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在名利場,兒子生母成迷,有巨星密友,仍低調行走,為啥?

我是jenny喬 發佈 2021-09-29T16:48:11+00:00

先是在一組最近的《時尚芭莎》的封面寫真里, 和17年前《雲水謠》的女主角李冰冰再次合體,驚艷眾人。後又受邀出任第11屆北京電影節「天壇獎」評委,和女神鞏俐同台。



淡出人們視野很久的陳坤最近終於有新動作了。


先是在一組最近的《時尚芭莎》的封面寫真里, 和17年前《雲水謠》的女主角李冰冰再次合體,驚艷眾人。


後又受邀出任第11屆北京電影節「天壇獎」評委,和女神鞏俐同台。


他已年近50,卻依舊顏值在線,風度翩翩;他近年鮮少作品,但卻始終是最強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之一;


他有點「不務正業」,演戲之餘,行走、閱讀、寫作,過著與明星身份截然不同的普通生活。


「我覺得我現在特別有存在感,我比當一個大家喜歡的演員那種飄渺的虛幻的存在感,更實實在在地感覺,我在這個社會上真的存在著。 「


陳坤,一個在紛亂複雜的娛樂圈裡,活出真我的人。


有趣,真誠,擁有真正的詩與遠方。



「我小時候真正的理想是做一名室內設計師。」


7歲那年,父母離異,陳坤的生活陷入窘迫。


而他關於童年最落魄的記憶,是與母親、繼父和弟弟一家五口擠著住的13平米的小屋子。


還有那扇只湊合貼了一層紙、永遠都是爛的窗戶,和為了維持生計時常去菜市場撿爛菜葉的母親。


有一年春節,10歲的弟弟因為不捨得花錢買公交車票回家,在寒冷的夜晚走了3站。


到家第一件事,是從口袋裡掏出攢的零碎的錢:「媽媽,給哥哥跟小弟買肉吃。」


他的童年是灰暗的,沒有歸屬感,只有不安與懦弱。


「我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我唯一可以找到安全感的就是別人認為我是有份量的人。」


對於那時候的陳坤,做室內設計師是他的人間理想,那將意味著自己可以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


王梅言老師是陳坤的第一個貴人,指引陳坤走上了演藝之路。



在陳坤面前,王老師給予的從來都是鼓勵。


第一次見面,「形象非常好,已經具備了做歌手的第一個條件」;聽過陳坤演唱,「沒問題,經過訓練可以改變」。


東方歌舞團招考後,面對陳坤沒考上的玩笑話,「他們太沒眼光了!」這些鼓勵如同一束光照進了陳坤的心靈。


19歲時,陳坤終於被東方歌舞團錄取,來了北京。



那時候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甚至連一條毛褲都不捨得買。


「我到現在都還保留著那條毛褲,那是當年同事的哥哥帶著我到北京商場買的,藍色的毛褲。」


別人對他的好,如同當年的那條毛褲一般,至今都還保留。


後來誤打誤撞考進了北影,並且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96級明星班,與趙薇、黃曉明統稱「北影三劍客」。



但入學的日子並不好過,當趙薇憑藉《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時,他卻還要每天到夜總會唱歌來承擔自己的學費、生活費,更別說試戲接戲了。


人生多不易,他的前半生,經過了太多磨難,卻並沒有因此變得世故老成,而是依舊像個少年樣,自在如風,灑脫如夢。


直到遇見《像霧像雨又像風》裡的男主角陳子坤,裡面的他出身貧寒,生性敏感。導演趙寶剛說,這個角色是為陳坤量身定做的。


而他也不負眾望地將這個小人物詮釋得淋漓盡致,初出茅廬就一炮而紅。


但他拿著9萬塊片酬,給媽媽寄了4萬,用2萬交了出國的押金,遠赴歐洲決定實現小時候的夢想——當一名室內設計師。


對他來說,明星光環終不如朝九晚五來得踏實。


他被國外一所設計學院錄取,但被昂貴的費用拒之門外。



「那幾天我每時每刻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怎麼才能留下來?我怎麼才能在這裡讀書?後來我終於面對現實,我不可能讀的,因為我支付不起。」


就這樣,他的設計師之夢,因為缺錢而破碎。



「我覺得現在擁有的這一切都不屬於我。」


早在演《像霧像雨又像風》時,導演就說過:「陳坤,你這個人只能演小修表匠什麼的,少爺這樣的角色你演不了。你看你哪像少爺,你看陸毅,多貴氣。」



趙導的這句話讓驕傲的陳坤當時始終提著一口氣,他不服。


終於,2003年,他等來了金燕西。


為了演好《金粉世家》中金燕西這個富家少爺,陳坤特地設置了一套「囂張」的動作:下巴上翹,一手插兜,另一隻手晃來晃去,幼稚且霸道,少爺氣展露無遺。


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了屬於自己的味道。他演的這個人,不是作者筆下的金燕西,而是屬於陳坤自己的金燕西:深情中添了幾分浪蕩,負心中多了一絲無奈。


因為這部戲,他終於大火,那年的他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最受歡迎男演員」,觀眾無不對他入迷。



《金粉世家》讓陳坤走進了從未企及的名利場,他瞬間擁有了之前無法想像的生活:一口氣買了幾套房子,讓家人過得不再那麼辛苦。


他終於實現了初到北京時,「萬家燈火里,有一盞屬於我」的念想。


此後他接拍了多部電影,也斬獲了很多獎項:


《戀愛中的寶貝》中參演毛毛,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理髮師》中飾演陸平,獲得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男主角獎;

《雲水謠》憑藉陳秋水的角色,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畫皮》裡飾演王生,獲得了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一切突然間變得不一樣了,突如其來的財富和名聲,打亂了我記事以來對人生的計劃,而且它們強大到足以消滅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自我進取的希望和快樂。」


在名利的光環里,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也隱隱地感到焦慮。



而他當時初來北京的願望也只是希望自己有一個好工作,賺儘可能多的錢,在北京買個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已啊。


陳坤在接受易立競的專訪時說,拍《畫皮2》時,他拿到了自己入行以來最高的片酬,而且《畫皮2》當年是拿到了年度票房冠軍的。


事業上升到新高,收入暴漲後,陳坤心裡越來越恐慌,他感覺一切都太順利了:「我覺得不應該擁有那麼多,真的。我覺得我不需要那麼多,得到太多會出事的。」



從2003年到2006年,陳坤好像得到了一切,卻又好像失去了一切。


「我老覺得會出事。每次離開家的時候,我就特別恐慌,老是覺得『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覺得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有幾次我靠近窗戶,差點跳下去。」


那幾年,他陷入到這種巨大的恐慌中,看不起自己,甚至得了抑鬱症。



每次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銀行卡和密碼交給母親,他總覺得自己會突然死掉。



「我是個演員,只是長得像個明星。」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2008年,他把自己關在家中整整8個月,思考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


「其實以前我是個『機會主義者』,甚至在《雲水謠》之前,我對演戲都談不上是『熱愛』,只是一直被機遇牽著走。」


拍完《畫皮》後,他決定停下來去修煉,去看書,去思考。他發覺最初拍戲是為了謀生,自己似乎從未熱愛過演戲。


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讓他的人生有了一個轉折點的角色——《故夢》中的陸天恩。



講述的是關於追憶的故事,一個貴公子陸天恩的生存洗禮,他其實並不快樂。劇中他從一個紈絝子弟變為一個普通人以後,久違的快樂也回來了。


這樣的人物內心變化恰好契合了當時陳坤的心境,最終,他出演了這個角色,詮釋得非常細膩。


彼時,對於陳坤而言,這不再只是一部電視劇,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他放棄掉過去所有的表演經驗,從頭開始。


自那以後,他似乎漸漸明確了自己做演員的本心。


出道就做主角的他,漸漸開始為自己爭取一些小角色戲份進一步磨練自己,不再遊戲人生。


所以當他決定出演《讓子彈飛》中不被看好的反派小角色胡萬時,姜文忍不住問他:「你確定嗎,這么小的角色你也演?」


他卻一頭扎進去,丟掉主角光環後,仍然驚艷四座,沒有讓人失望。



陳坤笑言自己其實從此刻開始,才成為一個演員的,之前是運氣好罷了。


一如他之前說的:「我突然發現我需要警覺,不然我會掉進這個陷阱,去爭取更大的名、更大的利。」


在明星演員的巔峰時刻,在唾手可得的名利面前,他卻清醒通透地退回到原點,甘願從小角色開始演起,每一個角色都掏心掏肺地去詮釋,這就是他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心。


身在名利場,他卻時刻提醒自己:「人不能太貪婪,我再愛名再愛錢,它也只是我的工具,不能被它牽著走……」


其實世上絕大部分人,在面對名利的時候,都是希望「多多益善」,也總以為「我值得擁有更多」。


所以當年的北影三劍客,趙薇和黃曉明先後逐鹿資本圈,使勁渾身解數去追名逐利,去擁有更多,而只有陳坤,卻走上了不同的路。



他身上有一種深刻的反省,他覺察到了自己對名利的追逐,也提防著自己被名利改變,在面臨最大誘惑的時候,轉身走開了,走進了真正的演員的世界。


他輕鬆自如地活在一個離自己生活很遙遠的世界裡,體會著作為演員的幸福感。



這就是他與趙薇黃曉明最大的不同。



「不光家人需要我照顧,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些年,陳坤是個低產的演員。


當被問到為何如此鬆散時,他一般如此作答:「待著,休息。」


他開始學習禪坐、徒步旅行。


於演藝事業最紅火的時期,在名利與修行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在其他明星忙著上綜藝、立人設時,他愛上了「行走」,不知疲倦,尋找一種新的力量,安頓自己。



他甘願褪去一身繁華,遠離聚光燈和名利場,心裡漸漸生出信仰:「我的生命中不光有我的家人需要我照顧,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我未來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


陳坤之前很不自信,覺得自己不配坐頭等艙。


現在他卻開始轉變思想:名利不是一個結果,而應該是一個開始。是一個命運給他的契機,讓他好好用這些財富和名聲,去幫助別人。


他從一個自卑、孤僻、傲慢、懷疑的男孩,慢慢成長為一個簡單相信,充滿正能量的男人,開始內在的行走。



2011年,陳坤發起了心靈建設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這也是國內的第一個心靈公益項目。


他希望幫助人們在行走中內觀自我、在安靜中獲得內心力量。


最開始的旅程是帶著選拔出來的10名大學生,開始了在西藏的行走。


歷時11天,翻越32座山,行程115公里。


往後的每年8月,他帶著不同身份和經歷的行者,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行走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感恩,他感謝以前的生活經歷,感謝幫助過他的人,感謝上天的恩賜能讓他成為演員。


後來,「行走的力量」也被更多的人所知,不僅吸引了各界名人如主持人經緯、企業家潘石屹的參與。


由它衍生出來的系列圖書、分享會、攝影展等活動,所得的義賣收益也捐贈給了眾多慈善機構。


他就這樣實現著當初「我想幫助更多人」的願景,無懼外界的評論與猜度,十年初心未改。



他說:

「行走的力量是我自己非常想要做的事情,從我小時候到現在,雖然有很多人給我機會,眷顧我,但真正讓我破繭而重生的是我心態的轉變,世界沒有什麼變化,我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是最重要的。」


後來,他有用自己的專業,聯合周迅、陳國富創立了山下學堂。


他們希望打造一個只談表演的分享課堂,希望能振奮和幫助那些熱愛表演、擁有夢想的人。


他打破了此前的表演套路,而在與學員的點滴相處中,自己也找到了另一個目標。


「現在,我要為那些相信『山下學堂』、鑽研表演的年輕人負責任。它讓我更加有責任感。」



行走的年歲,他的眼神更加堅定,笑容愈加柔和,他的堅守和責任感,也讓他找到了自我的內核,也由此看到了更遠處的自己。


「對得起自己,就是幸福」


現在的陳坤變得更加的「煙火氣」,他會分享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片段,心中有愛,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



和三兩知己保持著神仙友誼。


20年前因戲結緣周迅,至今仍是知己好友,從《像霧像雨又像風》開始,他們一起度過了彼此的大半生,依賴又獨立。


周迅每年生日,陳坤都第一時間送上祝福,從不間斷;周迅拍新電影,他立馬轉發宣傳……


陳坤對周迅的偏愛,從來都是不加遮掩,坦坦蕩蕩,是彼此懂得,也是本性所在。



內心柔軟,不再避諱談起自己的兒子,在憑藉《畫皮》斬獲「百花獎影帝」時,他說:「感謝我的兒子。」


而面對孩子生母疑雲,他未曾透露半分。在行走途中,他也多次帶上兒子一起。


父子關係非常好,他還收到了父親節兒子寫給他的詩:「你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為了你我會付出我一切的努力,我可以飛得比雄鷹還要高,而你就是我翅膀下的微風……」


這些年,陳坤一直在不斷地遠離。


遠離浮躁的圈子,遠離「被要求成為某種人」的枷鎖。他心裡更多的裝著家人,裝著自己。


20年匆匆而過,他坦然接受自己的渺小,坦然接受自己想成為光,也坦然接受自己得到的一切。


45歲的陳坤已經想通,順其自然,是人生一種非常漂亮的自在。


正如他說的:「自己的生活,自己過好。對得起自己,就是幸福。」


對這樣的陳坤,你怎麼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