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心轉意 愛情鎖征服巴黎

中央社 發佈 2012-08-20T16:19:00+00:00

有句話說:「民不與官鬥」。不過原本讓巴黎市政府皺眉、鎖在橫跨塞納河橋墩的「愛情鎖」,卻改變了這個說法,讓巴黎市政府回心轉意。(法新社提供) (法新社巴黎20日電)有句話說:「民不與官鬥」。不過原本讓巴黎市政府皺眉、鎖在橫跨塞納河橋墩的「愛情鎖」,卻改變了這個說法,讓巴黎市政府回心轉意。

有句話說:「民不與官鬥」。不過原本讓巴黎市政府皺眉、鎖在橫跨塞納河橋墩的「愛情鎖」,卻改變了這個說法,讓巴黎市政府回心轉意。(法新社提供)

(法新社巴黎20日電)有句話說:「民不與官鬥」。不過原本讓巴黎市政府皺眉、鎖在橫跨塞納河橋墩的「愛情鎖」,卻改變了這個說法,讓巴黎市政府回心轉意。

巴黎市政府發言人史蒂凡(Damien Steffan)說:「就讓這種現象繼續這樣吧,以仁善之心看待,對我們來說不成問題。」

在橋邊欄杆、圍欄或任何公共固定物上掛鎖宣示對彼此生死不渝戀情,起源其實不確定。不過許多人認為,這與義大利作家菲德里柯.穆恰(Federico Moccia)2006年的小說「愛是如此孩子氣」(Ho Voglia di Te)有關。

在書中,一對戀人把名字刻在鎖上,把鎖掛在北羅馬的米爾維奧橋(Ponte Milvio)的街燈,再把鑰匙丟進泰伯河(River Tiber)。

這個風潮4年前在巴黎興起。一開始巴黎市當局不能接受這種行為,他們比較關切「保存古蹟」,而不是討情侶歡心。

兩年前1名市政府官員說:「最終總是會拆鎖。」結果大概10天後,橫跨塞納河的藝術橋(Pont des Arts)上數百個愛情鎖就神祕消失,只剩下數十個零星掛著。

不過市政單位立即否認拆鎖。當時1名發言人說:「市政府員工與一切無關。」,暗指可能是其他人手腳比市政府快。

自那時起,愛情鎖又開始大量出現,只要能掛鎖的橋,通通看得見愛情鎖的蹤影。

史蒂凡告訴法新社:「民眾喜歡,然後就會告訴其他人。這樣就是在宣傳巴黎。」

至於愛情鎖靈不靈驗的問題,一位巴黎婦女透露說,她在換了伴侶之後,已掛了第2個鎖。(譯者:中央社蕭倩芸)101082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