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拍點圖賞 | 大美八里河

中國攝影報活動 發佈 2021-09-30T05:35:34+00:00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條神秘的曲線——秦嶺淮河。塑造了南北迥異的地理人文環境,在淮河岸邊,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南北文化交相輝映、淮河與潁河孕育而出的一片鍾靈毓秀之地——潁上。從潁上縣往南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皖北唯一,天下馳名的5A級景區——八里河旅遊區。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條神秘的曲線——秦嶺淮河。塑造了南北迥異的地理人文環境,在淮河岸邊,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南北文化交相輝映、淮河與潁河孕育而出的一片鍾靈毓秀之地——潁上。

從潁上縣往南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皖北唯一,天下馳名的5A級景區——八里河旅遊區。八里河是大自然的恩賜,八里河旅遊區是八里河人民的智慧結晶。被聯合國授予環保「全球500佳」,八里河無處不風光,無景不迷人。

2020「大美八里河」全國攝影作品展

入展作品選登

評委推薦

濱河晨曲 李澤宇 攝

作者抓住了難得的彩霞和平流雲霧同時出現的天氣,在生態環境優美的河濱高視角拍攝。水面寬廣,視野開闊,朝霞映紅了天空,風吹雲霧飄動,景物時隱時現,猶如仙境。從近處的塔到遠方隱隱約約的樓房,畫面層次清晰、縱深感強。藍色的道路和綠色樹林線條彎曲有韻味,與天空暖色調形成對比,豐富了畫面的色彩。——王朝陽(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阜陽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初冬的南湖 張峻鍇 攝

雲漫八里河 魏萍 攝

稻田飛高鐵 劉馨雨 攝

魚躍人歡 王傳照 攝

天路 李瑾 攝

「瑜」見八里河 鄭重 攝

窗外景 魏凱 攝

綠雲綿延醉童心 艾小龍 攝

比舞 郭建華 攝

世界風光園 吳潁 攝

日出南湖閣 劉雙玉 攝

藍色的八里河 王楠 攝

璀璨新潁上 張亞輝 攝

一池紅杉美爆秋 孟娟 攝

閒話大展

視角入微,攝影入心

近日,某項走過十數年的世界知名美食攝影師評選活動宣布再啟幕,鼓勵專業與業餘攝影師關注當下的生活與食物是如何緊密相連的,透過美食攝影來展現文化和傳統。瀏覽歷屆入選作品,從靜物到景觀,從室內到戶外,從大場景掃攝到微觀聚焦……圍繞看似尋常的食物,攝影人各顯其能,靈活運用攝影語言構造畫面。食物作為生活的一面稜鏡,反射出人們生活和文化中那些容易被忽視但值得被認識的多姿多彩。

這不由啟人思忖,我們總習慣於給照片找內涵豐富的大主題,但當攝影的把控力還不足時,這樣做更容易露怯。反而是一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微視角、微選題,若是細水長流地深入拍攝下去,能以小見大地展示出廣博的社會生態。傳媒經驗告訴我們,切入點越小,越具有穿透力、傳播力。為此,攝影人要念好「微」字訣,學習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精神,從生活的實際出發,細緻觀察、聚焦重點、深耕細作,沿著每一個選題走實、走深,打造高完成度的作品。

選擇「微」主題。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看起來細碎,實則蘊藏著諸多值得表現的主題,是時代發展的生動折射。而且對於大多數攝影者來說,這些藏在身邊的微小題材更容易上手,越是貼近個人生活,越能展示出深入的理解和真摯的情感。從影像的傳播上看,這些題材也更容易引發觀者的共鳴,有著真實自然的親和力。

用好「微」鏡頭。許多攝影人都有體會,生活中的細節就是攝影的源泉。尤其是在面對相對宏大的主題時,善於改換視角,採用「微」鏡頭,從細節著手激發靈感,往往能獲得意料之外的驚喜。攝影家拉夫·吉布森(Ralph Gibson)就曾說:「我寧願拍你衣服上的一粒扣子,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把鏡頭離對象那麼近的原因,我希望看到攝影作為一個媒介能把一粒扣子轉變為一個思想上深遠的事件。」

關注「微」變化。攝影已經深入現代人每日的生活,但也因為既往的程式化認識,攝影人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生動瞬間。當技術手段已經能夠支撐上天入地拍攝各種肉眼難以看到的場面時,大家更應當多關注那些平凡的感動、身邊的變化,從中感受時代的美好與社會的進步,進一步激發攝影的活力。(文/林曉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