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遭美國限制,聯發科、中芯也不賣給它晶片,華為的出路在哪?

眾創財經 發佈 2020-06-16T05:24:54+00:00

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又規定,任何出口給華為的產品、賣給華為的技術,只要使用了任何比例的美國企業的專業技術,就必須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並被批准才能出口。

自從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以後,華為又陸續受到了新規定的為難。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又規定,任何出口給華為的產品、賣給華為的技術,只要使用了任何比例的美國企業的專業技術,就必須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並被批准才能出口。

美國商務部新規高明的地方在於,「先禮後兵」,用絕對的優勢逼迫企業站隊。實際上,整個電信行業的技術及其標準,基礎就是美國技術和美國標準,想造晶片就繞不過美國的專利。新規像一張細細的篩網,能網住所有華為的供應商。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商務部新規規定要向其申請才能出口。沒有一刀切,看似它沒有完全掐死華為的進貨渠道,但是意圖卻更加卑鄙,因為有些美國的中游產品可以在國內找到替代品,新規可以放過這些不太高端的產品,繼續賺華為的錢。

在新規發布後不久,《日經新聞》發布了一則假消息,說如果華為想繼續使用美國的專利產品,就要和聯發科合作一起研發晶片。《日經新聞》這麼摻和,就是想誤導我們,製造「華為為了生存,必須拉聯發科下水,把聯發科作為規避新規的渠道」的假象。然而打臉來得很快,聯發科接著就聲明,「不存在違反或規避法律法規的行為」,又強調不會給華為等特殊客戶定製晶片,沒有特殊照顧。

在美國流氓般的規則和懲戒下,其他企業恐避之而不及,更不會冒著被制裁的風險幫助華為進口晶片。企業之間沒有「能幫則幫」的俠義觀念,華為對於聯發科既是競爭對手,又是會「引火上身」的麻煩,正常的邏輯是,其他公司在美國的逼迫下會切斷對華為的供應,不會和華為合作的。

繼聯發科發聲後,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也聲明,如果沒獲得美國商務部批准,就不會使用美國設備和技術為其他企業生產定製產品。這樣的聲明,等於在說,「我靠邊站隊了,友商別來拉我下水了。」

要知道,就算台積電和聯發科不給華為代工7nm級別的晶片,可還是能找中芯國際生產14nm級的晶片維持。可是如今中芯也表了態站了隊,就意味著維持華為產品的生產鏈要出問題

華為的問題升級,它的下一個合作夥伴會是誰呢?

最有可能的便是紫光展銳了。紫光展銳是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龍頭,已經推出了5G SoC手機晶片春藤510,採用台積電的12nm工藝,算是趕上了5G的早班車。可是紫光的研發實力和華為、聯發科這樣的第一梯隊比,還有較大差異。

這種差距使得國產手機鮮有與紫光合作的意向。如果華為與紫光展開合作,首先繞不開的階段便是等待紫光的技術進步,畢竟能用你的晶片就早用了。華為如果與紫光合作,培養備選供應商的實際意義更大。

其實在華為看來,缺少合作夥伴是未來必須要考慮的極端情況。華為在20年前就啟動了「備胎計劃」,努力追趕電子元件國產化薄弱的短板。如今華為率先推出5G標準和基帶晶片,讓美國感到恐慌,正是給自己研發實力的佐證。而華為已經儲存了能使用兩年的晶片或其訂單,也給尋找接班人、繼續完善5G技術擠出了一些時間。

我國晶片的設計能力一直不差,但國內的晶片生產技術卻一直不拔尖。生產晶片的核心設備是光刻機,目前主流的晶片精度級別是7nm,可是國內能夠引進的光刻機,生產精度還只有14nm。中科院已經突破了2nm的技術難關,出現了「技術等待硬體」的尷尬。前文提到的企業與華為有關的業務主要是代工晶片,除了代工工廠不合作的問題,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國在製造晶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上的短板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