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七款電磁爐橫評199到999 你選哪款?

巴山牛二哥 發佈 2021-09-27T05:27:48+00:00

電磁爐對很多家庭來說是用來涮火鍋的。對我來說一日三餐離不了。原因很簡單,常年與山林為伴不通天然氣,電磁爐自然成了主要烹飪工具。算算最近十幾年用壞過好幾個電磁爐,不過,都是在小米沒進入這個行業之前。

電磁爐對很多家庭來說是用來涮火鍋的。對我來說一日三餐離不了。原因很簡單,常年與山林為伴不通天然氣,電磁爐自然成了主要烹飪工具。算算最近十幾年用壞過好幾個電磁爐,不過,都是在小米沒進入這個行業之前。

小米在2017年年底發布了自家第一款電磁爐,而且還是智能的,相信很多人入手它的原因不外乎三點,要麼是米粉,要麼被它圓形外觀吸引,或者對炊具智能化好奇,想體驗。而我算是三者皆有,不過,最大原因是厭倦了傳統普通電磁爐稍微在顏色和圖案上做點小改換個型號冒充新品割韭菜,甚至,里外完全一樣,還整兩個型號,一個線上賣,一個線下賣,讓消費者無從選擇。然而,按鍵失靈、水電不做分離、容易燒保險、IGBT功率管容易壞的毛病依舊。

小米進入電磁爐行業顯然經過市場調研,改進和創新的地方刀刀切中傳統電磁爐的痛點,圓形外觀令人眼前一亮,硬體創新上加入外置感溫探頭,溫度控制更精準;水電隔離,使用更安全。操作上採用仿燃氣灶旋鈕,99擋火力調節,一按一旋操作簡單,還支持低溫烹飪。更大的亮點在於加入智能化操作,雲端食譜,廚房小白也能變大廚。試問在當時這些功能傳統廠家哪家有?正是這些創新米家電磁爐迅速俘獲了首批用戶,包括我。

米家電磁爐經過三年多發展,前後推出過米家電磁爐(2017.12)、米家電磁爐青春版(2018.11)、米家電磁爐C1和A1(2019.10)、米家雙口電磁爐(2020.12)米家超薄電磁爐(2021.08)、米家電磁爐2(2021.09)等七款產品。相比傳統廠家的機海戰術,區區七款產品可以用少得可憐來形容。不過,七款產品從入門到高端,智能、非智能都有,圓形、方形同樣有,產品線幾乎能滿足所有對電磁爐有需求的人群。

作為米家電磁爐的追隨者,除了雙口以及超薄款沒用過,其它都用過,接下來一起聊聊它們的適用人群,以及如何選擇。先說下它們的共同點:除了雙口電磁爐是2200W,其它的功率都是2100W。這個功率家用足夠,放餐桌涮火鍋,用新國標插線板也不會超負荷。第二個共同點是防滑墊為矽膠材質,硬度適中,防滑性能很好。

第三個共同點,無論貴還是便宜,該有的安全防護一個不少。比如防干燒,EMC電磁兼容等。

第四個共同點是面板耐磨,一代由於經常使用,面板中心堆疊了一層污垢,用百潔布反覆擦了有10分鐘,面板都沒有劃痕。

對比下,清理乾淨後像新的一樣,其實用了三年多了。

以外觀選擇:

外觀上,米家電磁爐有圓形、方形、長條形三個類型。一代、二代和青春版是圓形外觀,超薄版是方形,米家雙口電磁爐則是長條形。個人覺得,米家超薄電磁爐僅23mm的厚度,全黑機身以及右下角OLED 旋鈕,處處體現出它的奢華,無疑是現階段米家電磁爐的巔峰之作,也是最漂亮的。在它之後,一代,二代,青春版,雙口並列。

以智能選擇:

智能化實際比拼的是APP,為了保障安全用電,電磁爐不允許遠程控制,只能將功能下發到電磁爐,然後手動烹飪,這點大家必須明白。那APP有啥用呢?首先,有了APP,電磁爐功能和食譜成倍增加。廚房小白只需準備食材,按雲端菜譜步驟操作,溫度、火候以及時間控制交給電磁爐就行。

智能化還有個好處是能實現以溫度或火力或時間為設定值來烹飪的目的,花樣美食電磁爐一樣能做。而這些非智能電磁爐只能望其項背,也能改變我們對電磁爐只能用來涮火鍋、燒燒水的看法。而且這種精細化逐級調節,甚至比燃氣灶更容易掌控火候和烹飪溫度。

米家幾款智能電磁爐99擋火力調節,那怎麼選呢?超薄電磁爐支持100W低功率加熱,而APP界面超薄、雙口、2代基本一樣,另外超薄和2代有NFC功能。所以,首選還是超薄版,其次是2代和雙口。

以性價比選擇:

如果單純以性價比選擇,上架將近三年的米家電磁爐青春版同樣有2100W大功率,9擋火力調節,低功率持續加熱,圓形機身小巧又漂亮。如果不需要智能功能,青春版是首選,操作上一按一轉就開始工作,老年人使用特別方便。

如果在智能電磁爐中選擇,2代能低溫烹飪,同超薄和雙口都是感溫探頭外置,並全新加入雙環線圈,能單獨內外加熱,有NFC,手機靠近NFC區域就能選擇菜譜,價格相比米家超薄電磁爐優勢還是蠻大的。

如果喜歡在家燒烤,或者以電磁爐為主要烹飪工具,肯定得選米家雙口電磁爐。特別是又想整燒烤,又掌握不好火候的朋友,米家雙口電磁爐通通幫你搞定。

燒水用時及功率測試

有了上面的介紹,米家電磁爐怎麼選,應該不難了吧。不過,想要低溫烹飪、武火爆炒,電磁爐功率是很重要的。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表現。功率數據一米家智能插座增強版顯示為準,測功率的同時,順便又做了1.5L水沸騰耗時(鍋具是知吾煮湯鍋,室溫30℃、水溫29℃左右,所有數據僅做參考)。

燒水用時

青春版火力調到最大,用時五分五十秒左右。順便再補充下,,為了儘量準確,都是等鍋具恢復常溫後再再次燒水的。


米家電磁爐一代用時5分40秒左右。而且水沸騰的比較均勻。


二代用時五分半水完全沸騰。而且沸騰的水花內外幾乎一樣的,可見二代對溫度控制是有進步的。


有必要提醒下,電磁爐使用後面板溫度非常高,切勿觸摸,防止燙傷。這支測溫設備,能測不大於70℃的物體溫度,第一時間測溫度直接爆表,10分鐘後依然高達55.9℃。

最大功率測試

燒水用時測試完,接著了解最大火力下它們的實時功率,當然受電壓、鍋具及環境影響(非專業設備、專業實驗室)沒有任何品牌的電磁爐能達到其標稱功率,本結果僅供參考。

一代最大功率差不多在1700W左右。

青春版火鍋模式最大火力功率在1728W左右。

二代火鍋模式最大火力,功率接近1700W。從實時功率來看,二代與一代和青春版相比實時功率要小點,但燒水用時卻最短,估計與線圈結構(雙環線圈)做了改變有一定關係。

最小火力功率


看了最大實時功率,再來看看最小火力的功率表現,一代基本在三百多點至6W之間循環持續加熱。


二代,從我觀察來看,最小火力功率也是在三百多到6W甚至能到3W之間循環持續加熱,不過,二代波動範圍更小,更多的時候在兩百到幾十與個位數之間循環。也就是說二代相比一代更適合低溫烹飪。估計還是和二代採用了雙環線圈有關。

米家電磁爐2特色功能之循環加熱演示


到這裡,似乎對米家電磁爐 2的雙環線圈更有興趣了,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它的工作模式。從APP能看到有雙循環加熱、外環加熱、內環加熱三個模式。它們的好處是能更加精準地控制烹飪火力和溫度,讓食材更加美味可口,也節能。

先從內循環加熱了解。簡單說,內循環就是內線圈工作,默認最低火力是30,最大火力35,可在1-35之間任意設定。通過米家智能插座增強版實時顯示,功率在850W左右。

內環加熱火力35擋時,功率在925左右,很穩定。

外環就是內線圈停止加熱,外線圈工作,從圖中水花看的比較直觀,中間沒有水花。外環加熱默認火力是40,最大55,可在26至55之間調節。


當天實時功率在1000W左右,同樣很穩定。


外環火力調到55時,只要時間允許,同樣能將水燒至完全沸騰。

實時功率在1160W左右,後面還有6W,估計與溫度有關。

雙循環默認火力35,可在1到99任意調,簡單說就是整個線圈都工作。


看得出來,雙循環模式火力雖然只調到35,但功率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有一定的烹飪曲線,類似變頻空調的工作原理,基本在三百多到九百多W之間循環。

火力調到最大,烹飪曲線更明顯,功率最低能下探到120W左右,最大在1150W左右。看到這裡那些對美食特別有研究的朋友,是不是特別想用米家電磁爐2一展廚藝了?別急,還有更智能的NFC還沒展示。

米家電磁爐2特色功能NFC展示

米家電磁爐2全新加入NFC功能,只需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在解鎖狀態下靠近電磁爐NFC區域,就能自動拉出電磁爐專屬食譜卡片,美味一觸即達。

NFC功能加入廚房電器主要解決了智能設備的增加,進入米家APP查找麻煩的痛點。拿我來說,目前一百多個智能設備,之前好多又沒按房間分類,現在想找到它們簡直令人抓狂。有NFC功能就不一樣了,手機一貼卡片自動打開,真方便。

自定義模式

除了NFC帶來的便利外,米家幾款智能電磁爐都能自定義火力、溫度,時間也是一大亮點,我就嘗試按自己經驗在米家電磁爐2自定義了一個松菌雞模式。

自定義能加入三個時間段,唯一有點不方便的是,火力和溫度不能在一個菜單內同時選擇,希望後續加入混合選擇的選項。

尖椒松菌雞的精髓在於野生松菌,不過,松菌一定要煮/炒熟。我們這裡一般的做法是將松菌洗淨過大油炒,然後分袋抽真空放冰箱冷藏。吃的時候解凍再翻炒。

尖椒松菌雞的做法是先用最大火力爆炒佐料(香油、花椒、老薑、大蒜、郫縣豆瓣、香料等),再放入切塊的跑山雞(至少要餵養9個月的糧食跑山雞)放入後再爆炒五分鐘左右,然後火力調到40,加入適量純淨水燜20分鐘(如果純雞肉丁這步跳過),再將火力調到70,加入熟了的松菌和尖椒炒五分鐘即可出鍋。

半小時過去,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尖椒松菌雞大功告成。松菌香味和雞肉的香味還有尖椒的辣瀰漫整個房間,感覺米飯都要多吃一碗。

有了這麼好的電磁爐,不涮火鍋豈不是有點遺憾,提到火鍋,父母年紀大了,平常吃的清淡,幸好我有知吾煮鴛鴦鍋,家裡每次都做鴛鴦火鍋。知吾煮鴛鴦鍋內壁不粘材質,4L容量,一體「S」型隔層無焊點,用再久不滲漏、不串味,430導磁不鏽鋼傳熱快,剛好滿足四五個人涮火鍋的需求,不粘塗層清洗也方便。

可能有些人嫌鴛鴦火鍋做起麻煩,給大家一個簡單方法,用紅燒豬肉罐頭加大蔥熬湯,味道媲美清湯火鍋。紅湯用成品火鍋料就行。然後,用米家電磁爐2外環加熱功能熬一小時,一家人就能愉快地涮鴛鴦火鍋了。


知吾煮鴛鴦鍋除了涮火鍋,還可以用來做早餐,拿煮麵條來說,可以麵條、青菜分開煮,菜的青香更容易保留。再比如,一邊煮麵條、同時另一邊煮雞蛋,面熟了,雞蛋也熟了。

總結:

如今智能家居越來越普及,電磁爐選擇也不僅僅只看功率、線圈大小、面板是否好看,更要看它的功能、周邊生態、能不能無極調節火力、溫度(有了這兩點你離大廚的距離更近),以及有沒有豐富的雲端食譜。而這些正是小米的強項。而且,米家電磁爐產品線從非智能的青春版,到智能的一代、二代和超薄版的中端產品,再到雙口的高端產品,可以說產品線能滿足大部分家庭的需要。好了,米家電磁爐選購介紹到此結束,最後,想問下,米家七款電磁爐你喜歡哪一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