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交流倡環保 「喜嘎嘎」在東海岸

欣新聞 發佈 2012-11-19T19:04:31+00:00

圖說:喜嘎嘎青年團的足跡遍佈東海岸,沿著海岸線行腳,與部落進行交流。(青輔會提供)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在布農族語裡「喜嘎嘎」代表「卡在這裡」的意思,因為關心環保議題,一群在台北念書的青年,不辭舟車勞頓,來到台東鸞山部落服務,他們

圖說:喜嘎嘎青年團的足跡遍佈東海岸,沿著海岸線行腳,與部落進行交流。(青輔會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在布農族語裡「喜嘎嘎」代表「卡在這裡」的意思,因為關心環保議題,一群在台北念書的青年,不辭舟車勞頓,來到台東鸞山部落服務,他們從此也「喜嘎嘎」卡在這裡了。


東海岸說是台灣最後一片淨土,天然美景吸引遊客流連,喜嘎嘎青年團決定從部落出發,沿著海岸線行腳,與蘊含悠久海洋文化的部落進行交流,伴隨孩子的自我成長,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然而這裡不僅山美,環境純淨,人情味更是留住他們腳步的牽絆,這群青年以帶領部落小朋友探訪其他山頭的部落、海邊淨灘,透過自然旅行讓山區的孩童認識東海岸,也與學習其他族群的文化,從親身參與中成長。


青年團雖然不是在地青年,但這群台北囡仔卻充滿了台東情及高度服務熱忱,憑著熱情與堅持,他們主動募集各界的資源,籌得本次活動經費,也以熱情打動客運公司、山林學院、部落、教會等,募到交通、帳篷、炊具等物資,資源整合運用的能力,以及堅持的態度不輸專業人士。


他們這次活動的足跡遍佈東海岸,經過比西里岸部落、都歷部落、都蘭糖廠、莿桐部落。孩子們在比西里岸體驗阿美族傳統海洋生活,學習傳統曳網漁業(俗稱牽罟),同心協力將漁網拉上岸,雖然下起了大雨,但還是順利完成牽罟。


晚上則為族群交流時間,鸞山的孩子換上布農族傳統服飾,唱起布農傳統歌謠,讓在場的阿美族居民十分驚艷,而阿美族的孩子也穿著傳統服飾,以海邊廢棄浮球製成的PawPaw鼓吟唱歌謠,以豐年祭的迎賓舞及比西里岸祭舞,邀請布農族的孩子一起歌舞。


青輔會長期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目的在鼓勵青年朋友深入台灣各個角落,發想創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實踐符合地方需要的計畫,今補助了43個各具特色的行動計畫,也期待藉由青年對社區的投入,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8977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