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區精準發力讓「家底」更厚實

南寧市江南發布 發佈 2020-06-16T03:30:46+00:00

在江南區,各村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大力推行城鄉「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確保集體經濟資金管理等村內重大事務都能聽群眾意見、讓群眾參與、請群眾監督,如蘇圩鎮慕村制定《村集體收入風險防控方案》,村民監督小組監督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開支審批、收益分配、財務公開等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參與重大事項決策,減少決策失誤,防止資產流失,形成了多元化監督格局。

「我們的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了!」前不久,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同寧村黨總支書記許小光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向村民們宣布。從2017年底的3萬元到如今的50萬元,從只有3項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到擁有旱鴨、肉鴿養殖等8個產業項目,從等著幫扶的貧困村到越來越鼓的集體經濟「錢袋子」,同寧村實現了從一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到強村的「蝶變」。

這種「蝶變」的背後,是江南區堅持黨建引領,精準發力,探索創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生動寫照。截至5月底,城區48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10萬元以上,24個村收入超20萬元,11個村收入超50萬元。

強化頂層設計 擰緊發展「一條繩」

「有了村辦企業,有了政策支持,我們的集體經濟越做越活了。」6月12日,錦江村黨總支書記劉朝寧告訴記者。

根據村裡泥瓦匠多的特點,錦江村成立廣西水墨工程建築公司,先後承接廣西立騰農牧公司的養殖基地土地平整硬化以及雞棚建設、同新村大岸沖機耕橋及江西鎮中心幼兒園道路修繕等10多個工程項目,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近22萬元。

如何讓村組織「動」起來?江南區堅持頂層設計,成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城區整體引導、鎮(街道)牽頭實施、村級黨組織直接負責,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等為支撐的「一核多元」集體經濟組織體系。並出台了黨組織書記年度抓黨建工作綜合考評、班子成員履行基層黨建「一崗雙責」和在提拔或重用幹部中徵求基層黨建履職情況意見3個實施辦法,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抓黨建促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責任,使這項工作成為城區、鎮(街道)和村(社區)三級書記的「書記工程」,整體謀劃、強力推進。

該城區還相繼配套出台《江南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意見》,明晰各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基本路徑和目標任務;制定《江南區建設扶貧產業園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方案》《江南區村民自建自營農業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暫行辦法(試行)》等方案措施,從項目支持、資金補助、稅費減免、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支撐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套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政策體系。

創新發展模式 激活一池「春水」

「我們村以前幾乎沒有集體收入,幸虧成立了專業化公司。」 延安鎮敬德村黨總支書記謝民兵感慨道。去年3月,延安鎮敬德村在江南區率先以村民合作社的名義注資入股,成立環保服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保潔、綠化養護、道路養護及垃圾清運等環保服務項目。

今年以來,公司通過承接村內道路保潔、公路養護等項目獲得集體經濟收入近5萬元,目前該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已超10萬元。截至目前,江南區48個村民合作社均創辦股份制公司企業,成立專業公司,承接小型項目建設、勞務輸出、垃圾清運、村級公路養護、企業後勤等有償服務,普遍為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萬元以上。

「把古鎮的旅遊開發管理權拿回來了,我們發展集體經濟的底氣更足了。」說起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給村裡帶來的變化,江西鎮揚美村黨總支書記楊偉洪深有感觸。揚美村委多年前簽訂了50年的不規範合同,嚴重製約了古鎮的發展。最終村黨總支通過司法程序拿回了古鎮的旅遊開發管理權。如今,由村辦企業宏昌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沙糕體驗店、「八姑扶貧車間」相繼開業。目前,該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2.3萬元。該村正在開發臨江「地攤經濟」美食廣場等項目,全力衝刺百萬元集體經濟強村目標。

發展集體經濟,必須要有產業支撐。蘇圩鎮慕村黨總支部深化「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通過引導村民合作社與幸福集團龍頭企業合作共建,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參與分紅,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今年以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58萬元。截至目前,該城區建成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1個、市級示範區2個、縣級示範區5個、鄉級示範園7個,村級示範點20個。

「飛地經濟」也是江南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大有力舉措。該區通過城區、鎮(街道)、村三級聯動,按照貧困村150萬元、非貧困村100萬元的標準,投資5000多萬元,在沙井新區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委託城區平台公司美江公司統一經營管理,每年按照各村投資額給予村集體不低於5%的營業性收入。僅此一項,每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不少於6萬元、非貧困村增加不少於5萬元,走出一條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異地合作抱團發展的新路子。

抓監管促規範 增強造血「功能」

「與傳統的農業種養相比,這些錢用來投資扶貧加油站,投資回報穩定,我們比較放心。」前來參加村民代表大會,決定集體經濟資金使用的延安鎮新城村村民梁文英說。今年以來,延安鎮積極利用南寧市發展扶貧加油站的契機,與南寧交投合作,通過吸收周邊各村將集體經濟資金入股,加油站建成後獲取固定收益分紅的方式,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

「錢袋子」鼓了,該怎麼用?近年來,一些村集體資產越來越多,卻不敢用,也不知道怎麼用,資產長期閒置,不能真正發揮其自身價值。為加強村集體的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江南區出台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財務管理辦法(試行)》,在保障委託資金的安全性、收益性為運作原則的前提下,約定資金利率,以期實現資金收益最大化,使得受委託資金能夠達到保值增值目的。

同時,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村級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規範村級集體經濟收支管理,城區集體經濟辦不定期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指導組,在面上深入各村(社區)開展工作指導,在點上加強對資金管理、項目實施和運行監管進行抽查,及時發現和解決集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各類風險問題。

該城區還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各級黨組織重點督查內容,加大土地利用、資金使用的專項督查力度,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採取建立台帳、掛牌督辦、跟蹤督辦、蹲點督辦、「回頭看」等方式督促抓好整改落實。

在江南區,各村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大力推行城鄉「逢四說事」協商工作機制,確保集體經濟資金管理等村內重大事務都能聽群眾意見、讓群眾參與、請群眾監督,如蘇圩鎮慕村制定《村集體收入風險防控方案(草案)》,村民監督小組監督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開支審批、收益分配、財務公開等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參與重大事項決策,減少決策失誤,防止資產流失,形成了多元化監督格局。

來源:「廣西日報」微信公眾號

文稿:喬曉瑩 鍾一鋒 郭超前

責編:陳偉冬

審校:何昀珊 楊敏卓

江南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投稿郵箱:jnqrmt@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