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旅國境之南/清河戲院老街情 放映過往繁華

欣新聞 發佈 2013-09-24T19:24:12+00:00

圖說:清河診所的日式風格建築,充滿老街的懷舊特色。(記者楊淑伶攝)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客家有句俗諺說:「一濔濃、二萬巒、三麟絡、四內埔」,可以想像早期內埔的熱鬧街景;內埔,屬於客家六堆裡的後堆,開發時間算早,一直都算是屏北地區的

圖說:清河診所的日式風格建築,充滿老街的懷舊特色。(記者楊淑伶攝)

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

客家有句俗諺說:「一濔濃、二萬巒、三麟絡、四內埔」,可以想像早期內埔的熱鬧街景;內埔,屬於客家六堆裡的後堆,開發時間算早,一直都算是屏北地區的繁榮重鎮;曾經繁華一時的老街,戲院、餐館等休閒場所林立;然而繁華漸退的背後,漸漸趨於平淡,現今的內埔老街,仍舊保留了戲院建築以及產業遺跡,遙想當年繁盛榮景,踏尋著老戲院的前世今生,回想繁華絢燦的風光歲月。


「撈戲腳」免費看電影 老戲院前世今生
「電影世界,就像是從一塊布幕就可以看到全界。」街末的清河大戲院,從規模和構造來看,就更顯其歷史意義價值,對於當地老一輩的居民來說,對老街印象最深刻的是應該就是戲院了!在內埔老街居民記憶中,40年代到60年代有內埔、文華以及清河戲院,一共3間電影院,相當熱鬧,堪稱當地戲院的全盛時期,那些看戲的時光,更是許多老內埔人心中美好的回憶,只是目前僅存清河戲院的建物仍保留在內埔老街,另外2間則已經拆除。


在戲院的全盛時期,電影一播就是10多天,尤其是黃梅調的年代,更受到民眾喜愛,另外也曾經播放「秋蓮」、「英烈千秋」、「汪洋中一條船」等知名電影,當地居民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看電影,甚至坐牛車去,也讓牛車幾乎班班客滿;在當時戲院還會開放片尾最後5分鐘,讓沒錢買票的民眾進去「撈戲腳」看電影的最後結尾,這樣的人情味,是現在難以想像的;而電影散場後觀眾吃宵夜、逛街,帶動了內埔老街的繁榮,而今戲院雖然繁華不在,卻蘊含深厚的人文故事,過去也是內埔居民主要娛樂場所。


台灣的老戲院不僅是台灣電影發展的搖籃,也提供早年人們在艱苦歲月中的心靈慰藉,早期有戲院的鄉鎮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繁榮,包括麻豆的電姬戲院、內灣戲院、九份的昇平戲院等等;自90年代開始,由於電影業式微,再加上地價水漲船高,不少老式戲院相繼結業,現存的清河戲院舊址雖然已經荒置,也改成了洗車場,但是站在戲院外,仍然能夠想像當年繁華盛景。


而位於清河戲院旁邊的清河診所,鐵門深鎖的平房建築物,洗石子的外型設計看得出來施工精緻,外觀雖然老舊但很有老街的懷舊特色,日式風格建築,房子保養仍屬良好完善,診所門口還有一棵羅漢松,直徑的樹幹矗立在其中,從窗戶探進去還可以見到診台、藥局、老腳踏車設施,可以感受得到年代久遠的老診所,當初「把患者當朋友」的理念,將診所營造出家的感覺;可以看到內埔客家人因地制宜,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以及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客家人文史蹟。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63341&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