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部高分韓劇,坐等大爆

電影通緝令 發佈 2020-06-17T18:36:27+00:00

像母親的婚姻瓦解,並非大的原則性問題,積少成多的小矛盾不能得以解決,一方長期情緒不能得以發泄,兩個人就愈發漸行漸遠。


像母親的婚姻瓦解,並非大的原則性問題,積少成多的小矛盾不能得以解決,一方長期情緒不能得以發泄,兩個人就愈發漸行漸遠。



而恩珠作為典型的中產階層,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其實早令她疲憊不已,在千瘡百孔過後,卻依舊要對外保持體面。


與此同時,她的丈夫似乎也有了外遇。所以她和鮮肉歐巴這段曖昧的情感,是會變成從婚姻中走出來,和男孩光明正大地發展下去;還是讓這段感情成為她平淡如水生活中的調劑品,後續劇情仍要拭目以待。



而與大女兒性格相反的二女兒恩熙,是個火爆脾氣,敢愛敢恨的女人。自五年前與男友分手後,就再也沒有談過戀愛,也因為工作繁忙的原因,長時間不回家,也經常不與家人聯繫。


劇里有這樣一段細節來展現恩熙作為社畜,對內對外的兩面性。


母親在做出卒婚決定後,想通知恩熙,她打電話給恩熙,卻一次次被掛斷,還被女兒抱怨上班時間別打過來。但如果是關於工作的電話,恩熙一定及時回復,絲毫不敢怠慢。



多麼強烈的反差對比,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與她無差,最糟的一面永遠只留給家人。


還有對於母親卒婚的想法,恩熙嘴上表示支持,行為卻很敷衍。


不過與恩珠不同的是,恩熙這個人雖然行為上頗有些傷人,但內心深處多了不少人情味。


在看到父親沖母親發脾氣,母親噙著淚水隱忍切菜時,會心疼地表示自己要把父親那份便當吃掉。



還會在母親生氣難過時,發個簡訊示弱並加上愛心的小表情。


因為母親的決定,不得已和姐姐見面,也是開口先說對不起那個。



所以看似剛烈暴躁的二女兒,實則刀子嘴豆腐心,內心深處滿是柔情。



另外家裡的小兒子,因為經濟不能完全獨立,所以面對父母的婚姻決定,沒什麼話語權,卻一心只想愛追夢。


看到家裡出現不和諧的氣氛,只能去哄哄母親,維持表面上的平和。



所以通過金家這幾位兒女,不難看出家庭關係依然是本劇敘述的核心,親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劇里墨最多的話題。


看了前三集後,你會發現本劇還有著神劇《請回答1988》和電影大師伯格曼的影子。


伯格曼喜歡拍攝分崩離析的夫妻生活,擅於呈現互相憎恨的夫妻之間的溝通無果與精神麻痹。


在本劇里,金家父母的婚姻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父親是韓國男權社會中的代表,他不願多陪伴妻子,多聽聽妻子的情感訴求。這樣四十年的隱忍,造成了母親壓抑過度,當女性意識覺醒後,不願再將就下去的局面。



還有那部經典韓劇《1988》,主要講述了雙門洞鳳凰堂的小胡同里幾家人互幫互助、彼此扶持的故事。


本劇顯然是借鑑了《1988》中,編劇對於家庭生活細緻地展現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這一面。



但同時,金恩貞又不滿足於在自己的作品中只傳遞家庭中積極溫暖的一面。在本劇里,她更側重於闡述自稱為家人的一家人,卻幾乎彼此一無所知這個道理。


有很多事,反而是家人最不理解,最後知曉。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發現金家暗藏不少秘密。大女兒恩珠不是他們的親生女兒,而丈夫在外還有個私生子。



本該是親密無間的一家人,卻藉由卒婚撕扯出一系列矛盾紛爭,彰顯出家庭成員關係間的疏離與狠戾,也不難看出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脆弱的情感關係和極易斷裂的情感紐帶。


但根本原因還是彼此之間的疏於溝通所致,獨立個體的情感需求在作為社會單位的家庭面前,難以得到滿足,還經常被忽視。久而久之,怨恨傷害在所難免。



而且就目前三集來看,除了主創對生活細緻地觀察和深思外,本劇的高口碑也要得益於編劇對生活最本真的還原。沒有太多的矯揉造作與無病呻吟,有的只是一家人之間,每個人與身邊人的生活瑣碎。


比如父親在失憶前,總會沖母親怒吼發火;失憶後因為記憶停留在熱戀期,父親不僅叫起了妻子的小名,還會吃妻子的醋,過馬路時還會拉著妻子的手。



還有恩熙上班前母親總是有話想說,恩熙總是嫌母親囉嗦,表現得極不耐煩,母親也只能一臉委屈地抱怨幾句。


很多生活中的細節,在本劇都有跡可循。父母與子女間的血脈關係傳遞,有著直擊生活的張力,也發人深思。



不過作為主打家庭生活治癒系的本劇,後續劇情發展肯定是要走溫情路線,勢必要在經歷一系列生活的起伏後,一家人以濃濃親情為基點,最後譜寫出動人的大團圓結局。



幾個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如何化解;各種秘密被公布於眾後,每個人又要如何與家人、自我和解仍充滿懸念,只希望千萬別爛尾啊!


END

作者:幕後君

本文由電影幕後故事授權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