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最後一戰:金城戰役李承晚與美撕破臉,中國用炮彈打服他

候博士 發佈 2021-10-02T08:17:01+00:00

抗美援朝戰爭終局之戰,1104門炮火齊齊對準南韓戰地,1900噸彈藥全部「餵」給了,賊心不死的李承晚。

抗美援朝戰爭終局之戰,1104門炮火齊齊對準南韓戰地,1900噸彈藥全部「餵」給了,賊心不死的李承晚。


求救無援,自己的「白虎團」還被志願軍「光明正大」的偷襲。


這一戰,讓李承晚痛快簽下停戰協議。


這場戰役,就是讓中國志願軍打過最痛快的,金城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其實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然就是五次戰役了。

在這一階段,雙方都有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都希望能夠把對方「踢」出去,所以大家勁頭也足,打得那叫一個激烈。


但是到了第二階段,雙方的目的就變了。


這個時候,戰爭讓大家都消耗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儘快結束戰爭才是明智之舉。


所以兩邊不再那麼激進,逐漸就成了邊打邊談。


其實在韓戰的參戰部隊之中,南韓軍隊的綜合實力,可以說是較弱的了。

但是最後停戰的阻礙,沒想到居然還就是南韓。


說來倒是有意思,隨著雙方作戰日漸吃力,這談判的次數自然多了起來。


1953年6月,眼看著停戰協議就要達成了,沒想到李承晚卻突然橫插一腳。


他放出話來,說是不管美國跟你們簽了什麼協議,在我這裡統統不算數,這仗必須打下去,你不干那我就自己單幹。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好言相勸,但李承晚依舊我行我素,一氣之下,克拉克也放出狠話,你愛同意不同意,反正美國簽定了。


沒想到更過分的事還在後面,李承晚私自釋放了2.7萬戰俘。

這一下好了,戰俘問題一直是協議的重點內容,他不聲不響給放了,中朝美三方頓時火冒三丈。


既然你不服,那我中國就把你打服,只要上級一聲令下,志願軍這邊隨時都能狠「捶」南韓。


雖然我軍士氣高昂,並且也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畢竟是戰爭,戰術準備還是要做好的。


經過司令部綜合分析,我國志願軍決定從金城發起攻擊。


而此時美國已經發現了我國的異常,但是他們並沒有行動,反而撤出了與南韓共事的戰士。


接著,從6月25日開始,我國志願軍分別整合了五個軍的力量,只為對戰南韓的四個師。

為了加強志願軍的火力裝備,志願軍司令部又給第20兵團,派去了一個團加一個營的榴彈炮兵,高射炮兵3個團,反坦克炮兵3個連,工兵4個營。


整體算下來,此時我國志願軍擁有了1104門炮火。


這還不算完,司令部又給金城志願軍補充了7000噸炮彈,總共70餘萬發。


加上蘇聯的援助也同時到位,至此,志願軍在入朝作戰以來,首次在炮火數量、炮火密度上超過敵軍,甚至達到了我軍對敵1.7 : 1的炮火優勢。


要知道自從志願軍入朝,在武器裝備上,每次應戰都是敵強我弱。


這次志願軍破天荒地拿出了山炮,野炮、榴彈炮,以及喀秋莎火箭炮等各式武器,用實力證明了我國志願軍,終於告別了「火力恐懼症」。


風水輪流轉,以前的志願軍都是被別人炸,如今咱們也大氣一回,狠狠炸一炸敵人。

現在武器裝備是夠了,但是還不能直接這樣開打。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20兵團各作戰集團,以及第9兵團第24軍,對敵情和地形問題都進行了嚴密的偵察,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並且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了各種戰術演練,就連炮兵都進行了試射模擬。


不僅如此,我國志願軍還加修了作戰工事。


在戰鬥前沿多挖出了520米的坑道,放炮洞搭建了2850個,各種發射工事3540個。


看得出來,對於這場戰役,中國志願軍是志在必得的。


畢竟連志願軍最神秘的部隊,喀秋莎火箭炮兵21師都被調來了,此時全軍上下士氣高昂。


1953年7月13日晚,中國志願軍兵團首先發起了進攻。

夜晚中的戰地一片沉寂,1104門火炮就在這個寂靜的夜晚突然爆發,抗美援朝的終局之戰,打響了。


僅僅半個小時,1900噸的彈藥,雨點般砸在了敵軍陣地上。


在南韓軍隊還沒有作出反應的時候,我方就已經成功摧毀敵人近半數的防禦工事。


霎時間,原本漆黑的夜,被炮彈火光映的如白晝一般。


南韓軍隊的防禦陣地,仿佛身處「天宮」,被炸彈的炸的昏天黑地 煙霧繚繞。


一時間,敵方整個防禦體系,幾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南韓軍隊瞬間被打懵,死傷慘重的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求助美國。

於是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及時派出了增援部隊——一個營。


其實當時的美國也難做。


不幫吧,這停戰協議又還沒簽。


幫吧,看中國志願軍當時的勢頭,自己就算來了估計也不頂用,於是就這麼派出了一個營的支援部隊。


顯然這點人是根本不頂事的,接下來,為了順利進行穿插作戰,一場精彩的「奇襲白虎團」戲碼,即將上演。


為什麼志願軍,非要打掉南韓的「白虎團」不可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白虎團」是南韓首批組建的八個團之一,深受南韓重視。


其次,白虎團部署在京城東南防線的右翼旗,工事非常堅固,正面防禦覆蓋3.5公里。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直接得到,美軍五個榴彈炮營,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不端掉這裡,穿插行動很難進行。


14日2時,穿插支隊的先頭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的率領下,化裝成南韓軍,大大方方地就通過了南韓軍隊設置的重重哨卡。


就這樣「光明正大」地襲擊了「白虎團」。


這一襲擊,直接打亂了整個團的指揮體系。


中國志願軍當場擊斃了首都師機甲團團長陸根珠,順便還活捉了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

周圍的南韓軍一下子,就成了沒頭的蒼蠅。


於是接下來,中國志願軍只用了一天,也就是在14號晚上,打殘了金城以南的四個敵軍師。


我方輕而易舉地推進了9.5公里。


雖然西集團這邊進展順利又快速,但是中集團一面,卻還是遇到了不小的阻礙。


因為他們的突襲點,位於南韓軍隊的制高點上。


這裡地勢陡峭,易守難攻,所以一仗打下來,中集團還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其中,19歲身負重傷的少年李家發,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硬生生為部隊打開衝擊之路。


面對志願軍的強烈反擊,本想坐視不理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終於坐不住了。


他誓要奪回金城以南失地。


於是從17日開始,直到27日,中國志願軍先後擊退聯合國軍排級以上規模兵力的反撲一千多次。

除巨里室北山陣地失守外,牢牢守住了其餘新占陣地。


聯合國軍再也無法前進一米,只得停止進攻。


金城戰役在中國志願軍的強勢作戰下,正式拉下了帷幕。


這一戰,志願軍戰功赫赫,南韓首都師基本全員被殲。


就連後來加入作戰的美軍部隊,都被志願軍強勢「碾壓」。

金城戰役中,敵方傷亡數量達到了52783人,85架戰機被擊落,損毀了34輛坦克。


而志願軍各部傷亡總計2.5萬餘人,雖然志願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兩相比較,我方無疑取得了一場完勝。


後來有老兵回憶說,金城戰役,是他打過最富裕,最痛快的一場仗了。


此戰之後,停戰協議的簽訂過程變得異常順利,看來賊心不死的李承晚,最終還是敗給了「實力」。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


這場戰役無疑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實力不容小覷,只要我們想,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