跟教育機構的協議。

在他看來,這不是違規的事情,而是一個商業息行為,因為本身教育機構獲客或提升轉化率就需要付出成本,行業越是盈利性差,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教育機構一旦爆雷,必然影響到借款人的還款意願,明知放出去的貸款有收不回來的風險,金融機構為何對教育貸如此熱衷?

張岩解釋,教育行業普遍獲客難,催生了一些幫教育行業導流的生意,很多學員上完試聽課到引導付費的時候,往往因為課程貴而放棄,從銷售線索轉化成真正的訂單的轉化率並不高,於是催生了教育分期的場景。對金融機構來說,這是一個場景非常清晰的模式,比現金貸好很多,錢直接給了教育機構,資金流向可控,所以行業普遍認定教育貸是一個優質資產。

即便有爆雷的風險,多名業內人士仍表示,金融行業用途不明的現金貸會受到管制,但教育貸未來依然是有場景高潛力的金融產品。

燃財經聯繫到此次韋博英語涉及到的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對方表示,已第一時間與韋博英語協調溝通,積極督促對其相關學員進行妥善處理,已成立專項團隊積極關注韋博英語後續解決方案,全力協助用戶關注事態進展並督促有關機構做好善後處理。但對於與教育機構怎樣合作、是否做好風控等問題,並無更多回應。

誰該背鍋?

爆雷事件發生後,消費者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在這類型事件中,誰該擔責?

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聖表示,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出發點是規避培訓機構一次性收取高額學費後跑路的風險,韋博英語的學費分期貸款產品設計規則並未按此履行,就這一點來說,不排除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也存在責任。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振濤認為,目前的規定是針對培訓機構,並不約束金融機構,而且即使是針對金融機構,機構也可以等三個月到期延長貸款,也可以以消費貸的形式提供。但是借款人如果不知道貸款的具體情況,金融機構和教育機構則存在一定的違規。

圖 / 視覺中國

他表示,目前的核心的問題是這類合同沒有標準,合同中應該約定如果中途退課或教育機構中止服務該怎麼處理。從理論上說,用戶獲得不了服務時就沒有義務再去交錢,培訓機構應該還款給金融機構。

他提醒廣大用戶,教育分期不同於消費分期中實物型的手機或電腦,產品可以直接到手,教育服務在預付費之後質量和服務完成度都沒有保障,所以在協議上一定要做一些約束。

張岩也表示,辦理教育貸有告知用戶的義務,此次事件中有可能是用戶的一面之詞,也有可能是教育機構前端的銷售人員為了沖業績存在一定的欺瞞行為,說明教育機構去真正落地教育分期場景的時候,對前端銷售人員的管理有問題。

最後,回歸教育貸本身,如果能用好,其實可以對教育行業起到很大助推作用。

「我們觀察到,採用了分期付款的教育機構,銷售的轉化率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因為教育的決策很重,金額巨大,幾千元到幾萬元都很普遍。如果沒有分期產品,決策相對比較慎重,用戶會貨比三家,儘量多的去試聽,整個行業產品銷售周期和轉化率都偏低,而分期產品降低了決策的門檻。」高山分析。

高山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分析,本質上來說,絕大多數家庭在教育支出上是沒有根本性的支付困難的,消費結構再調整,用戶再追求性價比,也不會在教育上讓步,最多就是短期現金流的問題。這也是無數創業者入局和投資機構重倉教育的原因。

在他看來,預付機制本身有風險,教育貸的介入沒改變其本質,只是低決策門檻讓部分消費者不再理性,投入越多,後期坑越大,加劇了這種現象。

爆雷的教育機構中,韋博英語不會是最後一個,而教育貸,短期內也會繼續存在。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付鞠、張白、高山、張岩均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