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二十年後,美國告別「反穆症」了嗎?

海國圖智研究院 發佈 2021-09-29T10:46:31+00:00

美東時間9月10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911二十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發表了紀念演講,藉此嚴肅批評了美國國內的反穆斯林事件。

美東時間9月10日,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911二十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發表了紀念演講,藉此嚴肅批評了美國國內的反穆斯林事件。「我們見證了人性的黑暗力量。恐懼和憤怒。對穆斯林美國人的怨恨和暴力——一個和平宗教的真正和忠實的追隨者。」拜登說。誠然,在911事件發生後,針對穆斯林的犯罪激增,穆斯林的處境相當尷尬。

而時至今日,美國社會對於穆斯林的敵視情緒依舊存在。這種敵視的獨特癥結在於美國社會對穆斯林和恐怖分子形成了錯誤的聯繫。令人遺憾的是,穆斯林團體的處境短期內難以改變,因為美國社會的包容性已經發生了改變。而美國保守主義政治思潮與身份政治的邏輯使得穆斯林團體的處境短期難以改善。縱然二十年已過,「反穆症」依然會使得美國穆斯林團體「難以呼吸」。

回首昨日,美國穆斯林的境遇依然堪憂

就在拜登發表講演後的第二天,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就在一座清真寺發現了寫有「穆斯林:你們對上帝就像豬對你們一樣不潔。要用耶穌的血洗淨你的神靈。」的標語。委員會將這張照片上傳至Facebook,藉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這一幕,可以說是美國穆斯林處境的一個縮影。

目前,美國的穆斯林的處境十分困窘。有大量的美國穆斯林在遭受歧視,據《美國穆斯林調查報告2020》中發布的數據,有60%的穆斯林曾受到過宗教歧視,有38%的穆斯林擔心白人至上主義者團體對其家人的攻擊。美國伊斯蘭委員會在2020年共收到6144封關於歧視穆斯林的投訴,其數值較於前一次統計又增長了9%。穆斯林在美國受歧視的事件絕非個例,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歧視常常會演化成暴力事件。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於紀念日當天發布的報告中可以看出,近五年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的數據一直居高不下。而2020年的數據至今仍未發布,但結合去年美國族裔間對峙的形勢,其結果並不難揣測。

總而言之,儘管911事件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但美國穆斯林的處境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大部分的穆斯林都在面臨著嚴峻的種族歧視,並且歧視的烈度大,甚至發展成了仇恨犯罪。近年來,對穆斯林的歧視事件竟又出現了增長的勢頭。

審思今日,「反穆症」的獨特癥結所在

歸根到底,「反穆症」就是美國社會中種族歧視的一種,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美國社會有著一種錯誤的認知,即把恐怖分子和穆斯林團體劃上了等號。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之下,對恐怖主義的仇恨會進入對於穆斯林的歧視之中。這種歧視具有莫名的「正當性」,這也是為何穆斯林的境況從未徹底改善,並且會隨著恐怖主義形勢的發展而愈演愈烈。

恐怖主義的很多行為主體都是極端穆斯林。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廣大穆斯林團體也更容易被認作是恐怖主義分子。911事件是造成這種認知的始作俑者,據統計,911事件造成了2977人的死亡和約13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美國民眾所受的心理影響極其嚴重,美國社會的安全感急劇下降。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地組織策劃並進行了這場攻擊。一時間,穆斯林問題成了美國社會熱議的焦點。美國社會的焦慮與不安全感也被遷移到了穆斯林群體身上。911事件五日之後,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總統甚至用「十字軍東征」來形容反恐戰爭,這種比喻對穆斯林針對的意味不言自明。在911的巨響之中,美國社會患了難以抹去的心病。而在那之後,美國穆斯林被錯認成了病因。針對穆斯林的犯罪案件驟增,從2000年的28起躍升至2001年的481起。而在反恐戰爭期間,超過80000名穆斯林移民曾被情報機構傳喚,這遠高於其他族裔的數值。

在911後,儘管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反恐事業。但是極端伊斯蘭主義的恐怖襲擊從未被徹底遏制。《世界伊斯蘭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報告中顯示,2001年以來,伊斯蘭恐怖主義至少發動了48035次恐怖襲擊,並導致了至少210138人的死亡,而軍人和平民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主要目標。在這種情況之下,穆斯林團體的處境也固然變得寸步難行。

有火藥是一回事,將火藥上膛是另一回事。一些媒體的刻意操縱,使美國社會對於恐怖主義的憤怒成為了子彈,向廣大穆斯林群體射去。在《司法季刊》(Justice Quarterly)上的一項研究中,喬治亞州立大學和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其他恐怖襲擊,穆斯林的恐怖襲擊獲得的媒體報導平均多 357%。米德爾伯里學院(Middlebury College)的少數族裔研究項目曾做過一項社會研究,該研究團隊綜合了《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今日美國》的報導,對媒體的族裔態度取向進行統計。統計顯示,穆斯林所受的負面報導最多,其負面數值甚至大於其他族裔負面數值的總和。不難看出,大部分媒體都在試圖利用美國社會對於穆斯林的負面認知,甚至是會進行誘導性報導。

為何受傷的必須得是穆斯林?首先,迎合性的報導是更容易博取關注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些保守派美國人、福音派基督徒和受過較低教育等級的人的生活處境愈發艱難。他們普遍認為是外來移民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因此他們對於穆斯林群體的態度較為負面。選擇迎合這種負面認知的報導,將穆斯林定性成「危害美國安全之人」,必然能夠博取更多的眼球。其次,對穆斯林的反對也是一種對反恐戰略的配合。由於綜合國力與聲譽的快速消耗,美國國內針對反恐戰爭的質疑聲音一直此起彼伏。為了配合國外反恐的需要,美國的媒體必須要在國內塑造一種對伊斯蘭的反感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凝聚國內的認知。

放眼明日,「反穆症」在未來將如何變化?

在2020年大選中,拜登-哈里斯政府獲得了69%的穆斯林選票。穆斯林團體對這一屆領導人的信任可見一斑,但是,「反穆症」能真正改變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的「反穆症」錯失治癒的窗口期。如今美國的社會包容性正在降低,族裔之間更不易和諧相處。而美國社會對於穆斯林包容性的下降的原因,主要在於美國的保守主義思潮的回流與美國身份政治邏輯的再起。

美國的保守主義政治勢力正在快速回潮,並影響穆斯林的生存環境。新美國智庫(Thinktank New America)的數據顯示:71%美國共和黨人不相信伊斯蘭教與美國的價值觀可以相容,60%的共和黨人不相信穆斯林團體像其他團體一樣愛國。針對穆斯林的陰謀論正逐步走進美國政治,超過三分之一的中期選舉候選人聲稱穆斯林天生暴力或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這種保守主義政治傾向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的司法公正,2017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推出所謂「穆斯林禁令」,而美國最高法院竟然做出了支持的判決。「最高法院在穆斯林禁令案中的裁決支持基於宗教信仰的人們的恐懼、偏執和仇恨。這違背了美國最基本的價值觀。」 華盛頓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 of Washington)執行董事凱薩琳·泰勒(Catherine Taylor)稱。美式保守主義本質是對美國傳統文化、信仰和意識形態的肯定,但其也在對其他族裔進行否定。總而言之,這是一種「明進實退」的社會思潮,而被裹挾在這種思潮中的穆斯林群體的境遇定然會愈發艱難。

美國的「理性政治」正在逐漸向「身份政治」轉化。美國的主流群體正在喪失其原有的主導地位,而這無疑會加深美國主流群體的危機感。《衛報》8月份發布的新聞顯示,美國的白人所占總人口比例已經跌至60%以下。而據美國國家統計局的預測,美國白人群體在2060年占比將會下降到40%。美國主流群體的文化價值觀也在受到衝擊,其所形成了開放的多元主義價值觀對其原有的價值觀的衝擊很大。美國前總統川普稱:「我們的文化正在遭受破壞,我們的歷史和遺產在被激進的左翼消滅。」白人在人口和文化上的主導地位喪失所引發的焦慮,使得美國更加偏向身份上的取向。根據皮尤研究中心8月的數據顯示,有72%共和黨人會將伊斯蘭教與暴力聯繫在一起,而有32%的民主黨人也有此想法,這種基於宗教的歧視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很負面。美國社會將會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高度重視「區分你我」,穆斯林群體則是其首當其衝的對象。

在拜登-哈里斯政府的治理下,美國穆斯林的生存狀況必然能夠得到改善。但是,政治思潮與政治理念的整體性變革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扭轉的。拜登-哈里斯政府開出的藥方更可能是「反穆症」的止疼藥,而其深層的病理恐怕難以醫治。

結語

911事件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但穆斯林的處境依然艱難。儘管該事件與後續的極端穆斯林恐怖襲擊事件將美國穆斯林置於尷尬的境遇,但一些誘導性的報導的影響也是不容忽略的。近日,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The Cable News Network)的節目中表示:「我們必須要明確伊斯蘭教並非我們的攻擊對象,那些極端派才是。」美國必須正視自身的「反穆症」,要將廣大穆斯林群體和極端組織作出一個清晰的區分。但遺憾的是,受保守主義思潮與身份政治邏輯的影響,美國的「反穆症」短期內恐怕無法得到明顯的改善。

原文標題:

【美政快評】911二十周年,美國的「反穆症」病情幾何?

本文作者:

婁宇昂

本文審校:

葛健豪

本文選自《美國政治追蹤》,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國政治追蹤》是由海國圖智研究院在2018年12月對《中美關係每日速遞》改版後獨家推出的美國研究刊物,通過對白宮內部動態、黨派競爭動向、美國各州情況及中美關係發展趨勢等問題的梳理和跟進,保持對美國內政的持續關注,並配合之後的大選預測。

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