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台灣/無聲變有聲 無毒農田成生態樂園

欣新聞 發佈 2013-05-19T15:33:33+00:00

圖說: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玄武岩地景,為首度由縣政府申請提報的自然保留區。(林務局提供)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專題報導走進森林深呼吸,泡在芬多精裡無比暢快,但是除了森林之外,您知道台灣第二大的生態系是那裡嗎?答案竟然是

圖說: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玄武岩地景,為首度由縣政府申請提報的自然保留區。(林務局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蕭介雲/專題報導

走進森林深呼吸,泡在芬多精裡無比暢快,但是除了森林之外,您知道台灣第二大的生態系是那裡嗎?答案竟然是佔了國土面積29%的「農田」,這是ICU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所定義的濕地種類之一,也提供了動植多樣化的棲地。


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了里山倡議,主張實現社會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並且要依照自然過程,來維持、開發社會的經濟活動,塑建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


但,這只是一個夢想嗎?在經濟規模、收入的現實壓力下,實際走入台灣鄉下的許多農田,宛如「寂靜的春天」,殺福壽螺的禁藥、除草劑留下的焦黃痕跡,處處可見驚悚傷痕,在濫用農藥情形下,成為沒有蛙鳴、鳥叫、蟲躍的詭異「生態禁區」。


但在農委會等相關單位努力下,無毒、自然、有機種植的風潮正在覺醒散發中,有許多可愛的農友,犧牲產量和面對高風險,打出自然種植的口碑。


例如,有台北赤蛙進駐的官田水雉菱角田、鴨間稻、八煙水梯田、石梯坪重現海稻米傳說,如果再加上藝術氛圍,則有成龍濕地的新里海願景。


從抬頭看鳥,也能彎腰做生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就在坪林提出了「藍鵲農學」,在茶鄉推廣無毒有機的茶葉栽種。


以保存台灣藍鵲的生活習慣、建康棲息地為目標,推出了「台灣藍鵲茶」,並且進行生態旅遊導覽,還要進一步轉型照顧茶園、營造棲地等實作。


這些特色動物,不僅是無毒種植的最佳代言人,讓相關產品品質、形象更上一層樓,符合現代人所追求的健康潮流,也逐步成為地方民眾感到十分驕傲的亮點,甚至是進一步發展生態旅遊的新商機。


林務局現正大力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行動等方案,希望藉由生態補貼,保存與復育具珍貴濕地生態,與多元價值的水(梯)田,並且推動社區營造,使生產與生態接軌,形塑相關產業與文化。


對於已經陸化的水梯田,農委會也協助修復必要的灌溉與蓄水設施,重新回復濕地生態,而要復耕的農民,則必須以無藥的方式種植水生作物,或是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傳統作物,並進而協助農產品的行銷。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88885&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