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仙丹」帝國,五位皇帝死於長生不老藥,為什麼?

古今樓市說 發佈 2020-06-17T00:11:56+00:00

此前幾年,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妻子長孫皇后相繼去世,至親相繼去世,就在不勝悲痛之時,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祐又企圖叛亂奪位,在審訊齊王叛亂案的過程中,又無意中牽連出了太子李承乾、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漢王李元昌的聯合謀反案。

1

當自稱已有200歲高齡、懂得長生不老術的天竺方士那邇娑婆寐出現時,喜出望外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知道的是,他的催命鬼到了。

這是他生命的倒數第三年、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當時,率眾出使天竺的王玄策,竟然帶領1200吐蕃兵和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大破中天竺,並俘虜了那邇娑婆寐獻給李世民。

李世民相信,這就是那位將帶領他走向長生不老的下凡神仙。

此前幾年,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妻子長孫皇后相繼去世,至親相繼去世,就在不勝悲痛之時,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祐又企圖叛亂奪位,在審訊齊王叛亂案的過程中,又無意中牽連出了太子李承乾、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漢王李元昌的聯合謀反案。

此後,李世民的四子、魏王李泰為了奪取儲君大位,又對一干兄弟威逼恐嚇,以致被李世民廢為庶人。

儘管自己就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屠殺兩個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和十個侄子血腥奪位,但當自己也腋下生變時,李世民還是感覺到了人生的幻滅,因此在貞觀十七年(643年),內心苦痛的他,甚至一度在心腹重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人面前試圖拔刀「自殺」。

君王生命中的苦痛無人可以安慰,或許只有鬼神和永生,才可以給他絲絲的慰藉。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626-649年在位)

當時,李世民進攻東北的高句麗久攻不下,在返迴路途中生了一場重病,在眾多人生的重挫下,他相信,天竺方士那邇娑婆寐或許可以給他想要的安慰。

於是,他開始命令那邇娑婆寐為他配製長生不老藥,歷經兩年,丹藥終於煉製而成。

為了獲取丹藥的神效,並表示虔誠,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李世民還特地來到位處終南山上的翠微宮。

但服下丹藥後不久,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他突然暴斃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

對此,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時的東台侍郎郝處俊說,「昔貞觀末年,先帝(李世民)令婆羅門僧那邇娑婆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不老藥……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

後來,唐憲宗時的朝臣李藩也說,「文皇帝(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但因為服用丹藥而亡,李世民在唐朝皇帝中只是開了先例而已,此後,他還將有四位子孫在當上皇帝後,因為服用丹藥以致暴斃或被殺。

長生不老和丹藥,將是此後困擾唐朝皇帝的終極毒藥。

2

在李世民以前,服用丹藥的歷史由來已久。

此前,秦始皇漢武帝都長期著迷於追尋長生不老術,以致被方士騙得團團轉,而東晉哀帝司馬丕,更是因為長期服用丹藥,以致25歲就中毒病逝;此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也因為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寒食散,以致精神失常,「或數日不食,或達旦不寢」,並開始胡亂殺人,以致最終被刺身亡。

儘管丹藥毒性猛烈,但經歷戰國和兩漢時期的推崇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股嗑藥的風氣更是廣泛蔓延至權貴階層,當時,魏晉時人喜歡服用一種用丹砂、雄黃、雲母、石英和鐘乳石等礦物質混合而成的丹藥,稱為寒食散,也稱五石散

五石散雖然毒性猛烈,但好之者還是前仆後繼。唐朝建立後,當時人繼承秦漢和魏晉南北朝的風氣,對於嗑藥信之彌篤,並堅信這是通往永生的玄秘法門。當時,由於唐高祖李淵將道教鼻祖李耳攀附為同姓始祖,這就使得道教在唐代進入鼎盛時期,也因此,道教的讖緯神術和丹藥,更是在唐朝時,堂而皇之地走進了皇庭宮苑,成為了唐代歷代帝王的最愛。

當時,五石散的毒性由於逐漸為人所知、其配方逐漸沒落,但道教的金丹術卻繼之而起,受到了狂熱追捧。而道士們以鉛和汞(水銀)這兩項劇毒物質提煉而成的「金丹」,更是受到了唐朝人的熱捧,當時,唐朝人信奉東漢道士魏伯陽提出的理念,認為「(鉛和汞)此之二寶,天地之至靈,七十二石之尊……服者永生。」

▲嗑藥,一度是中國古代的風尚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服用丹藥以致暴斃,但他的子孫們還是不以為戒,繼續追捧「金丹」,據史書記載,唐高宗曾於開耀二年(682年)服食丹藥,武則天在晚年也曾服用道士胡慧超配製的「神丹」,唐玄宗李隆基甚至在安史之亂退位後,仍然念念不忘煉製丹藥的事。

也就是在這種時代風氣下,詩仙李白就對尋仙煉丹保持著終生的興趣,他甚至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寫道:

「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

李白詩中的盧敖,就是曾經忽悠秦始皇尋訪長生不老藥的燕國人盧生,但在李白看來,盧生(盧敖)顯然是傳說中的神奇人物,在這種朝野一致的價值觀中,唐憲宗李純,也走入了丹藥的迷魂湯里。

大唐帝國在安史之亂(755-763年)以後,帝國內部一度藩鎮割據、四分五裂,但唐憲宗在805年上位後,歷時14年削藩,最終在819年基本平定了藩鎮割據,使得大唐帝國一度再次出現了中興一統的「元和中興」局面。

但創下不世功業的帝王,也往往志得意滿。

就在元和十四年(819年)基本平定藩鎮割據後,42歲的唐憲宗開始自我放鬆下來,在歷經十幾年緊張勞累的削藩生涯後,這位中興雄主逐漸忘記了再創偉業的艱辛,並一頭扎進了佛道和仙丹的迷蠱之中。

其實早在元和五年(810年),宦官張惟則從新羅國出使返回後,就忽悠唐憲宗說:

「東海有島嶼,其上仙境縹緲迷離,花木樓台,金戶銀關,有仙人數位,戴章甫冠,穿紫霞衣,致意皇帝。」

對此唐憲宗當時還很感興趣地問宰相說:

「果真有神仙嗎?」

在此後的帝王生涯中,先是在元和六年(811年),當時唐憲宗年僅19歲的兒子、太子李寧因病去世,這使得唐憲宗大受打擊,一度停止上朝13日;到了元和十年(815年),藩鎮節度使李師道甚至囂張到派刺客進入長安,當街刺殺了力主削藩的宰相武元衡。

而自從805年即位後,唐憲宗李純就一直處於緊張激烈地與藩鎮的鬥爭和戰爭之中,這種高度緊張的精神壓力,使得唐憲宗經常陷入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也因此對宗教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到了819年,迷信佛教的唐憲宗更是出動禁軍,將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迎接到京師長安供奉,引髮長安全城百姓瘋狂膜拜「老幼奔波,棄其生業」,當時刑部侍郎韓愈直言進諫,最終被貶任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

除了佛教,唐憲宗還瘋狂迷信道教,為此,他下詔廣徵天下術士,並命令術士柳泌為他煉製仙丹。儘管自己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因服用仙丹而死,但唐憲宗並不以為然,仍然痴迷於追求長生不老,在服用柳泌等人煉製的丹藥後,唐憲宗感到燥熱焦渴,極為不適,此後,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上朝會見臣子的次數越來越少。

由於服用「仙丹」後身體極為不適,唐憲宗開始變得暴躁易怒,並動輒遷怒於宦官,有的宦官甚至因此被責罰處死,《資治通鑑》對此記載道:「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因此)死者,人人自危。」

由於左右宦官人人自危,太子李恆最終利用了這個機會。

當時,唐憲宗不喜歡後來設立的太子李恆,而傾向於改立自己的另外一位兒子灃王李惲為儲君,由於擔心自己被廢,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太子李恆和其母親郭氏(郭子儀孫女、昇平公主女兒)於是指使宦官王守澄和陳弘志,將43歲的唐憲宗刺殺於大明宮中,對外則宣稱唐憲宗是服用丹藥導致暴崩。

隨後,李恆即位,是為唐穆宗。

在丹藥的作用下,一代中興雄主唐憲宗竟然因此被殺,此後,藩鎮割據逐漸死灰復燃,而繼位的唐穆宗,則將成為唐朝第三位因為丹藥而死的皇帝。

3

由於對外宣稱唐憲宗是由於服用丹藥暴斃,因此唐穆宗在上位後,隨即下令將為唐憲宗煉製丹藥的道士柳泌和僧人大通亂棍打死,其他的方士則全部流放嶺南,另外還將曾經向唐憲宗推薦方士的左金吾將軍李道古,貶到廣東擔任循州司馬。

儘管先祖李世民和父親唐憲宗都因為丹藥直接或間接而死,但唐穆宗李恆,也一頭扎進了丹藥的迷圈。

按照史書記載,唐朝皇帝前仆後繼地迷戀丹藥,也與李唐家族有一種遺傳病叫「風疾」有關。以今天的觀點來看,「風疾」就是涉及心血病疾病的中風,在唐朝歷代皇帝中,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和唐宣宗都患有「風疾」,例如唐高宗李治就是因為患有風疾,長期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以操持政務,這才有了後面武則天的崛起。

▲劇照:道家丹藥在唐代的盛行,與李唐家族對道家的攀附和追捧有莫大關係

在這種家族遺傳病的困擾下,唐穆宗就多次因為風疾不理朝政,當時,方士柳泌等人雖然被殺,但唐穆宗對於服用丹藥治病還是非常信仰,只是因為父親唐憲宗生前服用丹藥以致慢性中毒、脾氣暴躁的原因,唐穆宗對外才沒有宣揚自己服用丹藥的事。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唐長慶四年(824年)正月,當時,朝野上下都知道了唐穆宗偷偷服用丹藥,以致身體日益虛弱、經常不能處理朝政,為此,一位名叫張皋的布衣甚至直接上書唐穆宗說:

「然則藥以攻疾,無疾不用藥也……故《禮》稱:『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庶士猶爾,況天子乎?先帝(唐憲宗)晚節喜方士,累致危疾,陛下所自知,不可蹈前轍、迎後悔也。」

張皋上書後不久,長慶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唐穆宗最終因為服用丹藥以致重疾不治,死於長安寢殿,當時年僅30歲。

4

但李唐帝國的丹藥之癮,仍未終止。

唐穆宗死後16年,公元840年,唐穆宗的第五子李炎繼位為帝,是為唐武宗。儘管三位先祖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先後因為丹藥死於非命,但唐武宗也不能免俗,這位對內再次平定藩鎮、對外擊敗回鶻,一度在祖父唐憲宗之後,再次讓大唐帝國迴光返照的雄才英主,也頗為喜好神仙之術。

即位後,唐武宗就下令將大哥唐敬宗李湛所崇信的道士又請入長安宮中,並修建了九天道場,還封道士趙歸真為右街道門教授先生,崇信一時無雙。

由於信奉道教,加上道士趙歸真和劉玄靖等人在面前一再遊說詆毀,唐武宗逐漸對佛教心生厭惡,而在現實中,當時佛教在唐代也發展至巔峰鼎盛時期,由於寺院占有大量田園和奴婢,而僧尼則可免於賦稅和雜役,這就使得很多人都以遁入空門為念,極大損耗了唐朝的朝政歲收。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朝政日益困窘,但寺院則繼續輝煌鼎盛,以致唐武宗的二哥唐文宗曾經對宰相說:「古者三人共食一農人,今加兵、佛,一農人乃為五人所食,其間吾民尤困於佛。」

當時,唐武宗正重新發起針對藩鎮的戰爭,財政一度難以為繼,但寺院卻以祖宗法制為由拒絕繳納賦稅,在國家的現實困境和個人的憎惡下,於是,從會昌二年(842)開始,唐武宗開始下令進行毀佛,並在會昌五年(845年)達到高峰。

在唐武宗以前,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曾經進行毀佛,而在唐武宗以後,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也曾經下令滅佛,史稱「三武一宗」滅佛事件,由於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後周世宗都是區域政權,因此毀佛雖然劇烈,但仍然有區域性,但大唐作為統一帝國,因此其滅佛運動波及也最為廣泛。

根據唐武宗時期資料記載,到了會昌五年(845年),整個大唐帝國境內共有4600多所寺院被拆毀,26萬僧尼被勒令還俗,此外,當時已經流行中國多年的景教、摩尼教、拜火教等教堂也被勒令拆毀,教士也被勒令還俗。

▲唐武宗滅佛卻崇道,最終難逃丹藥之毒

在沒收大量寺院土地,擴大中央政府稅源和兵源的同時,唐朝中央的勢力也得以部分恢復,這也有力支持了唐武宗平定藩鎮的戰爭,但儘管滅佛,卻篤信道教的唐武宗也不能免俗,他也對道家的丹藥非常信奉,據史書記載:

「(唐武宗)上餌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

與自己的祖父唐憲宗一樣,長期服用丹藥以致慢性中毒、性格愈加焦躁的唐武宗,身體開始一天天垮了下去,到了滅佛運動最為激烈的會昌五年(845年)秋天,眼見自己越來越虛弱,唐武宗於是詢問道士這是為什麼,道士們則忽悠他說,這是「換骨」的徵兆,不用擔心。

唐武宗深信不疑。

於是,這位精力充沛、一度喜歡到處遊獵的皇帝,開始減少各種活動,到了會昌六年(846年)新年伊始,唐武宗竟然虛弱到連坐朝接受朝賀都受不了了,朝臣們這才知道,皇帝因為吃仙丹,吃出大事來了。

此後從會昌六年(846年)正月到三月,唐武宗的身體甚至虛弱到無法與宰相商議朝政,到後來,他連宰相都不想見了,以致滿朝文武人心惶惶。

由於丹藥中毒太深,臨死前十幾天,唐武宗甚至口不能言,最終,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三日,年僅33歲的唐武宗因為丹藥,崩於長安。

5

從618年唐高祖李淵建國,到846年唐武宗病逝,大唐開國才200多年,卻已有四位皇帝因為服用丹藥死亡,然而,李唐王朝的教訓並未結束。

唐武宗死後,唐武宗的叔叔、唐憲宗的第十三子李忱繼位,是為唐宣宗。

在從846年至859年為期僅十四年的執政生涯中,唐宣宗對內整頓吏治,對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使得唐朝再次迴光返照,進入了「大中之治」時期,唐宣宗也因此被稱為「小太宗」。

但與父親唐憲宗一樣,唐宣宗也非常迷信佛道。就在即位的第二年,公元847年,唐宣宗就下令復興佛教,並且要求「應會昌五年(846年)四月所廢寺宇,有宿衛名僧,復能修創,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

在唐宣宗的鼓勵下,佛寺重建運動再次轟轟烈烈展開,以致唐宣宗時期的佛寺數量,甚至比唐武宗滅佛前還要多,而正是在唐宣宗時期,佛教禪宗發展逐漸進入鼎盛時期。而篤信佛教禪宗的唐宣宗,甚至將僧人從晦幾次請入皇宮,與其高談闊論。

也就是在這種風雲變幻的時代風氣中,一生受困於牛李黨爭、一直掙扎在政治底層的李商隱,寫出了諷喻詩《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以漢文帝深夜與賈誼密談,詢問鬼神的歷史為隱喻,對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提出了深刻質疑。

而唐宣宗,也即將毀於丹藥。

儘管在上台後,下令杖殺和流放了多位用金丹毒害唐武宗的道士,但到了晚年,唐宣宗也開始迷信起道家丹藥,他甚至以70萬錢的高薪,將自稱擅長配製長生不老藥的方士李玄通聘為太醫,李玄通進宮後,又與道士虞紫芝、山人王樂三閉門搗鼓,折騰出了一個「神丹」進獻唐宣宗。

▲唐朝也可戲稱為「神丹」帝國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唐宣宗在吃下李玄通等人進獻的「神丹」後就出現了中毒症狀,史載其「病渴且中燥」,連續一個多月不能上朝,背上甚至長了個毒瘡,此後唐宣宗又拖了兩個多月,一直到當年(859年)八月七日,因為丹藥中毒的唐宣宗最終不治身亡,年僅50歲。

至此,大唐帝國在建國兩百多年間,前後相繼有五位皇帝因為丹藥而死,而在唐宣宗死後,大唐帝國也失去了最後復興的可能,由於此後繼位的唐懿宗與唐僖宗荒淫放縱,大唐帝國逐漸江河日下。

到了乾符元年(874年)和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和黃巢先後起兵叛亂,掀開了唐末大亂世的序幕,到了天祐四年(907年),當過黃巢部將的朱溫最終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並改國號為梁,唐朝至此滅亡。

一代丹藥帝國,至此星隕消沉。

參考文獻: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杜文玉:《唐代宮廷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

麻天祥、姚彬彬、沈庭:《中國宗教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來源:最愛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