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帕克特展 把美術館變公寓?

欣新聞 發佈 2013-05-20T12:26:41+00:00

圖說:安尼施.卡普爾用上了紅漆的絲襪與壓克力製做一桌上雕塑物件,呈現其著名如巨大漩渦的大喇叭造型。(北美館提供)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刊物《帕克特》即日起舉辦「帕克特X藝術家─220件合作計畫 (

圖說:安尼施.卡普爾用上了紅漆的絲襪與壓克力製做一桌上雕塑物件,呈現其著名如巨大漩渦的大喇叭造型。(北美館提供)

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刊物《帕克特》即日起舉辦「帕克特X藝術家─220件合作計畫 (+5)」展覽,展出215位藝術家共220件創作作品,且首次嘗試與在地合作,邀請5組台灣及日本藝術團體與機構提出計畫及展出。


《帕克特》為1984年創立於瑞士蘇黎世的當代藝術刊物,至今每年出刊兩次,以英德雙語印行,發行於40個國家,擁有3萬多名讀者,曾經合作過的藝術家超過300位,包括安迪.沃荷、草間彌生等。


雜誌每期邀請3至5位當代具潛力的藝術家共同參與雜誌編輯,同時進行創作計畫,並由藝術家推薦作者為其藝術脈絡撰寫專文,再與出版社共同進行選圖、版面設計等。


這些參與雜誌編輯的藝術家們,還會為《帕克特》創作具原創性的藝術小品,從繪畫、圖片、攝影、錄像或聲音裝置以及現成物挪用的概念等都有,也有些藝術家是受邀設計雜誌書背或插頁。自2001年起《帕克特》以展覽的模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後,陸續於歐洲與亞洲不同城市展出。


《帕克特》展間布置成如公寓一般,如工作室、遊戲間、衣物間等,並把藝術家們作品放置於其中,拉近觀眾與當代藝術品的距離。


《帕克特》社長狄特.馮.格蘭菲瑞德表示,《帕克特》展覽提供觀者欣賞當代藝術的廣泛可塑性與多元,建議觀眾在各展間探索發掘自己喜歡的藝術表現,再進一步透過雜誌文章或現場影片、文宣等,進一步了解其藝術家與作品。


例如在「工作室」中的牆上是劇場導演羅柏.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舞台筆記素描;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用上了紅漆的絲襪與壓克力製做一桌上雕塑物件,呈現其著名如巨大漩渦的大喇叭造型。

【延伸資訊】
台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89266&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