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私活起家,股權分配不均,中泰設計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花朵財經 發佈 2021-09-30T06:40:48+00:00

花朵財經原創張小波1979年出生,今年42歲的他,在建築設計行業已經幹了18年,也算是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研究生畢業時,張小波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擔任建築師,在這裡張小波幹了7年,從一個菜鳥,逐漸被培養為行業專家。

花朵財經原創


張小波1979年出生,今年42歲的他,在建築設計行業已經幹了18年,也算是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研究生畢業時,張小波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擔任建築師,在這裡張小波幹了7年,從一個菜鳥,逐漸被培養為行業專家。

同樣被培養為行業專家的還有周小峰,與張小波一樣,也是2003年進入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從建築師開始做了7年,7年時間,深圳建築設計總院的平台,讓兩個人懂得了房產行業建築設計的方方面面。

那麼兩人是如何報答深圳建築設計總院的呢?

2010年,兩人同時離開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來到深圳市中泰華翰建築設計總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張小波擔任設計總監,周小峰擔任總經理。比較奇怪的是,兩人從建築師的位置上一離開,就可以擔任總經理這樣的職位?

但更奇怪的還在後面,2013年,張小波和周小峰合力拿下了四川貴嘉的股權,改名中泰貴嘉,也就是中泰設計的前身,其中張小波出資將近140萬,周小峰出資115萬元。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的工資如何?即使以2020年去看,職朋上顯示,77%員工工資在6000-8000之間,年終獎在1萬到3萬元之間。知乎上的網友披露的2021年工資也大致如此,那麼十幾年前只會更低,張小波與周小峰是如何攢下這麼多錢的?

答案很可能是,張小波和周小峰都持續在外面接項目掙錢,即建築行業的所謂私活,也因為干私活,才有了外面的任職機會。或許兩人也有自己的理由,但無論如何都是不厚道的。事實上,在一次採訪中張小波等人也承認中泰設計生根於深圳,2009年就開始了,只是後來才將總部定在成都。2009年兩人可還沒離職,只不過私下裡羽翼已經豐滿。

發展壯大的中泰設計,喜歡強調老帶新導師制與員工持股。張小波自己帶出了唐淵和付路,周小峰則帶出來肖偉。可是在員工持股平台上,唐淵名列其中,持股近9萬股,付路、肖偉則榜上無名。在中泰設計的主頁上,列出了核心團隊,可是將核心團隊名單與持股平台一對照,發現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核心團隊中,排名靠前的余厚濤、陳繼榮、楊海明均未能獲得持股,但排在他們後面的趙鵬程等人卻獲得了持股。緊接著,張凌、蔡錦輝、劉偉、古武也沒獲得持股,但排在後面的員晉明、曲一鳴卻都獲得了持股,其中曲一鳴持股8.7萬股。本次中泰設計計劃發行1441萬股,募資3.46億元,也就是每股的起始價就是24元,還不算新股上市後的上漲。那麼持有股份的核心員工在上市後瞬間多出超過200萬的財富,沒持股的核心員工就沒這筆橫財。

關鍵有些沒股份的核心員工資歷還挺老、排名也靠前,這核心團隊以後如何相處?會不會分崩離析?有些公司在上市後,反而出現核心團隊分裂,骨幹帶隊出走另立門戶、互相競爭的情況。

看起來,中泰設計風險不小。

或許中泰設計也經歷過低潮,排名在中間的核心員工,較多來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這類排名比較靠後的學校,近幾年特別是2016年至2019年房產的火爆,中泰設計的日子也好過了,核心團隊員工也開始有來自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校的王牌建築專業畢業生。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相差能達到100分,可謂懸殊。再疊加上持股上的分配不均,後續團隊走向值得觀察。

隨著房產限購的收緊,中泰設計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這讓張小波、周小峰的上市衝動更加強烈。

尤其不少房企並未支付款項,隨著房企陸續爆出風險,中泰設計很可能受到牽連。8月3日,藍光發展公告,本息債務合計160億元未能償還,被金融機構追債。藍光發展正是中泰設計的主要客戶。另一主要客戶成都置信實業,也被多個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中泰設計對成都置信實業的應收帳款將近1600萬元,並且一半帳期已經3年以上,這都意味著基本不要指望能收回來。

房企暴雷不僅意味著欠款很可能難以收回,還意味著中泰設計未來的收入很可能沒有著落。在中泰設計的客戶中也有融創、恆大,目前也出現了財務緊張跡象。濟南融創文旅城,上半年還賣1.6萬一平,進入秋季直接降價2千以上促銷。融創正是中泰設計的大客戶,文旅城設計也是中泰設計的主要業務。如果融創等大房企收縮戰線,中泰設計的業務收入會受到直接打擊。

不過張小波和周小峰似乎並沒有危機意識,2018年中泰設計分紅1500萬元,2020年再度分紅將近4000萬元,考慮到張小波和周小峰持股近60%,這些分紅自然大部分進了他們的腰包,剩下的則主要歸高管分享。上市前分紅,簡直是擬上市公司的必做步驟了。

這樣一對比,中泰設計融資的理由就比較搞笑了,竟然是補充流動資金和買樓。如果缺少流動資金,何必分紅?至於買樓,實際上當前寫字樓空置率持續上升,價格持續下跌,廣州一向不愁租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竟然一路上升到接近10%,中泰設計確定要買樓嗎?買樓對未來的業績成長是否有利?

或許在張小波、周小峰看來,就是要上市,理由全靠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