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的故事

理程隨筆 發佈 2021-10-01T12:42:37+00:00

京都第一個要去的地方當然是金閣寺,她的本名叫做鹿苑寺。在以神道教為主的日本,神宮到處都是,真正的佛教寺院並不多,金閣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京都第一個要去的地方當然是金閣寺,她的本名叫做鹿苑寺。
在以神道教為主的日本,神宮到處都是,真正的佛教寺院並不多,金閣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最早知道日本有個金閣寺,不是基於地理上的概念,而是因為一個真實事件以及由這個事件衍生出的一部小說,進而由於這部小說和他的作者帶來的複雜情感和困惑。

先說說這個真實事件。



他愛上一座美麗絕倫的樓閣,這個金碧輝煌的建築讓他迷戀的不能自拔。這座絕美的房子矗立在那裡,像一個美得不可方物卻冷若冰霜的女子,她冷漠地拒絕他的深情呼喚,甚至完全忽視他的存在。
刻骨銘心的絕望,最終化作憤怒和憎恨,化作毀滅的巨大衝動。他感覺到自己的卑微和醜陋,在這個並不高大的三層建築面前,自己就是一條陰暗角落裡蠕動的秋蟲。
最強烈的愛戀和最深刻的仇恨往往只是一張紙的兩面,那衝動的欲望太強,輕而易舉地滲入紙背。
不能擁有你,就讓我們一起毀滅,一起騰升,一起擁抱無窮無盡的虛空。
這個夜裡,他拿起火把,堅定地站在他的樓閣面前,從容地點燃了她。
她就是金閣寺。
他就是林承賢,金閣寺里的一個孤獨和有些口吃的小和尚。

在此之前,金閣寺已經被毀滅過一次了,那次是因為戰爭的烈焰。這一次是因為一個人的絕望。
1950年7月2日凌晨,金閣寺的僧人林承賢縱火燒毀了這座在1649年重建的國寶金閣。他隨後切腹自殺未遂活了下來,而他的母親被叫到京都錄完口供後,在回家的路上投湖自殺。
五年後,金閣寺復原重建,金箔貼滿了整個三層樓上面兩層的外部,比以前更加金光燦爛。
三島由紀夫根據這個轟動一時的事件為藍本,創作了他的代表作《金閣寺》。
1970年,45歲的三島由紀夫以日本人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他的老師川端康成趕到自殺現場,悲痛欲絕。17個月以後,川端康成在家中口含煤氣管自殺身亡。
一座樓,一個僧;一部小說,一個作家;一個母親,一個老師。
美麗,絕望,瘋狂,毀滅。這個地方的人們摯愛櫻花短暫而熱烈的美,在內斂和狂熱的兩端行走。
詭異而傳奇的故事,難以言喻的謎題。
今天我來到了這裡,來看望這個兩次毀滅又兩次重生,端莊矗立、金光燦燦的樓閣,看不出一點她曾經被毀滅的凋敗痕跡,她依然美麗的炫人眼目,依然在世人的矚目中顯出泰然若素的端莊之美。



進入金閣寺的山門,要經過一個窄窄長長的步道,遊人安靜有序地緩緩行進,邊上一個僧人禮貌地維持著秩序,遞給遊客一張小小的導遊圖。門票是一張素色畫著圖案的紙條,正面寫著金閣舍利殿幾個字,左右兩邊是家運安全和開運招福兩行吉祥祝語。幾十米的小徑慢慢走過去,前面忽然變得開闊起來,遊人們擠在一起,興奮的指指點點。
參差濃茂的松樹和櫻花樹圍繞著一面湖泊,一座巍峨的金色三層宮殿矗立在湖的一隅,像一艘巨大的金色帆船,船影倒影在碧清的湖面上,閃爍著粼粼金光。湖水裡錯落著幾座小小的島礁,上面的幾顆松柏亭亭而立,猶如婀娜款款的伊人在湖面站立,欲語還休。
藍天,白雲,翠柏,金閣,碧水掩映下就像一個放大了的精緻的盆景,斑斕的色彩交相輝映,層層疊疊,仿佛唐仕女展開的一方七彩衣襟。

從小路繞到金閣寺的側面,金閣寺又像是一位面朝鏡湖打坐冥想的高僧,面對生生不息的綠草松柏,湯湯蕩蕩的芸芸眾生,沉寂的湖面波瀾不驚,在四季的變換中參悟世間大化禪機。
如此美麗絕倫的金閣,怎麼會和毀滅、死亡緊密的相連?美之所在亦是死之所在,難道是不忍看美的衰敗凋零,不忍目睹世事無常,不堪人間離別感傷?
金閣寺樓閣第一層為法水院;第二層為潮音洞,供奉著觀音;第三層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著三尊彌陀佛。
在金閣寺的頂端,是中國唐代風格的「究竟頂」,據說取自於《心經》「究竟涅槃」之意,大概是:最後達到擺脫輪迴的涅盤境界的意思。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站立著一隻象徵吉祥的類似鳳凰模樣的迦樓羅,展翅傲立,躍躍欲飛。


想起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金閣寺里,一休小和尚成天追著金閣寺的建造者足利義滿,問著一個又一個為什麼。
回望金閣,我在想,那晚舉著火把一心渴望毀滅的林承賢,面對焚燒後金閣寺滿目瘡痍的三島由紀夫,他們可曾和我一樣想起鳳凰涅槃的傳說?是否也和一休和尚一樣詢問:
為什麼呢?
莫言說,三島本來沒有什麼難解的地方,但也是那最後的一刀使他成了一個巨大的謎語。三島是個具有七情六慾的人,但那最後的一刀卻使他成了神。他以這種激烈的死亡方式,為世界留下來一個謎。世人每當來到金閣寺的時候,總會想起他,總會問一句,為什麼呢?
於是,在人們的疑問中,他獲得了另外一種形式上長久的存在,或許還有他渴望的如金閣寺一樣輝煌的神一樣的閃耀,以及浴火重生的涅槃。
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島由紀夫想把金閣寺變做自己的墓塔,而他的靈魂註定永不得安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