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進城務工兩地分居,讓「半路夫妻」多了起來,不尷尬嗎?

鄉村文化傳播 發佈 2020-06-16T16:02:56+00:00

其次,在很多農民工看來,裝修現場是兩個人的夫妻檔,建築工地上依然是兩個人的夫妻檔,這樣工作地點不斷的在變化,不會在一個地方固定,如果租房,就面臨著一年要搬家好幾回,耽誤時間好說,耽誤了工作那就沒錢掙了,雖然集體宿舍實在不方便,但是工作起來卻方便了不少。

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了,得益於政策傾斜,然後不得不說的就是個人努力了。不少農民除了種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之外,還有了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工作,那就是「農民工」。他們通過進城務工,掙到錢後翻修自己的大房子,讓日子越過越好。

能出門的農民工,多數屬於在流水線和車間裡工作的那種,還有一部分是在傳統的建築工地工作。他們多數學歷不高,初中或者高中畢業水平,從事的工作也多屬於枯燥無味且辛苦的事,每天不斷重複的就是宿舍、車間(工地)、飯堂簡單的「三點一線」。在外打工的日子,他們不能常回家,卻在經濟上是一家的頂樑柱,很多農民工在外面各種節省,就是為了讓在老家的人吃飽穿暖,它們恨不得一分鐘也不休息,每到發工錢的時候,第一時間把錢寄回家。

但人畢竟不是機器,農民工夫妻兩地分居出來打工的,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半路夫妻」的情況。在停工期間,這種無聊和孤獨更讓人受不了。

劉紅老家四川,但是對於她打工的城市,或許比自己老家更熟悉,街邊每個小飯館,每個小攤,每一條小街,她說起來都熟悉的很。因為她17歲初中畢業之後就來了,後來21歲時候在老家親戚撮合下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因為農村收入有限,存款花光了,她在老公的建議下,又重新回到了城裡打工,而老公留在家裡帶孩子。新找的工作是服裝廠,按件給工資,要想拿到加班費和獎勵,就要每天工作13個小時以上。剛開始,家中的孩子還是她不斷工作的動力,但長時間的勞累她終於病了。有一位在病中照顧她的李勇漸漸走進了她的世界。

李勇也是結了婚,有孩子,為了家庭又出來打工的,這樣相似的經歷讓他們一下子就有了共同語言。病情漸漸好轉,但他們的感情也建立了起來,於是兩個人在外面租了一個單間,儼然過起來「夫妻」同居生活了。但其實兩個人全部心知肚明,於是兩人私下達成了一個默契,心裡清楚的是同居只是身體的需要和情感的一種暫時慰藉。

這種「半路夫妻」在農民工中,尤其是年輕的農民工中很多。但也有農民工心裡對此很排斥,所以在外出務工時候,直接就把孩子讓家中爺爺奶奶來帶,自己帶著媳婦一起到城裡打工,這就是「夫妻檔」了。他們想的是,兩個人怎麼也比一個人掙得多,並且吃住都在一起,還省了一份房租。

不過,出門租房的還是少數,有些農民工夫妻就直接「湊合」在混合宿舍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集體宿舍,在這裡,遮羞的可能只有圍在床邊的一層帘子,看起來實在是有些尷尬。為啥明知道尷尬,不出門租房呢?

首先,錢的問題。農民工在外心裡都知道節省的重要性,雖然在外掙得多,但是花銷一樣也多,去外面租房也是一筆較大的開支,或許能把自己辛苦攢下來的一點錢都又花了進去,外出打工不就是為了掙錢嘛,為了節省只能將就了。

其次,在很多農民工看來,裝修現場是兩個人的夫妻檔,建築工地上依然是兩個人的夫妻檔,這樣工作地點不斷的在變化,不會在一個地方固定,如果租房,就面臨著一年要搬家好幾回,耽誤時間好說,耽誤了工作那就沒錢掙了,雖然集體宿舍實在不方便,但是工作起來卻方便了不少。

再次,有活就有工錢,可並不意味著每天每個月都有活干。並且工資都是跟著活走,幹完一件工程才能結算,可租房卻是要按月或者按年支付,工資發不下來的話,就先把自己的錢墊了出去,收入的不穩定也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畢竟家有餘糧心不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