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索氏角胸螳:我是一隻有「味道」的螳螂

雲南網 發佈 2020-06-16T17:55:23+00:00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索氏角胸螳。索氏角胸螳的螵鞘常見於蕨類植物上,和常見的廣斧螳、中華大刀螳的螵鞘相比略有不同,呈黃褐色半透明狀,當陽光或者強光照射時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發育,尤其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螵鞘中分布的黑色「小點」,這些「小點」幾乎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大,當「小點」變為「眼睛」狀時,就進入了若蟲階段。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索氏角胸螳。

索氏角胸螳

Ceratomantis saussurii

節肢動物,昆蟲綱,螳螂目,花螳科,角胸螳屬。多棲息於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的灌木或枝頭,捕食小型節肢動物。國內僅分布於雲南和海南。照片攝於普洱。

索氏角胸螳為漸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和成蟲長相大體相同,區別在於成蟲羽化後多了翅膀。

索氏角胸螳的螵鞘(即螳螂卵)常見於蕨類植物上,和常見的廣斧螳、中華大刀螳的螵鞘相比略有不同,呈黃褐色半透明狀,當陽光或者強光照射時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發育,尤其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螵鞘中分布的黑色「小點」,這些「小點」幾乎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大,當「小點」變為「眼睛」狀時,就進入了若蟲階段。

發育至成蟲時,其頭與前胸寬度近等,複眼為卵形,頭頂有一個錐狀突起的「犄角」,「犄角」頂端略微分叉,前胸板以及腹部上有「刺狀」錐狀突起。前足股節擴展明顯,上緣略呈「S」狀。雌性前翅短寬,達腹端,腹部寬闊;雄性前翅狹長,遠超過腹端。

千萬不要被照片中索氏角胸螳的特寫所迷惑,其實它在螳螂界算得上是「小個子」,成蟲體長約為21~23㎜,如此袖珍的體型甚至比不上一些熱帶螞蟻的體型。

為了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界中存活,索氏角胸螳努力把自己的體色發揮到了極致,照片未拍攝的背部,體色為棕褐色夾雜著花白,雄性更加偏黃色,雌性偏白色,可以很好地融入苔蘚中和樹幹上,加之體型小,不仔細看就像是一坨鳥屎。

特別鳴謝: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館長、《中國螳螂》一書作者朱笑愚對本文的支持!

范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