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賞盡一池子的清趣|《觀荷》新書發布及作品欣賞(三)

豫覽影像 發佈 2021-09-30T10:22:47+00:00

匯集張永荷花攝影作品的《觀荷》一書日前由河南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劉魯豫,著名攝影家於德水、姜健,著名影像評論家宋聚嶺、陳曉琦等分別評述;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海、副主席毛國典分別題寫書名。

匯集張永荷花攝影作品的

《觀荷》一書

日前由河南文藝出版社

正式出版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劉魯豫,著名攝影家於德水、姜健,著名影像評論家宋聚嶺、陳曉琦等分別評述;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海、副主席毛國典分別題寫書名。

書中收集 72 幅精美作品

並附相關文字闡述

選用優質紙張、裝幀雅致

全面提升您的閱讀體驗!

名家《觀荷》說

宋聚嶺談《觀荷》

拍攝荷花的人太多了,拍得不錯的人也不少,可我還是覺得絕大多數的作者只是在給那些本來就並不難看的花、葉留個影罷了。而張永好像已經開始了一個艱難的旅程——拍攝自己心中的荷花。

每個拍攝者一定都有自己心中的荷花,每個人心中的荷花也一定不同於池塘里的和別人心中的荷花,藝術家就是要表現出這種不同,這就是創作的個性化原則。說張永開始了一個艱難的旅程,就是說他已經開始尋找那些不同併力圖表現出來——他等待池塘里夕陽的影子落入盛開的荷花之下才按下快門,讓那荷花突然間就有了從火焰中重生的蓬勃;他放大光圈,讓波光跳躍成無數夢幻般的圓點,那靜謐的蓮塘瞬間響起了夢幻奏鳴曲的歡樂旋律;他讓夕陽的火影與開放的花朵重疊起來,花兒就如同點燃熱情、映照天地的火炬……從《觀荷》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永的荷花已經不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表現出了攝影人體驗到的當代人的情懷。

攝影如果只能停留在為被攝對象留影的階段上,那麼它永遠也不能進入藝術創作的層面。

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著名攝影評論家、理論家

陳曉琦談《觀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荷早已超過了物性的存在,在無數詩詞歌賦、水墨丹青、絲竹管弦的吟詠中,成為意蘊豐富的文化符號與精神象徵。荷與攝影的相遇為這一題材的藝術表現開闢了新的道路,提供了根植當代的新的視覺樣式和手段,也為品荷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多少年來,攝影家拍荷者眾,風格多樣,異彩紛呈,使這一題材的創作有了很高的起點和很高的挑戰性。這似乎沒有影響張永的心境,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攝影已經融入了他的精神生活,他對題材的駕馭遊刃有餘,走過一處又一處荷塘,潛心地發現與拍攝,顯得從容而自信。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燭照和浸潤中,張永深得品荷旨趣。他的《觀荷》在虛實濃淡之間,冷暖對比之間,主體背景之間,構築著精雅、樸實、雋永的影像,追求著形式的完美和主題的表達,情景交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一份超脫俗念的舒然心境,一種更高境界的人生感悟,一次真情流露的內心獨白。

河南省職業攝影師協會主席,著名攝影評論家、理論家

荷圖略書

拍荷的念想早就有之,算來應該在蘭大校園剛剛學會攝影的那天起。

在我眼裡,荷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植物,且不說她生長條件要求不高,有水即活,大江南北均可栽種;荷葉、莖、花婀娜多姿,觀賞性強;能食入藥,全身皆寶等諸多優點,最核心、最關鍵是她具有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符號。在儒家文化中,荷花是清廉的象徵;在佛教文化中,荷花代表著聖潔與美好;在道教文化中,荷花既是一種象徵又是一種法器,地位崇高。

博採眾長、三教共賞的荷花已不僅僅是生長在廣闊的大地上,而且早已深深地植根於人們的心田裡,自然也就成為廣大影友爭相拍攝的對象。一直以來,荷花攝影大片不斷、名家頻出,藝術創作的標杆日益抬升,在令人仰望、羨慕、學習的同時,也不斷催促激勵著無數攝影愛好者投入其中、為伊奔忙。

我很想傾身以往,可學生時代受困於沒有專業的攝影器材,上班以後苦於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拍攝荷花的夙願多少年都沒能真正實現。好在荷居心中,雅志難消。近年來應酬減少、壓力漸輕,心情愉快舒朗,每逢盛夏,利用閒暇時間拍攝荷花成為我的一大樂事,尤其是前兩年轉崗紀檢監察工作之後,更想以荷花的風骨品格涵養昭示自己,對荷花的拍攝又增添了新的動能和深意。

櫛風沐雨,輾轉八方,市區附近的一處處荷塘留下了余逡巡張望的身影,荷塘里的一朵朵荷花見證了作者苦心孤詣的神態。我努力探求有別於一般的表現形式,不斷明晰個人創作的風格和方向。我想,荷花可貴之處在於淡然,那就應該展示她自然而然的風姿,所以在拍攝中沒有採用多重曝光、增加濾鏡等特殊技法,錄入電腦後也沒有採取後期製作的各種方法與手段,只是盡力當好大自然光與影的剪裁工和忠實的記錄者,本書選入的 72 張照片就是這種思想和理念的真實呈現。

把美好的事物與朋友們分享是一種幸福,把個人辛勤拍攝的荷花曬出與影友們交流更是一種快樂。我衷心地期望大家能夠開卷有益,從一張張被汗水浸濕的照片中有所借鑑,從荷所具有的品格和精神象徵上得到啟迪。

是為序。

張永

2021年5月6日

作品欣賞(三)

在畫面的視覺中心點上,嬌小玲瓏的荷花被大面積的綠色襯托得更加醒目,尋香而至的蜜蜂讓這種效果更加突出。

美好的形態讓人聯想起荷花的宗教意味,柔和的色調讓人們的心靈寧靜。

陽光藏進草叢裡,霎時把眼前的花兒扮靚。

殘陽落在荷塘里,剎那間滿池生輝,高高舉起的 荷花花苞映襯在彎彎曲曲的光影上,像一把火炬點亮 了眼前的風景。

緊鄰荷塘生長的高大樹木為荷花的拍攝提供了可資利用的良好條件,以密而透亮的樹冠為背景,以控制光比和色調為手段,神秘的氛圍增添了畫面的欣賞性。

清晨明亮的陽光似乎要把荷花穿透,荷塘里不斷閃爍的光點把畫面扮靚。

殘弱的陽光漫不經心地灑落在淺淺的荷塘里,潺湲的流水裹挾著雲影天光在漂蕩的荷葉間穿梭,劃出一串炫光,留下一片詩意。

陽光明媚,池水明淨,閃爍的光點與荷花構成了 絢麗的畫面。

午後明亮的陽光照在一串相連的荷葉上,形成了一幅對角線構圖的畫面,增添了形式美感。

朝陽初升,荷塘里霧氣蒸騰,一切都濕漉漉的,晨光也軟綿綿的,鏡頭中的畫面呈現出淡淡的水墨雅韻。

暮雨伴著餘暉灑落,嫩荷向著光的方向接受洗 禮,在鏡頭虛化的暗綠背景襯托下,那鮮亮的花朵, 那飄落的雨滴,以及由此產生的動與靜、虛與實、明 與暗、紅與綠等,構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

夜雨拂塵,朝陽如洗,濕淋淋的荷花煥然一新。金黃色花蕊,潔白如玉的花瓣,蘭葉狀菖蒲,多種視覺元素構成豐厚的意蘊。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片長得出奇的花瓣輕捂蓮蓬,增添了欣賞的趣味性。

夜降大雨,清晨陽光明亮如洗,漂浮在水面的荷葉上布滿水滴,從上向下拍攝亮光閃閃,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讓人感嘆。

色彩斑斕的野花裝點荷塘,與精巧雅致的荷花相映成趣、熠熠生輝。

以水面為背景拍攝荷花,大光比反差形成的特殊曝光效果讓視覺衝擊力更加強烈。

夕陽的餘暉斜斜地照進荷塘,荷花背後的亮色讓畫面充滿了溫暖的調子。

細雨浸濕荷塘,滋潤荷花,花美香濃。

黑夜將眼淚悄悄灑落,白晝卻把一顆顆珍珠奉還。殘留在荷葉上的雨滴被晨光點亮,剛剛甦醒的荷花迎來一串串驚喜。

天朗氣清,斜陽灑金,泛白的水草在餘暉里閃閃發亮,為前景處的荷花提供了絕好的背景。

生長在荷池裡的蒲草遮擋擠占了荷花的生存空間,卻為荷花拍攝提供了可資利用的背景和條件。

自然捲起的荷葉似乎想把荷花包裹,荷花上的水滴又似乎從捲筒流下,畫面充滿了欣賞的趣味。

蘆葦似竹,荷似仙子。這片青青的蘆葦盪和生長 其中、不屈開放的這株荷花,在給予人精神啟迪的同 時,又從攝影視覺上共同營造了一個純淨唯美的空間。

豫覽影像·鄭州報業集團出品

總監製 | 河寧 執行主編 | 馬健 編輯 | 黃一斐

關鍵字: