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從攝影到拍片 見證攝影技術的一步一腳印

欣新聞 發佈 2012-11-19T12:12:32+00:00

圖說:從135底片到120底片,再到高規格的攝影設備,齊柏林一方面投身台灣空拍紀錄生態,同時也見證着台灣攝影器材的演進。(記者葉穎攝)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關於齊柏林三個字,想必不少人第一時間就已經可以解讀他在空拍與記錄台灣這片土地

圖說:從135底片到120底片,再到高規格的攝影設備,齊柏林一方面投身台灣空拍紀錄生態,同時也見證着台灣攝影器材的演進。(記者葉穎攝)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關於齊柏林三個字,想必不少人第一時間就已經可以解讀他在空拍與記錄台灣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但並不是知道,年逾不惑而將屆知天命的他,其實投入攝影工作的一開始,也跟不少線上的攝影師一樣,是從商業與空間攝影開始的。


他說,入行的一開始,他也跟很多年輕攝影師一樣,是透過雜誌社攝影師的職業,接觸到空間或者房產相關的題目,只是,當時在全是使用135底片,稍好一點用到120底片的年代,根本不會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邁入數位化相機拍攝,更甭提攝影模式裡有著白平衡的功能,所以,往往一個案子拍攝下來,就需要透過日夜顛倒的方式,以底片和光線的控制去達成希望傳達出的效果,在那樣的環境裡,攝影師的工作多少就與不正常的作息劃上了等號。


隨著對於照片細節的要求度更高,他開始改用了120底片作為拍攝的依據,甚至漸進式的加入了數位相機設備。同一時間,也是他開始從事空拍攝影的起始。他說,那時候其實有機會可以隨著航空公司,或者透過房產與廣告公司的合作協定上機拍攝,「那時候一次上機拍攝,就是一個助理,也許搭配另外一個攝影師在另外一個機門捕拍沒有照到的鏡頭,而助理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幫我們換底片,所以一趟出去,可能要帶齊各種各樣的相機跟底片,一上去只管拍就是了!」即便一卷十來張的120底片,一次沖印下來也許是數萬元的花費,但跟如今租用拍攝所需搭乘的直升機,每一次的花費不下數十萬元比較起來,其實一點兒都不是問題。

飛翔在300到14,000英呎的廣闊天際,有時需要忍受陡然上升或下降的暈眩感,有時因為在天候或劇烈溫差下,需要拚了命捕捉畫面、按下快門的博命演出,累積了超過1,000多個小時的飛行時數,他說,他漸漸看到自己透過作品在這個領域裡的影響力,也看到了多少人口口聲聲說愛台灣,可是對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並不熟悉,更無從關懷起的遺憾。他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可以因為興趣,找到了理想,也因為興趣,比任何一個人都有機會直接了解台灣,卻也真實地面對著台灣這片土地現下何其殘破受傷的衝擊,所以他想要讓這樣沖擊所帶來的感動,進而起身為台灣做些什麼的感染力傳遞到更多人的手上、心上。

這即是催促他從平面攝影跨進紀錄片動態記錄的最大動機!他說,攝影平面影像跟動態紀錄片的製作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雖然都關乎畫面,也都是起飛升空才足以達成的任務,但兩者的差異在於,一個是希望飛得越慢,拍越清晰仔細越好,另一個,則需要透過運動有速度感的帶出畫面所要呈現跟說的故事,往往在平面影像拍攝時只需要幾個鏡頭就足夠串接說明,但在動態影片拍攝時,就需要各種飛行運動的方式跟角度才得以補足。同時,也因為數次實務拍攝的過程,讓他對於國內空拍紀錄片在鏡頭穩定度的拿捏總是不如人意而感到懊惱,卻也燃起了深究的好奇心,想要知道這些好萊塢製作的影片,怎麼可以將空拍畫面拍攝的如此清晰動人?

在這樣的好奇心驅使下,他甚至一度用各種土法煉鋼的方式固定拍攝機器,終究不得要領,最後終於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發現了國外大成本製作時會使用到的先進空拍器材。既說功能先進而完美,那麼昂貴的售價自然不在話下,面對著這些像是要完成夢想時必要的組成設備與花費,終於在夢想兩字的撓動之下,他橫着心,用貸款並呼朋引伴的方式購入,當然也有不少溫暖而堅定的力量伸出援手,才足以成就出目前一部部,不論是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正在展出的「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或是目前熱烈推廣著公播放映權的「鳥目台灣」一系列影片,更是在明年即將隆重上映的紀錄電影。

未來,他希望這些影片不單單只是在上映期間,針對買票進場觀看者造成影響力,而是更能夠著眼在推廣與教育的角度上,透過主動出擊的方式,在學校、在廟埕、到部隊去播放。他著實誠懇地願意將自己在空拍攝影或者影片拍攝得來的成果與經驗與同業分享,彷彿只要多一個人願意知道、願意理解跟分享,都會是一股共同改變台灣的力量。


【延伸資訊】
齊柏林在欣講堂: 空中行者土地關懷 ── 空中攝影http://www.xinmedia.com/xinforum/collection_infor.aspx?id=198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8969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