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旅遊/預防高原反應 遠離死亡威脅

欣新聞 發佈 2013-05-24T20:19:00+00:00

圖說:越來越多的人將旅遊當作挑戰自我,體驗不同文化的活動。(張鳳坤提供)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地區屬於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多半因為景色優美,成為旅遊的好去處,但伴隨著可能的高原反應,卻又令不少人卻步,旅遊達人張

圖說:越來越多的人將旅遊當作挑戰自我,體驗不同文化的活動。(張鳳坤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地區屬於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多半因為景色優美,成為旅遊的好去處,但伴隨著可能的高原反應,卻又令不少人卻步,旅遊達人張鳳坤建議,認真對待高原反應,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張鳳坤說,長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們,進入3000公尺以上高海拔地區旅遊,建議每天睡眠上升高度限制在500公尺以內,才可讓身體循序漸進調適高海拔的低壓及缺氧變化。

但一般旅行團因為行程安排,多半無法達此目標進行,不少遊客會因為適應不良,出現頭痛與呼吸困難的症狀,張鳳坤說,這時就須依賴藥物及實施窒氣排壓法,加強呼吸及循環功能預防或排解高原反應症狀。

以大陸為例,包括雲南、四川九寨,以至於西藏的西南部大多屬於高原地形,一般遊客前往的旅遊地區,海拔約在3千公尺上下,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調適都不是問題,再加上如果住宿和交通都很舒適便利,很快就能適應。

但越來越多人喜愛挑戰自我,以及體驗絕美的自然風景,於是前往更高地區旅遊的愛好者也越來越多,像是西藏就有無比的魅力,但張鳳坤說,到了4、5千公尺的高原旅遊與登高山不同,許多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反而容易在高原發生高山症。

他以4月期間與雄獅旅遊前往珠峰大本營的高山症研習團舉例,由於天氣溫度低,以及路程的顛簸,團員沒有辦法獲得舒適的休息,以至超過4千公尺高度之後,許多人出現了嚴重的高山症狀,是這些有豐富經驗的團員自己都沒想到的。

張鳳坤說,尤其是在西藏這樣特殊的旅遊地區,醫療條件相對落後,一旦出現肺水腫或腦水腫的嚴重高山症狀,就醫恐怕都已來不及,大陸對遊客前往西藏又有團進團出的限制,在前往時就必須考慮清楚。

因此到高原地區旅遊,對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我們來說,不要勉強,更不可輕忽高原反應的嚴重後果,張鳳坤說,出發到這些地區旅遊之前,要做好基本的身體調適,而過程中也要避免受風寒等不利身體的狀況,如出現頭痛噁心的症狀,更要立即尋求幫助,讓自己玩得開心,也要安全回家。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9201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